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宰牛羊的「地獄漂流」:活牲畜遠洋運輸應否被禁絕?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颱風「美莎克」(Maysak)本周吹襲朝鮮半島,周邊海域捲起狂風暴雨。一艘載有43名船員、5,867隻活牛、名為「Gulf Livestock 1」的運牛船,在日本南部奄美大島以西海域沉沒。日本海上保安廳只搜救出一名菲律賓船員,以及一名已沒氣息的船員,其餘人員和牲畜至今仍然下落不明。這宗海難也令人關注到活體牲畜跨國運輸的危險性及動物權益爭議。

正被日本海上保安廳救起的「Gulf Livestock 1」菲律賓船員。(Japan Coast Guard via Getty Images)

「Gulf Livestock 1」在8月14日從新西蘭出發,原定本周五(9月4日)抵達中國唐山市。不過,周三凌晨,運牛船在日本對出海面因颱風惡劣天氣而沉沒。搜救船員行動全速進行的同時,船上近6,000隻活牛的生死,掀起了討論多年的活體牲畜跨國運輸問題。

「這些牛隻原本不應該在海上。更加糟糕的情況是,它們似乎都是已懷孕的母牛。」新西蘭動物權益組織SAFE(Save Animals From Exploitation)的負責人Marianne Macdonald向當地傳媒說道。

沉沒前的「Gulf Livestock 1」。(AP)
「這確是一場真正災難,我們為失蹤的43名船員和其家人感到難過。但問題依然存在:為何這類貿易仍然被容許進行?」
SAFE負責人Marianne Macdonald

不過,Marianne Macdonald所指「船上似乎都是已懷孕的母牛」的描述,很快被新西蘭當局反駁。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發言人指出,在「Gulf Livestock 1」這艘船上,沒有任何已懷孕的牲畜。

不論牛隻懷孕與否,活牲畜的遠洋運輸的價值和爭議在何?

日本海上保安廳最新發現漂浮在海面的牛隻屍體。(AP)

活體牲畜與冷藏肉

我們日常在超級市場,很方便就買到來自澳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的冷藏肉。這類冷藏肉是在出口國當地先進行屠宰,然後經過衛生、冷凍及包裝程序,才出口至進口國。

另一種牲畜貿易的方法則是活體運輸,將活生生的牛、羊、豬、雞等牲畜從出口國直接運到目的地,然後才進行屠宰及包裝程序,又或者繼續在地養殖。譬如在香港,除了本地供應渠道之外,每天都會有新鮮活豬活牛從中國內地運送抵港,然後在持牌屠房進行屠宰處理。市民每天都可以享用新鮮豬肉和牛肉,肉質和味道皆比冷藏肉可口。

香港每天都會有新鮮活豬從中國內地運送抵港。(鄭子峰攝)

從中國內地將活牲口運抵香港,運輸車程多以小時計算,如無意外,數小時內便可抵港。不過,國際活體牲畜貿易的跨海貨輪運輸,動輒需時長達數日、甚至以月計的時間。像今次不幸沉沒的「Gulf Livestock 1」,從新西蘭到中國東北部,最初預計船程也要超過半個月時間。

所以,活牲畜在貨輪上的生存環境,向來是各方動物權益者的關注點。

全球畜牧貿易鏈中,有一部分牲畜是由活體運送方式進行跨海貿易,(資料圖片)

最後一程的地獄航行

反對活體牲畜遠洋運輸的人士認為,牲畜在貨輪上的移動空間狹小,通風系統不佳導致環境悶熱,加上在海洋上時刻改變的氣溫和高濕度、長時間運輸帶來的暈船、牲畜之間滋生傳染病的風險等等,令每一程牲畜遠洋船程,彷彿就如牠們最後的「地獄旅程」。過去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鮮活牲畜,因惡劣運輸環境滋生的疾病而「不人道地」死在海上。

「我們過往確實收到不少報告,指出牲畜的海上旅程並非總是過得那麼好……環境擠迫,沒有足夠的通風等等。」英國農場牲畜權益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CIWF)首席政策顧問Peter Stevenson說道。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2017年的數據,不計雞隻,世界首兩大活牲畜進口國為美國和沙特阿拉伯;首兩大活牲畜出口國則為丹麥和荷蘭。

正在被趕上貨輪的羊群。(Getty Images)

雖然絕大部分牛羊最終會成為人類的盤中之飧,但牲畜的「人道」考量,應否在國際貿易物流鏈中獲得一定程度的重視?

過往有不少人曾關注食用牲畜的無痛屠宰(像本港屠房屠宰豬牛之前,都會用電擊或撞擊手鎗將之擊昏),也有不少外國政府將動物權益納入農業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像新西蘭政府的初級產業部,把「監察畜牧業動物權益」納入部門主要職責當中;澳洲畜牧業主要業界組織牲畜出口者協會(Australian Livestock Exporters’ Council,ALEC)也在其官方網站自信地表示,澳洲出口的活牲畜之所以受進口國歡迎,其中主要原因正是本地畜牧公司「善待牲畜」、「改善動物權益的努力受到國際認可」。

在這個道德標準下,活牲畜遠洋運輸在未來是否應該被禁絕呢?

隨着動物權益團體的倡議努力,人道善待蓄牧動物已是很多發達國家制定農業政策期間的考量之一。圖為韓國動物權益社運人士的一場示威行動。(AP)

活體運輸是必要之惡?

另一方支持者則稱,活牲畜遠洋運輸不一定是如此「十惡不赦」。而且,活牲畜遠洋運輸在經濟上實在有其價值。因為活牲畜運至進口國在地屠宰,賣到的價錢也比一般冷藏肉為高,這樣能進一步促進牲畜國際貿易市場的蓬勃發展。另外,因為活牲畜的出口國通常都是一些人工成本較高的已發展國家,所以將活牲畜運至進口國在地屠宰,很多時比本地屠宰、又要經過消毒冷藏處理的冷藏肉的所需成本還要低。

而且,像在印尼、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擁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國家,每年的古爾邦節(即宰牲節)都需要大量進口活牲畜,需求極大。在這段期間,就是牲畜越洋運輸的「旺季」。譬如沙特阿拉伯,主要是此緣故而成為世界第二大活牲畜進口國(2017年數據,其中超過八成進口活牲畜為羊隻)。

2020年7月23日,埃及開羅市郊吉薩的小販趕在宰牲節前,於市集出售牛隻。(Reuters)

還有,進出口冷藏肉需要全天候冷凍倉庫,也要講求物流運輸過程的衛生條件和冷凍能力,像許多發展程度較落後的國家,乃至偏遠農村地區,根本沒法保證冷藏肉一直能夠保持急凍新鮮,反而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不利人體健康。所以,從其他國家進口活牲畜,然後才在境內分發及宰殺牲畜的做法,對這些地方來說便有其必要性。

「Gulf Livestock 1」運牛船不幸沉沒,讓動物權益議題的重大衝突再次浮面。此議題得到主流大眾討論,固是好事,但多方面說法的確各有長短,對於應否禁絕活體牲畜遠洋運輸,相信未來還會經歷很長時間的辯論。

對於應否禁絕活體牲畜遠洋運輸,正反雙方皆有其理據,相信辯論將會持續很長時間。(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