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被學生要求「解剖比卡超」開始 藝術教授以畫功「復活」古生物

撰文:KEEDAN
出版:更新:

這件事要從 2015 年一次課堂中發生的趣聞講起。在日本教授藝術解剖學的小田隆,被台下學生要求畫出寵物小精靈主角比卡超的解剖圖,結果小田老師不疾不徐,用白板筆呈現出比卡超的骨架,讓台下學生驚呼連連。

比卡超的「解剖圖」(studiocorvo Twitter)

這還未夠,更進一步小田老師在隔日揭露右邊的新作,表示當時即興的繪製,尾巴部分用貓的尾骨不太恰當,還是要以鼠類才適宜;而且耳朵的部分與兔子相同為軟骨,所以不會有骨頭存在。如此詳實的詮釋經 SNS社群大幅度轉載,興起一股討論熱潮,成為大眾討論焦點之前,小田老師的解剖圖在日本是出了名的精準,還沒進美術館就先被博物館邀請,參與各種古生物復原與解剖,其作品也成為許多年輕畫家學習的範本,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與知名度古生物復原畫家。

去年,小田隆受谷居Gu Ju之邀,舉辦首次台灣個展「生命的痕跡|解剖幻想與現實的小田隆」。除帶來一系列與生物等比例大小之原畫,為展現對台灣觀者的期待與熱情,特別於開展當天進行 Live painting 創作,並以「台灣專屬」進行新作的繪製,讓所有觀眾都能親眼目睹他以藝術家之姿呈獻的特別畫作。

小田隆表示:「其實我只算是 part time 的藝術家。」(KEEDAN提供)

「其實我只算是Part time的藝術家。」開門見山的小田笑着向我們表示。在大學教授美術解剖學,身為接受日本各博物館委託、將屍體去皮露骨,製成標本的指標性代表,如何賦予這些不幸死亡動物新的生命,帶來傳承後世的教育意義?解剖過程往往讓小田老師感受到,這些生物其實曾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精彩的活着。不論是資訊或者知識的獲得,其豐富的養分超越你我想像,如此的衝擊進而讓他開始思考人類與動物、甚至古生物是用什麼樣的構造,在不同的形態與環境下生存着,漸漸產生了對生命至高的敬意——這樣的思維,也成為小田老師創作的起點。

按圖看更多小田隆的解剖畫作▼

+4

該次展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哺乳類動物的畫作,包括人。注意看他們的骨骼與肌肉紋理,會發現他們的臉部表情相當多,所以哺乳類的骨骼與其他物種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當我從哺乳類的生,看到漸漸變成骨骼,那種感受是相當奇妙的!以河馬為例,看到河馬頭骨圓滾滾的可愛感覺,很難想像他們在非洲其實是殺害最多人類的物種吧。」(註:身為陸地第三大動物,且為淡水物種中的現存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基於河馬並非草食動物,在非洲天敵較少,一年殺人的數量遠高於非洲獅與鱷魚。)

「在河馬旁展出的長頸鹿是經過動物園飼養的」,小田老師表示:「動物園飼養的長頸鹿,比起野生的牙齒特別差,也比較常會生病。當他變成了骨骸經過繪製,反而能從更多的角度,如頭骨的構造與牙齒壞掉的部分,幫助對生物有興趣的人進行另一番考究。」對小田老師而言,畫這些作品並不是紀錄他們的死亡,而是當成生物般呈現另一種活着的面貌。以獅子與老虎為例,可以從頭骨的考究觀察老虎是公、獅子是母,創作的同時也不是單看着頭骨,而是去揣摩、想像如老虎腳掌貼地挺胸,那種威風的感覺,透過畫作所流露的生命感,唯有近距離欣賞原畫方可深切體會。

+1

展現小田老師揉合美學與人類未來想像的代表,莫過於〈長翅膀的人〉這幅作品。乍見標題,我們最直接的聯想可能是神話中的天使,或者電影《變種特攻》中的 Angel,然而小田老師眼中會長出翅膀的人,重點則是在手骨部分的發展。「從理性的邏輯來看,肩膀的部分是不會長出翅膀的,更不是從背後就會長出來,應該是像雞翅一樣,所以在繪製時是朝着這樣的方向,從手骨的指骨到手肘去進行延伸,另外在構圖的呈現,原本只有一半是人一半是骨骼,後來想到加入翅膀的進化,會有更奇幻的意味,〈長翅膀的人〉作品也因此而完整。」問到老師覺得繪製骨骼最困難的部分,除了手與腳,所有生物骨骼延展的尖端,其比例的拿捏是最費時的;烏鴉的部分他是看着標本進行創作,後來融合有「太陽使者」之稱的靈獸八咫烏(三足烏鴉)元素,就真實感的拿捏幫他加上了一隻腳。

在系列作品中可以展現小田老師揉合美學與人類未來想像的代表,莫過於〈長翅膀的人〉這幅作品。(KEEDAN)

從小就熱愛繪圖,經常把廣告傳單的背後畫的滿滿,小田老師另一個喜愛的題材其實是機械。是否會想將人體或動物與機械結合,小田老師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

