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接連有槍擊案倖存者和亡者家屬輕生 揭悲劇陰霾未退

撰文:凌俊賢 鄭逸雯
出版:更新:

荷蘭烏得勒支槍擊案、新西蘭基督城槍擊案、 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美國奧蘭多槍擊案……近年全球槍擊案頻生,大家在聚焦死傷人數及槍械管制同時,似乎少有關心遇難者家人及倖存者。
美國社會近來在10天內,接連發生3宗自殺悲劇,都是槍擊案的倖存者或遇難者家屬,引來民眾關注槍擊案的後續問題。專家指出,槍擊案倖存者中,高達近三成會出現心理創傷問題。民眾希望政府採取行動,防止悲劇陰霾持續下去。

想知什麼是「倖存者內疚」,請觀看以下片段:

槍擊案一年後的死者 疑感內疚自盡

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市瑪喬里斯通曼道格拉斯中學(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2018年2月14日發生槍擊案,17名師生不幸罹難,另有多人受傷。

慘劇中倖存的19歲少女艾洛(Sydney Aiello) 上周日(17日)疑因內疚逃過一劫舉槍自盡;六日後,再有一名倖存男生在家中飲彈自盡。警方並未公布他的身分,當地媒體指事主17歲,在槍擊案前剛轉至該校就讀。

艾洛的摯友波拉克(Meadow Pollack)在槍擊案中不幸成槍下亡魂。艾洛的母親表示,女兒近日被診斷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她形容,事件令原本開朗的女兒深感悲痛及內疚,後者在槍擊案後畢業入讀大學,惟心理陰影令她害怕身處課室,不願上課。

佛州槍擊案: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市(Parkland)瑪喬里斯通曼道格拉斯中學(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2018年2月14日發生大型槍擊案,17名師生不幸罹難。在這宗校園槍擊案發生一周年之際,當地民眾默哀悼念亡魂。(美聯社)

罹難者家屬悲傷持續 「無止盡地心碎」

倖存者之外,死傷者家屬亦可能因過度傷心至自尋短見。2012年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槍擊案中,20名6歲至7歲兒童,以及6名職員命喪槍下。

里奇曼(Jeremy Richman)的6歲愛女是其中之一,他在槍擊案後以女兒之名成立基金,希望防止暴力情件再次發生,並在成立宗旨中寫道,女兒的逝世讓他「無止盡地心碎」。49歲的他周一(25日)被發現陳屍在辦公室,懷疑是自殺身亡。​

這些自殺個案並非個別事件,1999年哥倫拜恩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槍擊案部分倖存者及死傷者家屬亦曾自殺。這些悲劇反映,槍擊案造成的創傷,可能是非常深遠。

佛州槍擊案:眾籌網站GoFundMe為艾洛籌得7.7萬美元,超出2萬的募捐目標。(GoFundMe 官網)

倖存者近三成心理創傷​

對於倖存者來說,心理創傷​十分常見。美國國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心估計,槍擊案倖存者中近28%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約三分之一患有急性壓力症候群。

關注校園暴力事件的兒科醫生舍恩菲爾德(David Schonfeld)指出,對於失去親友的罹難者家屬及倖存者來說,因無能為力而感到內疚是非常普遍,他們的悲傷會持續多年,久久不能磨滅。

在實際創傷之外,他們亦會因此缺乏安全感,影響注意力及睡眠。舍恩菲爾德解釋,人們每天作出假設讓自己在危險的世界感到安全,但一名孩子在聽聞或經歷過這些血案後,會質疑這些假設,使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學業成績下降、社交互動受損,這個惡性循環更增加他們的懷疑及不信任。

佛州槍擊案:2012年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里奇曼的6歲愛女中槍身亡。他在事件後以女兒之名成立基金,希望防止暴力情件再次發生。惟他周一(25日)被發現陳屍在辦公室,懷疑是自殺身亡。​(The Avielle Foundation)

第二年可能會更難捱

悲傷和創傷都可能是長期的,有時候,第二年可能比第一年更難捱,因為親人以至外界通常會在第一年提供不少支持。但隨住時間漸過,這些關懷可能會愈來愈少,甚至與期望有落差,以至他們更難以應對。

2018年美國校園槍擊案死亡人數達56人,是美國有紀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佛州校園槍擊案遇難人數佔約三分之一。槍擊案發生後,激起一群年青人發起「為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活動,爭取收緊槍管,成為華盛頓史上一場大型示威遊行。

自殺悲劇一宗都嫌多,惟政府卻不為所動。在兩名同學輕生後,「為生命遊行」發起人之一霍格(David Hogg)在Twitter表示:「到底還要我們當中多少孩子自殺,政府或學校才會做些事情?」

佛州槍擊案:佛州槍擊案後,倖存學生發起收緊槍管活動「為生命遊行」,迪胡克小學槍擊案家屬亦有參與。(法新社)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