假如美國是荷馬:《阿森一族》戲裏戲外的種族問題
美國最長壽的卡通片《阿森一族》(The Simpsons)自1989年起播放以來,深受不少家庭觀眾歡迎,惟過往亦不時出現爭議,較近期的則有意見認為印度裔便利店東主阿普(Apu)的角色由白人配音並不妥當。隨着連月來掀起的全國性反種族主義示威浪潮下,製作公司Gracie Films最終於今年6月宣布,將不再由白人為有色人種角色配音。或許不禁也要讓主角荷馬(Homer Simpson)呼叫一聲:「D'oh!」
《阿森一族》自1989年12月17日於霍士電視台( Fox Broadcasting Co.)首播,劇集至今已播出32季、合共687集。它是一部動畫處境喜劇,透過講述辛普森一家五口在春田小鎮(Springfield)的生活,展示出美國中產階級的巿郊生活方式,故事以搞笑的方式自我嘲諷美國文化、社會環境,以至時事議題。主角辛普森一家雖然一身「黃皮膚」,代表的卻是白人。
荒誕與寫實交錯 畫出「美國人」
劇集之所以經典,在於卡通中看似滑稽又荒謬的人物與劇情,卻與現實社會有着異常緊密的連繫。《時代》周刊曾經以「20世紀最佳電視節目」來稱讚它。故事主人翁荷馬的智商只有55,性格懶惰、易怒、粗心大意、心胸狹窄,還有酗酒的不良習慣,可謂結集人類劣根性於一身。在他身上看不見偉大的美國夢,只有光禿的頭頂和圓圓的啤酒肚。
劇集一開始播放便遭受爭議,除了荷馬不經大腦和危險的行徑外,不少家長和保守人士更認為故事兒童不宜,因為諸如荷馬大仔巴特(Bart)的行為叛逆,為孩子樹立了壞榜樣,當時美國一些公立學校甚至禁止學生攜帶《阿森一族》的商品。
這套美國長壽漫畫以幽默方式諷刺社會時弊,除了「神預測」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亦不忘「踩界」到國外,包括曾講及中國政治敏感或辱華的情節,例如嘲笑中國棄嬰、毛澤東、少林寺、天安門事件,以至「中國人玻璃心」等,遭到中國當局封殺多年,直至近年才有所解禁。
反映美國的種族偏見
至於近年備受爭議的角色阿普(Apu),是由第一季第八集就開始出現在劇中的經典角色之一。最初他是來自印度的非法移民,其後通過公民考試獲得美國籍。阿普及後經營「Kwilk-E-Mart」便利店做老闆,卻經常被搶劫。他還在印度有個盲婚啞嫁的妻子,後來兩人見面後真心相愛並生了八胞胎。除了經常篡改便利店內食品的保質期,阿普總算還是一個很不錯的人。
有意見認為,有色人種角色由白人配音有種族偏見之嫌。阿普的角色,過去30年一直由白人演員阿扎里亞(Hank Azaria)擔任配音。他已於今年一月宣布結束該角色的配音工作。
阿普這個角色亦曾於2017年也引起過爭議。當時美國印裔諧星孔達波魯(Hari Kondabolu)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批評,阿普的存在是「帶點種族主義的毒藥」,並反映美國人如何看待印度人,即「奴隸心重、會耍手腕和愚蠢」。著名印度女演員喬普拉(Priyanka Chopra)也曾在美國電視節目中說,「阿普對我的成長過程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孔達波魯當時認為節目編劇應保留阿普,並重新刻劃角色,擺脫大家的成見。雖然製作公司傾向放棄阿普,不過此角一直未有「被消失」。直到今年初,配音員種族問題才被挑起,曾表示只希望給觀眾帶來歡樂的阿扎里亞,形容結束該角色的配音工作是一個「正確的」共同決定。製作公司Gracie Films在6月底亦正式宣布,將不再由白人為有色人種角色配音。
席捲全國的反種族歧視浪潮