人體與動物本身已經是相當完整、成功的機械,所以我不會強加其他混合物或者人為的半成品,去破壞這分美好與純粹,這樣是不合理的。
小田隆

老師也表示機械是硬的線條,然而生物是完全不同的走向。2014 年老師也曾發表貓咪與 Vespa 機車的作品,擬人化的呈現亦流露一分宮崎駿動畫般的奇幻感。在人體與生物之外,小田隆老師曾進行建築的繪製,而這也是老師覺得最困難的題材之一。「要我去數玻璃窗的數量,不如去算脊椎有多少節我會開心許多,我沒辦法一直畫一樣的東西(笑)」

另外最困難的無非是古生物的復原,畢竟我們看不到古生物過去活着的面貌,必須用很多的方式去推敲,這也不是由小田老師一人就能完成,要與大量的學者們攜手,一幅老師單人完成的作品,從早到晚畫的話可能費時四至五天,一幅古生物的畫卻可能費時二至三個月,中間亦包含 100 多封的信件往來。

「古生物雖然滅絕了,對我而言他們並不是失敗的產物,在他們所屬的年代其實也曾大量的存在,而是種相當美麗的存在。」很好奇老師的作品沒有出現魚類的骨骼,其原因為何,「要數魚類的骨骼真的太困難的所以我不會畫,要說魚類就如同生物般的建築也相當合理。」小田老師笑言。

(studiocorvo Twitter)

比卡超外動漫生物的解剖,2015 年 BRUTUS No. 790 特集《進撃の巨人》,小田老師特別以爬蟲類、哺乳類與鳥類的骨架為藍本,繪製由吉克變身的獸之巨人,閱讀起來相當精彩。寫到這您可能跟小編ㄧ樣好奇,介於真實與奇幻之間,常有化石作為佐證的 UMA (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 未確認生物,這些河童、土龍與人魚等,從老師的觀點究竟是真是假?

作為專業的古生物學者,曾實地看過這些 UMA 的骨骼,小田老師給了我們一個震驚兩千萬人的答案:「很抱歉,這些UMA 其實並不存在,現代有專業的儀器做準確分析,然而可以理解古代人發現無法辨識的骨骼所進行的想像,這是情有可原的。」至於這些 UMA 幻想生物會不會成為老師創作的題材,小田老師謹慎的表示:「現有的生物數量已經是一種奇蹟般美麗的存在,那種化為圖像的感動與力道,足以支撐我繼續向前,所以現在重點還是會在現存的生物,以及重現過去曾生存於世上的生物上面。」

作為專業的古生物學者,曾實地看過這些 UMA 的骨骼,小田老師給了我們一個震驚兩千萬人的答案:「很抱歉,這些UMA 其實並不存在,現代有專業的儀器做準確分析,然而可以理解古代人發現無法辨識的骨骼所進行的想像,這是情有可原的。」(studiocorvo IG)

曾為平凡社、學研、集英社、小學館等知名出版社出品恐龍與古生物等豐富畫作外,玩具廠商相關題材也經常詢問小田隆老師的專業。圖中為位在大阪的 owners fish 所出品的 Desktop Model,廠牌旗下包含頭骨模型、骨骼模型皆由小田老師擔當全體監修一職。問到恐龍的皮膚色彩是如何推定,畢竟當代人沒有見過這古代陸地的霸者,小田老師表示:「恐龍的部分參考了爬蟲類的皮膚,相較哺乳類色彩的呈現是相當鮮豔的,所以依此去做皮膚色澤的設定。」而老師最喜愛的恐龍為雷龍(Brontosaurus)與暴龍(Tyrannosaurus),也讓人聯想起小時在電影院觀看《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那種初見恐龍的感動。而下一個老師想畫的古生物題材,是目前被視為活化石的腔棘魚,但可能還是先突破數魚骨頭那關(笑)。

+4

首次於台灣進行Live Painting 的主題,是以第二次來台灣時,在木柵動物園第一次欣賞到的白犀牛為素材,在三天的時間完成這幅畫,同時老師也對木柵動物園讚譽有佳,直說木柵動物園是個相當好觀察動物的去處,未來也會着手繪製一比一大小的白犀牛,如同本次展出的〈印度犀牛〉一樣。

聊到未來希望往什麼方向前進,小田老師表示一來比起創作量,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心中還有很多生物題材尚未實現,目前會着重於畫出各式各樣的生物,二來現在所繪製的骨骼是從「生」的角度,詮釋生物另一種生命力的系列,現在老師也進一步解構創作的思路,反其道而行進行以「死」為主題的屍體系列創作,可能是在解剖過程中拍下的照片,進而以繪畫形式詮釋如此的狀態,這部分其實已經開始著手進行。

最後好奇請問老師接觸解剖領域久了,會不會就像The Chemical Brothers〈Hey Boy Hey Girl〉MV 裡的女主角般,見到每個人都看成骨頭,能辨識出其骨骼的排列,「用心一點看可以喔」(studiocorvo Twitter)

最後好奇請問老師接觸解剖領域久了,會不會就像 The Chemical Brothers〈Hey Boy Hey Girl〉MV 裡的女主角般,見到每個人都看成骨頭,能辨識出其骨骼的排列,「用心一點看可以喔,像你們兩個人的頭骨就是差不多的型與大小。(指小編與谷居主理人)」這一說惹得現場哄堂大笑。

看似理性的邏輯思維,卻延伸出詮釋生命的熱情與浪漫,小田隆的獨到美學、穿梭幻想與現實的生命禮讚,值得讀者朋友細看。

【本文獲「KEEDAN」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