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接獲「新視野號」訊號 證實成功飛越冥王星外天體

NASA接獲「新視野號」訊號 證實成功飛越冥王星外天體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二(1月1日)收到無人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傳來的訊號,證明它已經成功飛越距離地球最遠的太陽系邊緣、名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小行星。

「新視野號」與「天涯海角」保持最少3500公里距離,並向地球發出訊號「報平安」,結果控制中心在10小時後收到有關訊號。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的任務主管鮑曼(Alice Bowman)宣布有關消息,並指「新視野號」狀況良好,控制室內隨即響起一片歡呼聲。

而有份參與計劃的首席科學家斯特恩(Alan Stern)則表示,「新視野號」壯觀地完成人類史上最遙遠的探測任務。

研究人員根據「新視野號」在接近「天涯海角」前所拍的片段,認為「天涯海角」的大小約為35乘15公里,而且看起來比較瘦長,但實際形狀需要在周三(2日)收到新照片後才可得知。而更高清的彩色照片最快在1月底或2月才傳回地球。

「新視野號」在2006年升空,至今已經飛抵距離地球64億公里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而「天涯海角」自太陽系在45億年前誕生時,已經維持極寒狀態,因此科學家希望可以透過對它的研究,了解行星的起源。

(美聯社/中央社)

新一代太空「快遞員」正式亮相 輕舟貨運飛船擬今年首飛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中國新一代太空「快遞員」——輕舟貨運飛船周四(4月24日)正式亮相,其初樣試飛船計劃今年首飛,正樣首飛船計劃於明年具備出廠條件,可執行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輕舟貨運飛船1:1模型。(科技日報)
輕舟貨運飛船1:1模型。(科技日報)

據《科技日報》報道,輕舟貨運飛船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是一款「低成本、高可靠、高應變、高智能」的輕小快捷飛船,也是中國空間站天地貨物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力適中、快速靈活、效益突出的特點,將進一步增強空間站物資補給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別是異構備份能力,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輕舟貨運飛船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常亮介紹,「輕舟的優勢是個頭小、重量輕,它的重量大概5噸,上行運力達到1.8噸以上,下行運力為2噸。」輕舟貨運飛船的裝載容積約9立方米,貨物艙的體積為27立方米,可搭載航天員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科學載荷等。艙內採取四層貨架模式,共有40個貨格,對於特殊貨物需求,還在貨架上預留了相應接口。

常亮說,「輕舟貨運飛船不僅可以運輸航天員的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等常規貨物,還能搭載各種試驗載荷,支持有人或無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載荷和多種在軌試驗,滿足空間站多樣化的需求,提高了空間站的科研和應用價值。」

輕舟貨運飛船效果圖。(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輕舟貨運飛船效果圖。(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輕舟貨運飛船效果圖。(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值得關注的是,輕舟貨運飛船還引入了商業航天的理念和技術手段。例如,首次採用貨物運輸系統抓總的商業模式,將運載與飛船結合的更緊密,做到系統整體優化設計;引入商業航天理念,推動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領域的快速叠代與應用,形成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此外,輕舟貨運飛船還計劃通過探索冠名權、搭載IP文化、品牌傳播、科普合作等多種商業模式,與社會各行各業開展創新合作,以形成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