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古道具店黑池 從古物收藏說到日本歸化植物歷史│植物專題
日式古道具文化近年在香港蔚然成風,但許多有興趣接觸的人,卻因日文語言障礙,未能直接學習、鑽研相關知識,眼看《Casa BRUTUS》、《遊樂》、《陶說》等書本的內容精彩萬分,只能夠閱讀片言隻語的日本漢字推敲內容,實在掃慶。
幸好,縱然香港沒有全面的古道具文化書籍,卻有一間十分完備的古物店,位於九龍灣的Douguya Hatcharea黑池。
熱衷於日本植物的人應該感悟到,東洋各種藝術與文化之間,都是一派相通,彼此環環相扣。例如近年流行的日本珍奇植物,若然深入研究,便會發見其美學意識和原理,很多時都是跟侘寂、物哀等概念一脈相承,而這種概念,亦深切應用在東洋傳奇古道具之中。
因此好古道具者,亦往往會鍾情於植物,甚至更多,箇中道理,正是如此。
古道具與骨董
Douguya Hatcharea黑池主理人Pete Man,文質彬彬,翩翩有禮,夾雜書生與收藏家的氣質於一身,走進其位於九龍灣源發工業大廈的店舖,打開大正年份的玄關,走進其中,即進入一股古奧的氛圍之中,立時想起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也讓人想起日本的古董店,想來千葉縣的apologia這間鼎鼎大名的寶號,也是這個樣子呢!
很多人都將古道具和骨董漫混為一談,雖然這種解說以當代的理解並沒謬誤,但據Pete所言,在這個字詞在昔日日本也有分別:「古道具通常泛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家具,器皿和雜貨,在昭和時代之前為是一個通用術語。」
「古道具還包括衣服和煮食用具,在日本又稱為『舊時代日用品』(昔ながらの日用品)。」他指大多數舊的古道具均由昭和時代之前的職人製成,甚少用到機器大量生產,「祖先世世代代的民間智慧滲透其中,可見古道具乃是以日本本土工藝作用主軸。」
Pete說骨董早在江戶時代已經出現,「這是法文Antique的日文翻譯詞,與古道具的明顯分別,是骨董相對地多為當年西方國外進口的舶來品,當中尤以傢俱和美術品為主,故定位、格調和市場價值會相對地高,不過較之古道具卻又更多以機器製造的物品。」
改變日本植物文化的決定時刻
作為收藏家,必須到自身珍藏有着全盤認識,而黑池藏品的範疇眾多,古木工品、陶瓷、古傢俱、古植物書、金工品等無一不精,故Pete對每門學問都有深入見解,藉住《一物》最近的植物主題,今次一於與Pete大談日本植物與陶藝經。
Pete研究的是植物學範疇,「是歸化植物Naturalized Plant,日文又名『明治時代外国から伝来した植物』。」顧名思義是明治時代從國外引進到日本的植物。
「雖然日本有67%是森林區,但其實從前是一個植物品種相對單一的國度,現在當地常見的蒲公英、虞美人以至屈曲花等等,都是從外國移植到日本的品種。」
「當中原由,是因為明治維新,日本國全面西化,其中一個改革,正是大力興建鐵路。」他指就如當時的中國人一樣,日本國民對西洋科技持有害怕抗拒之態度,「明治政府為安撫民緒,故希望於鐡路沿線栽種美輪美奐的花兒,優美景觀。」
可惜偏偏日本花類原生品種較少,而且大多為總苞外片向上生的類別,與西方普遍花種其總苞外片向下生的形態大有不同,為了進一步豐富花景,故引入大量西方花類於其中,始生日本歸化植物的風潮。
透過不斷的古書研習,Pete說出一段香港人鮮有聽聞的日本植物往事,亦透過欣賞植物和與之相關的木工、陶藝文化,而領悟出哀榮盛哀的哲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