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印度農村在地策略 如何把網購推及世界每一角落?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有一個位處偏僻的小農村Dhowachala。這裏沒有公路可達,只有一條山路小徑可通當地。25歲的Champak Bez駕駛着他的摩托車,沿着小徑風馳電掣,輕鬆到達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摩托車背後載着的,是千里迢迢越洋到來的海外郵包。

這些包裹都是從亞馬遜(Amazon)網購平台下單的速遞派件,Champak負責將這些包裹送到村民手中。由於通訊技術所限,Google地圖的GPS定位系統未能覆蓋Dhowachala的每一處橫街窄巷。不過,在這裏土生土長的Champak,憑自己的記憶和運送經驗,每一單送貨交易不需依靠電子設備,都足以將網購商品,妥妥當當地送到沒有網絡覆蓋的農村戶手中。

印度約有7成人住在農村地區,農村總數多達60多萬。(路透社)

每天早上,Champak大概需要處理30個至50個包裹。多數的包裹體積細小,很多都是價值低於10美金的商品,譬如襪子、充電器、化妝品和太陽眼鏡。Dhowachala的面積不大,村裏雜貨店販賣的貨種選擇不多。於是,亞馬遜網上商店便吸引了鎮上的村民,紛紛「前往」網購日常用品。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個公路不通、互聯網未有覆蓋的小村落裏,村民是如何上網買東西的呢?

在這個公路不通、互聯網未有覆蓋的小村落裏,網上購物卻成為村民添置日用品的途徑之一。(路透社)

提供「網購服務」的「實體商店」?

亞馬遜依賴的,就是分佈印度偏遠農村各處的小型實體代購商店。在互聯網基礎建設匱乏的農村地區,沒有智能電話的村民可以去到附近的代購商店,在職員的協助下,使用商店裏的電腦,進行電子購物。當海外貨件運到村莊附近的集貨中心後,代購商店職員就會到集貨中心取貨。村民可親自到商店取貨,或者由商店的速遞員送貨到每家每戶。

Champak就是為一間亞馬遜代購商店擔任速遞員。他每天都會到河對岸的喬爾哈特(Jorhat)集貨中心取貨,然後送貨到戶。

由於每一家提供網購服務的實體商店,都是與亞馬遜合作經營的代理商。所以,亞馬遜公司會向每個代購員及速遞員,提供一套制服、一個專用母袋(mother bag,用作盛載各個細小包裹),以及為期一星期的訓練。

亞馬遜在印度農村地區的經營別有一番手法。(路透社)

印度是亞馬遜大力投資的亞洲業務營運點。根據巴克萊銀行(Barclays)的估算,單計成交總額,亞馬遜在今年已成功超越本地電商龍頭Flipkart,成為全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對於亞馬遜等外資電企來說,印度市場帶給它們最大的挑戰,是在地知識匱乏。亞馬遜印度分公司顧客服務部副總監Akhil Saxena指出,國內地方通訊系統混亂,嚴重窒礙貨物運輸過程。舉例說,有些地方的通訊地址可以是:某村,廟宇的後面。「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當地人)是在指哪一座廟宇。」沒有當地人協助,郵寄包裹很難順利送到正確住戶的手裏。

加上,由於科技所限,印度農村至今很多村民仍未擁有智能電話、信用卡等涉及電腦技術的產品,故亞馬遜之類的電商,需要依賴分布全國各地的代購商店,將電子商務概念,帶入本地農村,並在資訊科技缺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拓展其農村業務。

隨着亞馬遜分派的各地實體代購商店開始成形,其進攻農村電子商務之勢已逐漸形成。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亞馬遜的農村戰略,是否同樣適用於其他地方呢?

電子網購在非洲?

電子網購營辦商進入其他互聯網覆蓋匱乏地區,往往受到硬件設備的限制,難以將電子購物、虛擬付款等新概念帶入發展較落後的地區。而亞馬遜的印度農村代購網絡,或可成為戰略藍本,讓其他電子網購營辦商能到城市以外、較偏遠的地區進行業務拓展。

舉例說,在互聯網基建較落後的非洲地區,類似的網購服務是否可以落地生根?

肯尼亞的電子支付服務十分發達。圖為位於首都內羅畢的紀念品商店。(路透社)

譬如在肯尼亞,2007年開始,當地的行動網絡公司Safaricom推出2G手機的行動支付服務。只要寄款人用2G手機傳一封短訊給收款人,對方就能透過代辦店領到錢。2018年,就有73%的肯尼亞人曾經使用行動支付服務。行動支付科技在肯尼亞的普及,是基礎通訊設備與新式電子科技折衷的典型範例。

在通訊基建設備未跟上的前提下,科網巨企如何通過己身的資源和經驗,將電子購物一類的商務體驗,帶入科技落後的地區,亞馬遜在印度農村的經營手法,絕對可成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