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沒有體育的世界 疫情重挫歐美運動產業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如今衝擊歐美,體壇各項著名賽事相繼宣布暫停以至取消,當中包括英超在內的歐洲五大足球聯賽、歐聯和歐霸兩項盃賽;還有北美各大體育賽事如國家籃球協會(NBA)、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國家冰球聯盟(NH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 (NFL)、PGA高爾夫球巡迴賽等,以至世界性的ATP及WTA網球賽和F1方程式賽車。
暫停體育比賽,影響的不單是運動員、體育組織、球迷及支持者,過去二十年來辦得有聲有色的全球體育事業,已經發展成價值13,000億美元(約10萬億港元)的龐大產業市場。由於歐美在體育產業方面發展蓬勃,單是美國市場已佔5,200億美元(約40,300億港元),故體育界陷入多年來首次停擺,影響深遠,正如澳洲著名體育記者Tracey Holmes所言,「體育作為全球性的活動,受疫情的影響更甚於其他行業,也是自二戰後業界所面對的最大危機。」
歐美體壇停擺,首先令世界各地的體育迷無所適從。過去數十年來,體育運動儼如當代的「新興宗教」,成為歐美文化,以至全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不少人每星期都會觀看或參與各類型的體育項目,各式比賽是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和閒暇娛樂。有外國的運動迷直言:「面對所有壞消息和政治爭吵,體育運動是讓我分散注意力的途徑。」沒有任何運動比賽的日子,對於平時熱愛觀戰的體育迷,尤其艱難。
當然,停擺事件對參與其中的運動員、運動隊伍、賽事主辦方,以至數以萬計於體育場館工作的人員打擊至深。例如,NBA球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為球隊洛杉磯湖人(LA Lakers)少打一場比賽便會少收40萬美元(約310萬港元),這或許對他來說沒「太大影響」。但對其他靠比賽維持生計的一般運動員,以至低組別的球隊而言,則可能影響深遠,因為這些比賽酬金是他們日常生活開支,也是支撐球隊營運的主要資金。
過往,體育事業證明了其抵受經濟衰退影響的能力,大部份主流體育運動均沒有受到諸如2001年九一一恐襲和2008年金融海嘯等重大事件影響。即使需要取消比賽,球會和賽會主辦方往往能在合同條款保障範圍和保險方面彌補部份損失。但若賽事停擺時間較長,即使在比賽恢復以後,仍可能會為行業帶來長期的影響。
以NBA為例,最大的財政危機是失去電視轉播收入。賽會近90億美元(約700億港元)季度收入大部份來自這方面,此外還有門票收益。目前球會未有宣布有關退票或未來的購票回饋等安排,涉及金額仍難估算。現時,球隊合同一般會因錯過每場比賽而扣起每名球員約1%的薪金,而不用比賽也免卻了球隊出外比賽的開銷,這算是彌補了一些損失。
因取消比賽和關閉場館,成千上萬的時薪工人失去收入,在沒有任何福利的情況下可謂「手停口停」。以一個兩萬座位的場館來說,一般會聘用約300名工作人員,負責櫃台和看台上售賣食品飲料的工作;當然聘請他們的食品供應商也將蒙受損失。可幸,部份球隊如克里夫蘭騎士、球星如「字母哥」Giannis Antetokounmpo和Kevin Love等已經同意捐出約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補貼這些工作人員。其他體育賽事的組織者有意參考有關做法,為這些基層從業員在困難的日子帶來一絲曙光。
蒙受損失的當然還有主辦單位,如主辦高爾夫球美巡迴賽的大多是慈善組織,這些非營利組織通常會將收入轉贈當地慈善機構。以去年的賽事為例,慈善機構共籌得2.04億美元(約15.8億港元),可見,每取消一項賽事都會令地區慈善團體失去一筆重大捐款。地方政府也受到影響,因為不少體育場館以至球會發行債券以支付場館建設成本。市政府和州政府還將同時失去球員收入的稅收、相關的體育銷售稅,以至其他場館內外產生的收入來源,如停車場收益。
酒吧冷清 體育頻道直面衝擊
在三藩市經營運動酒吧的Michael Prien表示,酒吧是父親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開設,先後經歷過1989年三藩市大地震及不久後發生的海港區大火、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等艱難時期,但每次都仍能堅持開業,這次也不例外。雖然過去的經驗證明,體育運動、酒吧都是能夠避免經濟衰退的行業,但在體育直播缺席的今天,照樣營業的酒吧也難免顯得格外冷清,畢竟店舖主打是直播各大體育賽事。
「損失廣告收入外 還得為代替節目發愁」
酒吧的情況正好說明由體育支撐的周邊龐大產業。電視業界因此而失去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廣告收入,去年美國大學男子籃球錦標賽(NCAA)、NBA和NHL的季後賽合共帶動了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的廣告銷售。近日有分析指出,隨着外界普遍預計行業削減營銷預算,廣告行業可能會損失近260億美元(約2,017億港元)的收入。
