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藍染: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撰文:Cyris
出版:更新:

《荀子.勸學》有云:「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當中的「青」指的是靛青,即是從蓼藍草的葉提煉而來的藍色染料。由於染料顏色比蓼藍草還要青,故有「青出於藍」——比喻學生的表現更勝老師之說。

有否想過,為何藍色的「藍」字是草花頭?原因之一可能是藍色源自馬藍和木藍等藍草植物。相比起成本低廉、污染環境的化學合成染料,取自天然植物的藍染染料,除了不會污染土地和水源外,其溶液中的氮肥和鹼性更可改善土壤,幫助農作物生長。當其他染料需要加媒染劑去顯色,藍染需要的卻只是氧氣。

藍染的首個步驟,由「種藍」即種植藍染植物開始,目前常見的藍染植物包括:

馬藍:又名山藍、大菁,爵床科,忌直射陽光,多生長在低海拔背山坡地,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及東南亞地區。木藍:又名小菁,豆科,生於陽光充足之地,是一種耐熱木本植物。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蓼藍:蓼科,原產於中南半島,是日本主要的藍色染料原料。中草藥的一種,具解毒、解熱與殺菌功效。菘藍:十字花科,生長於較寒冷的地帶。莖和葉可作藍色染料,根可入藥,即板藍根。

需要耐性製作的染料

收割藍染植物後便到「製藍」步驟,傳統的沉澱法是把成熟的藍草葉浸泡在水中,所需時間依季節與溫度變化而定,由一天至三天不等,以溶出水溶性的藍靛素。將腐葉撈出後進行「打藍」,在浸泡液中加入石灰乳並快速攪拌,打入空氣。待藍靛素沉澱後,收集和過濾池底藍泥,取得染料。然而泥狀的藍靛染料並不溶於水,所以要加入鹼水和營養劑等待發酵,還原後才能進行染色。

把布料放入染缸染色後,剛取出時為綠色,接觸空氣後會立即氧化成青藍色,再度還原成不溶性的藍靛素,附於布上。藍靛染料耐光性佳,多次藍染、氧化、水洗與存放可使效果更為穩定,展現自然有機的質樸美感。若想染出不同效果和圖案,可配合不同技法,如綁緊布料的「絞染」,塗上蜂蠟、木蠟、石蠟的「畫蠟防染」,運用木版的「版夾藍染」等。

45R(左)和Scotch & Soda(右)的藍染服裝。

藍染的22種藍調

許多人以為藍染只有一種藍靛色,但其實日本人為藍染發展出多達22種藍調,並逐一取了專屬名字,每個都甚具詩意,由淺至深分別為藍白、水縹、瓶覗、水淺蔥、淺蔥、薄縹、薄藍、花淺蔥、淺縹、納戶、縹、鐵、熨斗目、藍、藍錆、紺藍、藍鐵、搗、紫紺、留紺、搗返、濃紺。

熱愛藍染的Makie曾多次到日本學習傳統工藝,回港後醉心硏究,且親自種植藍染植物,一手一腳染布和設計,並創立品牌瑪朱森林。最近,她將舉行工作坊,與大家染出不一樣的藍,為棉質環保袋紮染出獨一無二的圖案。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17年7月2日(日)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地點: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費用:$250/位

報名:請把姓名、人數、聯絡電話發訊息至Makie(已額滿)

活動內容:

-藍染簡介

-染前處理

-紮染技法

-參加者可於課堂期間紮染藍染棉質環保袋一個(約35x35cm)

Makie訪問短片:我把土地釀成藍

更多Eco-Fashion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