這波白人配音爭議,正好發生在全國爆發黑人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之後。自5月以來,美國一直面對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警員暴力執法致死而引發的示威活動。除了《阿森一族》,同類放棄白人為有色人種角色配音的事件,今年也陸續在美國影視圈發生,如美國配音員亨利(Mike Henry)不再為擔任20年的動畫《住家男人》(Family Guy)角色Cleveland配音。其他白人演員包括斯拉特(Jenny Slate)和貝爾(Kristen Bell),也表示她們將停止在有份參與的動畫節目中聲演非白人角色。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的熱點城市之一,俄勒岡州(Oregon)的波特蘭市(Portland)自五月底以來就處於持續的示威活動之中。支持BLM的示威者和地方警察、聯邦執法人員,還有意見反對者,幾乎每日上演街頭衝突。社會亂象從物質生活和精神上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不少的影響,示威蔓延全國之下,使之成為了本屆大選舉足輕重的議題。
說到底,種族歧視問題在美國具有非常久遠的歷史背景,也涉及到美國人自身對國家歷史、內戰的成因和背景的認識等因素。雖然民權運動從制度上結束了種族隔離局面,但它無法克服幾個世紀以來社會的不平等條件和大眾觀念。
回到《阿森一族》的爭議上,阿普的角色雖然得以保留,但接二連三的事端使製作公司一直傾向消除角色。2018年,美國製片人尚卡爾(Aditya Shankar)曾發起一個劇本比賽,意圖尋找一個能解決阿普問題的劇本。尚卡爾對於製作公司有意刪除掉阿普一角感到非常失望,他認為:「如果你是個關於文化評論的節目,卻因為害怕別人對你的文化評論產生爭議而選擇逃避,那麼只能是一個膽怯的節目。」
某程度上,《阿森一族》製作公司跟整個荷里活近年都面對着一項相同問題:在種族及女性平權問題上需要「政治正確」。
與時並進 VS 政治正確
走過爭議多多的三十載光陰,《阿森一族》也經歷不少變化,由早期「風趣、現實主義及才智」的評價,到2000年後被觀眾質疑為「有點變質」和「過時」。箇中原因,相信源於劇集不時遭受批評而自我調節的過程。製作團隊也曾在部份集數試圖救回阿普的角色,令他不再一味充滿對印裔偏頗的形象,可惜未能釋除部分人的批評。在今年BLM強勁的社會浪潮下,是次「棄用白人配音員」的結果更加充斥着政治正確的意味。
也許製作團隊當年的初衷,並不是要幫這部動畫戴上什麼勸世良言、肩負什麼社會責任。但隨着日轉星移,荷馬一家人的故事,正好記錄甚至反映出美國社會與大眾文化記憶。這解釋了《阿森一族》緣何獲獎無數,曾獲得逾30項艾美獎(Emmy Award)、26次獲得安妮獎(Annie Awards)及獲得皮博迪獎(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s)。
角色是否涉及種族歧視或刻板印象(stereotyping)一直都是《阿森一族》為人詬病之處,尤其當社會對於種族議題熱切關注時,文化產品在這方面的描寫也自然格外受到關注,這也解釋到為何「阿普爭議」一直持續不休。
有人認為《阿森一族》反映的是美國創作自由,動畫裏每個角色本身都是刻板印象,並非針對印裔,無傷大雅。不過,作為配音員的阿扎里亞曾在訪問中說過,「尤其在經歷過九一一恐襲後的美國,任可人因它被邊緣化或難受過,這對我在公在私而言都非常難過。」
這種美國社會的種族傷痛,注定是荷里活業界,以至全美上下人民都無法迴避。《阿森一族》取消阿普一角,只是一個解決問題最便捷的手段,也不代表對於刻板印象就此煙消雲散。其所折射美國種族問題之深,戲裏戲外似乎都躲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