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NHS崩壞成保守黨催命符? 醫療問題是英人之痛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去年迎來75周年,這項由公帑支撐、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的制度多年來都令英國人引以為傲,但在南切斯特(Chester South)工作了一年多的張銘(化名)對NHS的形容卻是:「拉胯」(編按:該網絡用語意為在關鍵時刻出問題、不可靠)。
在該國大選結束之際,公眾對NHS的滿意度達到了1983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僅有24%,這項制度的輝煌歲月顯然已經成為歷史。Ipsos最新民調指出,52%屬意投票給工黨的人表示,是因為相信該黨在NHS方面會做得更好。

位於曼徹斯特的維文索爾醫院(Wythenshawe Hospital)的急症室(A&E)大多數的時候都坐滿了人,輪候評估、等待入院,雖然是急症室,但等候的時間基本上都超過12小時。

去年3月入職該急症室以來,張銘遇到極為深刻的事:一名試圖割腕自殺的傷者輾轉兩家醫院後被送到她的急症室,第一家醫院為他做了緊急處理,但等了兩天傷者仍未等到縫合手術,轉介的第二家醫院,以傷者對護士惡語相向為由拒診,之後被送到張銘的醫院時,已經是第三天了。負責手術的醫生說,如果再遲數個小時,傷者可能就要截肢。

張銘對《香港01》說:「他三天之內不動手術縫合的話,傷口會感染,然後你可能會要截肢,但是比起腦中風、心臟病發作這些情況,他不是那種幾分鐘之內不治療就會死的人,所以可能醫生就會讓他等。」

圖為2023年2月,一輛載有醫護人員的救護車停靠在英國倫敦街邊。(Reuters)

根據英國獨立智庫The King’s Fund整合的數據,從2012年至2024財年,英國急症室等候超過4小時的人數從72.5萬暴漲至712萬,幾乎是當年的十倍。英國皇家急診醫學院(RCEM)今年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急症室輪候床位的時間過長,可能導致了英格蘭地區每周250多名患者不必要的死亡。研究者在報告中寫道:「患者的死亡風險在5小時後開始增加,並隨着等待時間的延長而加劇」。

急症室的情況如此,全科、其他專科更是不用提了。年屆62歲、在英國諾福克郡(Norfolk)過着退休生活的Steve Mayes去年1月右膝關節炎嚴重惡化,光是預約家庭醫生看診他就等了兩個月,之後還要再排X光檢查、轉介專科,到今年1月,他仍未從NHS所屬的專科醫生處獲得診斷。這12個月間他「像孩子們吃糖一樣吃止痛片」,鴉片類止痛藥有成癮性,藥盒上標明「勿服用超過三天」,但疼得夜不能寐、已經毫無生活質量可言的Steve沒有其他的選擇。

他對《香港01》記者表示:「我已經在英國納稅、繳付醫療保險費45年。但到我需要國家醫療服務時,它卻幫不了我。這很讓人沮喪。」

來自英國諾福克郡(Norfolk)的Steve Mayes因無法忍受NHS漫長的輪候時間,最終前往立陶宛求醫。(受訪者供圖)

最長等待超過78周……

截至今年4月,約760萬英國人正在等待NHS治療,有超過30萬患者的等待時間超過52周(1年零1個月),約50萬患者等待時間超過65周(約1年零4個月),近5000人的等待時間更超過78周(近1年零8個月)。

過去14年,「等待」二字概括了整個英國國家醫療體系的困境。儘管新冠疫情顯著惡化了NHS的等候名單,但在那之前輪候數字已經居高不下: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援引官方數據指,2014年等待治療的人數超過300萬,2017年逾400萬,2021年超過500萬,2022年更超越700萬。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輪候NHS治療的人數一直在增加。

而醫療部門則遲遲等不到填補缺失的人手和設備:醫生、護士、床位、放射技師、掃描儀等資源都出現不足的情況。有些醫院的設施年久失修,醫院大樓內天花板漏水、瓷磚脫落、嚴重污水泄漏事件引起醫療服務暫停。

6月15日,工黨領袖施紀賢(Keir Starmer)訪問諾丁漢郡Bassetlaw醫院,啟動工黨計劃以清理NHS積壓病例,並與工作人員合照。(Getty)

但情況並不總是如此。張銘向記者解釋,她目前在急症室擔任心理健康支援者(mental health support worker),當患者經過醫護人員評估、決定讓其入院接受治療後,她負責在患者等候床位的期間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陪他們聊天、照顧他們的飲食等等,據科室的前輩所說,很多年前,心理病人一般沒有要在急診科等12小時以上的情況。她坦言:「因為人不夠,床位不夠,所以才出現了我這個職位。」

醫療資本投入少歐盟國家3,200億元?