美國分析員Rich Greenfield表示:「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國家最大的一次廣告業低潮。觀眾想在電視上看的是體育賽事,現在連體育比賽也沒有了。」廣告收入的損失很可能首先出現在Google和Facebook等大企業主導的數碼市場,其次是電視等傳統媒體。
各大體育電視頻道現在要盡快想辦法,填補沒有賽事期間黃金時段的節目安排。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前節目副總裁Jay Rosenstein表示,沒有體育賽事直播,很難說電視台會改為播放什麼節目,因為疫情大流行「影響了整個體育生態系統」。他表示:「我們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現在的影響幾乎是涉及所有依賴現場體育直播或相關的體育電視網絡。」
以往的3月,各大體育頻道都在播放體育比賽,如NBA、NCAA或MLB的開季。「現在電視台有兩個選擇,他們可以播放過去的比賽和紀錄片,或者於錄影廠進行不間斷的節目,如談論體育新聞並採訪球員和管理層。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他們還能做什麼。」 Jay Rosenstein說。
復賽無期 歐洲五大聯賽休戰
歐洲的情況與美國大同小異,當中最受影響的主要是五大足球聯賽。根據德勤的報告,2016/17年度球季五大聯賽的轉播收入合共高達77.28億歐元(約646億港元),當中以英超的32.21億歐元(約269億港元)為最高。門票收益則達30.87億歐元(約258億港元),同樣是英超以13.58億歐元(約114億港元)為首。
英超的經濟效益還包括共11億英鎊(約100億港元)的球員稅收、近10萬個全職職位、聯賽供應鏈的17億英鎊(約154億港元)開銷,另外也包括約69萬人次國際遊客到訪,創造出5.55億英鎊(約50億港元)的花費,以及81.1萬國內球迷出行。西甲方面不遑多讓,2016/17球季創造157億歐元(約1,312億港元)經濟,佔全國GDP的1.37%,同時衍生18.5萬個工作機會。
德甲行政總裁Christian Seifert日前指出,數以萬計的工作依賴國內的足球聯賽。他憂慮道:「我知道足球是一項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生意,但其核心就是比賽本身,而每一個比賽日就有約5.6萬份工作依賴着它。沒有贊助和電視收入,這些工作和球會的存在都會岌岌可危。」足球比賽在歐洲廣泛地區有類似的重要性,故目前歐洲足球接近停擺,影響深遠。
原本,每年3月各大聯賽都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恢復球賽似乎遙遙無期,到底這季賽程是要繼續?還是按去年8月開季以來的賽果定輸贏?排名足以影響來季各支球隊升班降班、踢歐聯的資格,如今這一切都未有定案。
危中有機 把握時間應對疫情
除了上述影響外,受波及的還有體育用品周邊的銷售如球衣、球鞋等,體育博彩業也面臨艱難困局。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的今天,不少地方需要封城封關,體育界無可避免受到衝擊。而且,即使在疫情退卻和恢復比賽後,球迷能否即時重拾安心感覺前來觀賽,也是疑問。
今次疫情對體育界構成很大的挑戰,但業界其實並非首次應對這種危機。美國傳訊及體育市場策劃顧問Joe Favorito指出,過往九一一、颶風災難等事件,都已證明體育界具備應付危機的能力,體育團體應照顧好球迷和工作人員,為體育界樹立良好形象。「今次受影響的時間可能較長,但賽事將會恢復過來,屆時商業估值或許會有所增加。」
耗費巨額 東奧揭幕仍存變數
提到對體壇的影響,當然不得不提原定今年7月舉行的東京奧運。雖然日本一再強調奧運將如期舉行,但國際奧委會(IOC)表示,2020東京奧運能否如期揭幕存有變數。日本堅持舉行的很大程度出於經濟考量,東奧的預算高達1.35萬億日圓(約954億港元),還未計算其他間接成本和企業的投資。若取消奧運,意味日本將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美聯社根據日本政府的審計報告估算,若東京奧運停辦,日本將至少損失250億美元(約1,940億港元)。此外,日本企業已就奧運活動支出超過30億美元(約233億港元)的贊助費。因應這項大型國際體壇盛事,在全國九個大城市新增了約八萬間酒店房間,不少酒店更斥巨資翻新。
故此,如期舉辦奧運的壓力空前巨大。正如經濟學人智庫亞洲分析師Waqas Adenwala指出,去年日本上調消費稅已經削減民眾的支出,損害國家經濟,今年則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認為奧運可說是日本眼前唯一的希望:「奧運是唯一可以預期帶來遊客和消費的活動,它就算不是救星,也勝過一無所有。」
上文節錄自第20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23日)《疫情衝擊 體壇停擺 歐美運動產業受重挫》。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