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騷亂.下】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南柯一夢 只有流於幻想?
南非是非洲大陸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現代法規,通過和平協商使到人民充權的民主制度,讓南非成為非洲聯盟裏面缺其不可的重要支柱,說它掌控着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地區的經濟命脈,也不為過。可是,自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後,以黑人為主的低下階層生活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當年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至今似乎依然遙不可及。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根據聯合國的定義,此地區包括所有位處撒哈拉沙漠地區以南的非洲國家。這是基於地理環境、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地域區間。與之相對的則是北非地區,包含屬於阿拉伯世界的北非國家,如埃及(Egpyt)、突尼西亞(Tunisia)、利比亞(Libya)等國。
閱讀【南非騷亂.上】追溯火舌之源:尼日利亞移民與「非洲恐懼症」,了解更多有關9月初南非騷亂的始末。
非洲土豪誕生 航運重鎮變淘金勝地
殖民時代,非洲南部分別被割據為多個殖民地、*波耳人(Boer)國家、黑人部落領地。十七世紀,歐洲航海家來到非洲南部好望角建立殖民地。當時,這地區是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必經海岸。作為海權戰略重地,這片土地是非洲大陸最先開發、開發得最完善的地區。
波耳人:十七世紀開始,以荷蘭、德國、法國白人為主的歐洲移民經海路移居南非,其後裔稱為波耳人。波耳在荷蘭語意為農民。現時已少用「波耳人」名稱,多數改稱為「阿非利卡人」(Afrikaner),佔南非白人總數約61%。
經過兩百年的經營,這片地方慢慢形成分屬荷蘭、英國、德國等歐洲殖民者、波耳人、黑人原住民部落的割據領土,發展程度各有高低。不過,十九世紀後期,波耳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Transvaal Republic)發現了黃金及鑽石,自此,這個非洲之角便變成了淘金勝地,也成為殖民者逐鹿資源的戰場。
經歷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兩次波耳戰爭,英國人將非洲南部的殖民地連成一片,形成當代南非的領土雛形。其後大半個二十世紀,南非的經濟持續被白人階級把持,將黑人與白人在社會上區隔。直到1994年,南非國父曼德拉(Nelson Mandela)領導的*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ANC)與白人政府成功爭取和平解決種族隔離問題,黑人與白人地位得以平等。
非洲人國民大會:南非目前最大的政黨。在國父曼德拉領導下,ANC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南非白人政府談判,和平解決種族隔離問題,最終成功解放黑人,並於1994年在首次不分種族的民主選舉中獲勝,執政至今。
不過,在後種族隔離(Post-Apartheid)時代,黑人雖然被賦予投票權,但財富仍集中在白人手裏。多為低下階層的黑人,遲遲未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生活質素未有改善。民怨積累,成為現今南非社會衝突的主因。
祖馬政府腐敗 「曼德拉光環」褪色
種族隔離政策在1994年結束後,第一任黑人總統曼德拉、接棒的姆貝基(Thabo Mbeki)帶領南非經歷了十四年的過渡時期。
上一任總統祖馬(Jacob Zuma)於2009至2018年執政,上台之始,他的民望甚高,也被視為「曼德拉的接班人」。可是,祖馬卻未能向國民展現出應有的領袖能力。更甚的是,這九年來不斷伴隨着祖馬的,是一連串政治醜聞,包括涉嫌揶用公款粉飾豪宅、利用公職在軍火交易中受賄等。國民對其領導的ANC,出現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
失業率高企,停水停電、社區暴力無日無之……民怨衍生出的各個大小規模示威,嚴重威脅社會治安。社會上大多數受壓迫的正是黑人群體,但祖馬卻沒有好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以致這十年黑人對ANC的信心漸失,ANC的「曼德拉光環」在後種族隔離時代迅速褪色。
另一方面,即便在2010年,南非在中國時任外交部長楊潔篪的拉攏下,得以「掹車邊」加入金磚國家(BRICS)的合作機制。南非在這些年來依然未能走出產業單一化的結構性缺陷。服務業、金融業、黃金貿易長期主導經濟,使南非進入了發展中國家難逃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中等收入陷阱:在發展中國家較為普遍的發展陷阱。當一個國家達到了一定收入水準,由於人工、土地成本上漲,成本競爭力下降,卻未能過渡至高增值的先進經濟體,使國家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南非和巴西兩個「金磚國家」都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
重新分配土地 白人農夫仍佔優勢
在後種族隔離時代,除了產業單一,執政黨ANC渴望解決卻無法根治的,還有土地問題。總統拉馬福薩2018年提出修改憲法,訂明政府可在無賠償的情況下收回農地,重新分配土地,平衡黑人和白人擁有土地的比率。
現時南非的黑人佔全國人口約八成,黑人卻僅擁有全國約27%農地,其餘農地仍由白人農夫所佔有。因此,拉馬福薩的倡議,明顯想安撫黑人低下階層。可是,有農民組織批評,政府沒有為黑人提供貸款購買農具及訓練,即使在短期內從白人手中取回農地重新分配給黑人,最終只會造成農地荒廢,始終未能促進第一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多元。
黑人族群對ANC的信心自祖馬時代以來已逐漸消殆,即便現在由拉馬福薩執政,仍未能見到復原迹象。其他政黨如左翼的「經濟自由戰士」(Economic Freedom Fighters,EFF),或將成為選民的替代選項之一。
南非現時失業率超過27%,為近十年來最高,這意味着超過1,000萬人口是處於沒生產力狀態。自2008年以來,國內發生多次騷亂,失業問題和社會階級固化自是主因。不幸的是,很多國民除了將這些問題歸因於政府之外,還歸咎於來自其他非洲國家的「新移民」。
昔日憑着黃金、鑽石交易造就成熟貿易和金融體系的南非,在這二十年來的後種族隔離時代,政府施政不彰,解放後的南非黑人生活水平及收入均未見改善。二十一世紀以來加速的非洲統合過程,國外移民紛紛來到南非,與本地人多番摩擦而造成的族群衝突,最終使南非人的「恐非症」情緒升溫。可以說,9月的排外騷亂,將南非社會的「恐非症」,與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民怨共同爆發出來。
上文節錄自第18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3日)《南非騷亂火舌之源 尼日利亞移民與「非洲恐懼症」》。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