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重挫需求 航空公司掀起「折翼」潮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擺,民眾紛紛按照指引留在家中避疫,外遊從疫情前的理所當然常態,變成現在的非必要。大家對航空交通的需求直線下滑,意味航空公司接近凋零的收入雪上加霜,陷入一片經營危機。

疫情爆發超過半年以來,航空公司的運作出現困難的消息此起彼落,英國廉航Flybe就成為「第一滴血」,在3月5日宣布被接管。該航空公司肩負英國大約4成內陸航班,但在疫情前已經傳出財困,於2019年夏天由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牽頭的財團出資,惟最終無法捱過疫情的衝擊。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創航空業,英國廉航Flybe在3月率先成為疫情的犧牲品。(Getty Images)

維珍難救自家品牌

維珍航空雖然為Flybe擔當「白武士」,但對旗下的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則愛莫能助,受到疫情影響,維珍澳洲暫停大部份航班,只維持每天65個航班運作,員工亦被迫放無薪假,但仍無法阻止公司「燒錢」的狀況。當局曾要求澳洲政府借出14億澳元作燃眉之急,但遭主要競爭對手澳洲航空(Qantas)提出質疑,指澳航的利潤比對方多3倍,因此認為自己獲42億澳元資助才算合理。

坎培拉政府最終拒絕出手,維珍澳洲在4月21日接受自願接管重組,但仍會維持航班運作。維珍澳洲所在地的昆士蘭省政府曾在5月中提出與多名獨立競爭者一同出資2億澳元,收購對方的策略性股份,確保航空公司繼續以當地為根據地,不過內政部長違頓(Peter Dutton)則大潑冷水,認為此舉「可笑」和做「政治騷」。

維珍澳洲航空在4月底宣布接受重組。 (Reuters)

法荷航獲注資 締造多贏局面?

與維珍澳洲的情況相比,法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的命運相對較好,後者獲法國及荷蘭政府合共注資90億歐元,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同時提出「法航應繼續購買空中巴士的產品」,保障當地兩大航空業命脈;環境部長博爾內(Elisabeth Borne)則要求法航為高速鐵路(TGV)「讓路」,削減內陸航班,實現在2024年前的本地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一半的貸款目標。從這個要求來看,或反映後疫情時代的空中交通的短途客流失到陸上交通的情況。

法國政府決定向法航伸出援手,但提出對方繼續光顧空中巴士產品為條件。(Reuters)

多國政府出「辣招」挽救

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亦面對法航的類似條件,當地傳媒25日報道,該航空公司與德國政府達成90億歐元的援助協議,其中一項要求就是漢莎繼續接收從空中巴士訂購的飛機,當地報章《商報》(Handelsblatt)指出,該筆訂單會令漢莎航空在未來三至四年耗資超過50億歐元,變相令公司接近無法在短期內復甦。

泰國航空(Thai Airways)是另一個獲國家出手的航空公司,該航空近年面對區內劇烈競爭,最近3年都錄得赤字,因此尋求政府提供18.1億美元貸款。曼谷政府指泰航須處理23個經營高危問題,並提交明確的策略方針,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疫情、增加公司利潤及控制支出的方案,避免導致納稅人的血汗錢遭白費。

特朗普:美國航空業非常穩健

歐洲的空中巴士的訂單在法、德兩國的航空公司繼續支持而看來可以安然渡過疫情,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是否同樣可以擺脫困境?波音公司(Boeing)行政總裁卡爾霍恩(David Calhoun)在5月中預測,美國或會有最少一間主要航空公司因疫情倒閉。

曾經涉足航空業的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一直強調保住美國經濟,因此作為經濟重要命脈的航空業當然成為拯救重點,他多次在公開表示要出手挽救航空業,並向業界批出最少250億美元援助,指對方的狀況非常穩健。其中受惠的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行政總裁巴斯蒂安(Ed Bastian)感謝白宮的迅速協助,相信美國不會有航空公司結業,更有信心載客量可以在未來12個月回復。

特朗普(右)曾在1980年代後期涉足航空業,成立「特朗普航空」,該公司在1992年被全美航空(US Airways)收購,現在屬美國航空旗下一員。(Getty Images)

特朗普及巴斯蒂安是否過度樂觀就不得而知,但有專家認為,華府的撥款無法彌補航空公司長年的損失,最終無法擺脫經營困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