有醫療團體的研究指出,十多年來的資金不足造成NHS服務的全方位缺失。2007至08年的金融海嘯過後,上台執政的保守黨實施的財政緊縮政策造成了漫長的輪候清單。此外,英國智庫過往基金會(The King’s Fund)2022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50多項醫療指標後發現,保守黨政府對NHS撥款的大幅下調成為了「一個轉折點」,令NHS的整體醫療質量從2013年年中開始全面下降。

此後,患者們更難見到他們指定的全科醫生,癌症、糖尿病和抑鬱症等長期疾病患者難以獲得足夠的醫療服務來控制病情,使得諸如高齡女性的乳腺癌篩查率下降......

2022年12月20日,英國NHS的護士們在倫敦罷工行動中舉着標語。(Reuters)

雖然自2010年以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資金每年都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大幅放緩。根據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IFS)的分析,在工黨執政時期,根據通脹率調整後的支出每年增長約6%,而在保守黨執政時期僅增長約2%。這不僅低於工黨的投資額,也遠低於1949至50年(1948年7月NHS剛剛成立)以來3.6%的年平均增長率。英國慈善機構健康基金會(Health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2010至2019年間英國的醫療資本投入比歐盟國家平均水平低410億美元(約3,200億港元)。

「忙到半小時休息時間也不保」

NHS人手不足成為常態,對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這意味着他們的工作壓力大增,許多人在經歷疫情後更是不堪重負。然而,IFS的數據顯示,醫生和護士們的薪水按通脹率調整後實際上有所下降,分別下降了9.3%和10.5%。

「真的缺人缺的很嚴重。」張銘形容,全科護士幾乎都「忙到飛起」,很多時候護士上12個小時的長班,中間只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甚至就連這半個小時,都因為常常找不到人來代班而難以保障,如此以來精神狀態很容易不堪重負。

NHS人手不足成為常態,對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這意味着他們的工作壓力大增,許多人在經歷疫情後更是不堪重負。(Getty)

脫歐後來英工作歐洲護士銳減

張銘稱,英國人大多很禮貌,無論狀態如何,同事們之間不太會發生口角,但「溝通的時候可能脾氣就沒那麼好,因為自己太累了」。

來到急症室的一年多時間裏,張銘已經有3位同事離職到社區或學校的醫療崗位,一樣的收入,工作卻輕鬆得多,全科護士離職的人數則更多。

2022年,整個NHS離職的醫護數量創下歷史新高。11,319名離職的醫生,相比2021年自然減員率高出20%。《衛報》報道指出,若這一趨勢持續,到2036年NHS的人手缺口將從15.4萬增至57萬。英國政府此前依賴海外醫療人員、臨時工來彌補,但脫歐以後,來自歐盟成員國的醫護也流失嚴重,護理和助產士委員會(NMC)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16年有9,389名在歐盟接受過培訓的護士和助產士來到英國工作,但2021-22年只有663人。

財務狀況放緩 「難以想象」的復甦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去年宣佈了一項為期15年的計劃,招募和培訓30萬名護士和醫生,並在首五年投入24億英鎊(約237億港元)的預算。但有醫療團體批評,政府只關注醫生培訓,但培訓一名新醫生的周期長,且政府又攔不住醫生的流失,歸根結底還是無法提供足夠的薪酬,而這是防止醫務人員離職唯一有效的方法。

圖為英國首相辛偉誠去年6月在倫敦就NHS服務發佈15年人才規劃。(Getty)

NHS的潰敗英國民眾看在眼裏,拯救這個醫療制度正是英國人投票給工黨的一大主因。至今,仍有過半的當地民眾認為此一醫療系統是令他們為身為英國人而感到最自豪的地方(54%),甚至高於其歷史(32%)、文化(26%)或民主制度(25%)。但在健康基金會的民調中,近四分之三的人認為,NHS「免費提供」醫療服務的原則在未來10年內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侵蝕。

儘管本次英國大選工黨順利勝出,但卻不見得扭轉NHS的頹勢。據專家對各黨派公佈的NHS成本核算,在2024至29年期間,自由民主黨每年的NHS資金增幅為1.5%,保守黨為0.9%,工黨為1.1%,這些提案中的預算水平全部低於過去14年的緊縮支出。

正如慈善機構納菲爾德信託基金(Nuffield Trust)在評估報告中指出:「這將是前所未有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財務狀況的放緩,難以想像它會帶來所有人(黨派)都承諾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