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選手村無冷氣:泰女叫救命、港隊成員半裸 法國人堅持什麼?
巴黎奧運村上周正式開幕,並相繼迎來各國運動員入住,最受外界關注的必然是冷氣機問題。今屆奧運主打環保、減碳,矢志打造現代史上第一屆碳中和奧運,冀成為全球暖化的環保典範,賽會原先更表明不會為選手村的7,000個房間安裝冷氣。
然而,不少運動員紛紛抱怨巴黎的高溫難受,在多國代表團的強烈要求下,奧組委最終妥協「跪低」,宣布並為選手村訂購約2,500部冷氣,供逾三分之一房間使用……
位於巴黎北部的選手村,最多可容納將近1.45萬人,其中包括9,000名運動員。選手村的運動員公寓中並沒有安裝冷氣,但大多數公寓的朝向設置為遮擋窗戶免受陽光照射;大會還在地板下建造了迷宮般的管道,這些管道連接地下井,透過經冷卻的凍水在建築物中循環,從而冷卻每個房間。此外,奧運村內廣設花園、多種樹木,旨在進一步降低周邊環境和室內的氣溫。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堅稱,各國運動員將會感到「非常舒服」。
賽會不安裝冷氣機的決定,多少源於其作為當今氣候變化的元兇之一。根據多個國際機構和環保組織維護的數據,這一許多家庭必備的電器佔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5至10%。除非減少使用,否則其整體碳足跡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會增加,至2050 年有可能會增加一倍。
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奧組委將重點放在改建現有設施而非新建場館,以減少建築施工中水泥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賽會還會放棄柴油發電機,轉而使用再生能源。 此外,大會亦要求前往比賽場地的車輛不得開啟空調,食物菜單也盡量減少烹調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連座椅亦由回收塑膠製成。
「有人或會在到達目的地前暈倒……」
然而,對於不裝冷氣機的決定,許多國家的運動員似乎並不賣帳。在7月份巴黎夏季的炎熱天氣下,連日來抵埗的各國運動員大多感覺難受、不時叫苦連天。其中,泰國乒乓球女單選手奧拉旺(Orawan Paranang)在IG上發布坐在來往賽場的旅遊巴影片,她表示:「五個人坐在一起都這麼熱了,如果整架車都坐滿,可能有人會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暈倒吧。」
其隊友瑾妮帕(Jinnipa Sawettabut)也抱怨夏天的巴黎太熱,而且旅遊巴不開冷氣。她經過中國隊宿舍時羨慕地說:「聽說中國隊帶了冷氣和廚師,真想去中國隊宿舍涼快一下,吃個豆角燜麵。」
不過,中國體育代表團日前召開記者會,澄清團隊並未自備冷氣和床墊到巴黎,秘書長張新更強調:「中國運動員不是溫室的花朵,可以主動克服各種的困難。」他補充,奧運村內有移動冷氣租賃服務,代表團會根據天氣情況考慮是否租用。
事實上,除了少數國家如德國、瑞典支持無冷氣奧運,主動配合透過地熱系統以及過濾器、百葉窗和風扇等其他簡單機制來應對高溫天氣外,許多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巴西、英國、意大利、澳洲、日本等,卻表明將為選手們向奧組委租用冷氣機或自行配備便攜式冷氣機。
澳洲奧委會首席執行官Matt Carroll曾表示:「我們可以理解不使用冷氣減少碳排放的理念,但這是一場高水平的奧運比賽,不是去路邊野餐。」具體來說,睡眠是他們主要考慮因素,許多運動員擔心太熱會影響睡眠,導致在比賽中變得虛弱或頭暈,又或因此而有所分心。
為冷氣而煩惱,法國人理解不能?
儘管外界有不少人對巴黎奧運不裝冷氣的決定冷嘲熱諷,但其實從法國人的角度而言,或許他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多國代表對此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有看過Netflix大熱劇集《Emily in Paris》的觀眾或許記得有這樣的一幕,Emily 的法國同事曾經作出解釋:「冷氣在巴黎並不常見,冷氣很不自然、很做作,也很美國。」、「冷氣對你不好,我們生來就是要感受季節變化的,你就不能接受自然嗎?你一定要掌控所有事嗎?」這多少反映了法國人對冷氣的看法,就是他們真的認為冷氣機真的「沒有必要」。
在法國,只有約四份之一的家庭裝有冷氣,基本上全國氣候長年溫和,真正的夏天集中在 7、8 月,一年只有幾個星期的溫度超過 30 度,且日夜溫差大,而熱浪也是近年才有的事。由於許多法國人傾向在最熱的這段時間出外度假,故為了一年很短暫的熱天安裝冷氣機似乎的確「不太化算」。
此外,法國許多建築是石砌、磚造建築,這類建築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對熱的隔絕效果良好,而法國人也想用冷氣機破壞優美的建築外牆。還有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就是冷氣機和電費本來在歐洲已經非常昂貴,加上受俄烏戰爭產生的能源危機影響更是雪上加霜。這大概解釋了安裝冷氣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有專家亦指,今次的爭議其實反映了現代人過於依賴冷氣機的情況,人類其實有在大自然中調節體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