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中生vs原住民 網絡懸案背後的「黑色希伯來」是何方神聖?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近日,一段疑似「白人男高中生挑釁原住民老人」的短片在網路瘋傳,美國各界紛紛指責。不過,連日來有關這場發生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大遊行片段陸續曝光:原來在場對峙的,不只有高中生和原住民團體。鏡頭背後還有一群「被忽視」的第三方黑人團體:「黑色希伯來人」(Black Hebrew Israelites)。

1月18日,正值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期間,一眾來自肯塔基州(Kentucky)天主教學校的高中生,在出席一場名為「March for Life」的反墮胎遊行。一名頭戴「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標語鴨舌帽的男高中生尼克(Nick Sandmann)被拍到站在林肯紀念堂的階梯前,疑似擋住原住民老人菲利普斯(Nathan Phillips)的去路,並四目交接對峙,表情被人解讀為略帶嘲弄挑釁之意。短片甫在網絡瘋傳,輿論即指摘尼克的囂張態度,更指他及其他同校高中生歧視弱勢,是「特朗普主義」下危險的產物。

尼克微笑的表情起初被網民解讀為嘲弄原住民老人菲利普斯。加上頭戴「讓美國再次偉大」紅色帽子,讓這場「眼神對決」更富話題性。(路透社)

各持論據的「羅生門」

不過,事件發酵近一周,錄下整場遊行運動的完整片段及其他零碎短片陸續曝光。當事人尼克及菲利普斯也分別接受媒體訪問,講出自己的版本:尼克指出,當時有一批自稱為「黑色希伯來人」的黑人團體,以粗俗的語言指罵及嘲笑他們,菲利普斯便在此時走到他面前打鼓。他之所以目帶微笑,一動不動,只是不希望與其發生口角衝突,以不變應萬變。菲利普斯則稱,自己走在高中生和黑人團體中間,主要目的是意圖緩和雙方的緊張情緒。

兩人實質上所描述的記憶細節有所不同,讓這單「網絡懸案」變成一場自說自話的「羅生門」。不過,兩者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同一個團體:黑色希伯來人。短片瘋傳初期,這個團體在爭議聲彷彿被「隔絕」了,完全沒人提及,讓大多數網民都以為這是一場「高中生」和「原住民」的對峙衝突。誰不知,完整片段揭示出來的,原來一開始的挑釁者,其實是這個黑人團體。

數段短片都拍下「黑色希伯來人」的成員用粗言穢語,咒罵正在出席反墮胎遊行的高中生,後來高中生也聚在一起唱校歌、高叫口號。就在此時,站在遠處的菲利普斯和同伴才走到高中生跟前打鼓唱歌。短片也見到其他高中生正在隨着音樂節奏起舞。

「黑色希伯來人」是什麼類型的團體?(Getty Images)

誰是「黑色希伯來人」?

「黑色希伯來人」這個鮮為人知的組織名字,因為這單網絡瘋傳的「羅生門」越演越烈而走進美國主流媒體的眼球。《華盛頓郵報》更因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講述「黑色希伯來」的組織及信仰由來。

這個稱作「黑色希伯來人」是信奉基本教義的猶太組織,教義源於可追溯至18世紀的「黑人以色列主義」(Black Israelism)。他們認為生活在美國的非裔人,其實是古希伯來人的後裔,傳承着真正的希伯來文化,並強調黑人是上帝的選民,追捧「黑人至上」主義。「黑色希伯來人」團體亦發展出自己一套希伯來理論,例如重新闡釋古希伯來語的母音字母系統、末日觀。

去年11月,「黑色希伯來人」組織也有在華盛頓國會山莊附近遊行。(Getty Images)

早於七八十年代,在紐約哈林區(Harlem)已有名為「Israeli Tanack School」的組織性團體,宣傳相關教義。經過數十年的擴張和分裂,近年已形成大大小小十多個不同的組織團體。現時不時出現在首都華盛頓國會山莊周邊區域示威,稱作「以色列之家」(House of Israel)的零星團體,便是其中之一。根據「以色列之家」網站所述的理念,他們的宗旨是希望倡導黑人、拉丁裔人、美洲原居民等所謂「以色列十二大族」(12 Tribes of Israel)的復興。由於他們不時散播一些反白人、反LGBT,甚至反「猶太人」的訊息,故被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等公民權利組織譴責為「散播仇恨團體」。同時也有不少基督教團體視之為宗教威脅。

「黑色希伯來人」被不少公民團體視為激進宗教組織。(Getty Images)

在出席示威遊行時,他們常穿帶有流蘇的白色長袍,外披黑色上衣,以及戴着繡有象徵猶太教的「大衛之星」的白色頭巾。

這次「高中生與原住民的對峙」在網絡散播之初,這群黑人團體完全被忽略了。可是,當事件真相逐漸拼湊在一起,這群「鏡頭之後」的團體,驟然被主流媒體的目光所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