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藝術伴隨我生命的起點與終點。」
看過日本傳奇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不少作品展覽,又閱讀過一些有關於她的書籍,例如《草間彌生特集》、《草間彌生X圓點執念:寫給時代的話》,內裏所展示的,大抵都是圍繞着「波點女王」那舉世聞名、價值連城的波點及南瓜為主題的經典著作,甚或是描述其精神病而致的創作發酵過程,卻並未如即將上映的記錄片《點止草間彌生》(Kusama:Infinity)般,用盡每個鏡頭,將她對藝術的激情、創作路上的遭遇 、對生命的真實態度,甚至是面對疾病帶來的痛苦 ,一一具體剖繪出所有真相。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記錄片略如筆者所料,用盡不同的角度,盡量覆蓋草間彌生完完整整的生平。由家人反對她投身於藝術範疇之童年;再到因前事而決定走訪美國紐約發展藝術事業,人到中年卻選擇回流日本;到最後細數出她現時的成就,如要將以上種種事跡在這裏為大家演繹一次,未免太過於維基百科吧。但電影中所呈現其於美國遊歷之畫面,以及當中的具體經歷,卻令人尤其深刻。草間彌生留待西方的十六年間,可謂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創作時期。
紐約是草間彌生的一顆解藥
草間彌生選擇於1957年,為藝術隻身走到戰後不久的紐約,她答應過自己:「由日本松本市,決定遠赴到達紐約,一定要到當地留下些東西,才能離開。」這個給自身的承諾,令她就算面對當時正值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也無阻她對重複圖案創作的痴迷、心中對藝術的執著。若要數60年代的草間彌生,其時所創下過多少項繪畫以及裝置藝術的作品?大概多得不勝枚舉,再補上她的一句:「 只有不停的創作,才能從精神病中解放。 就算死了,我仍想一直畫下去。」便能理解到藝術於她的生命裏,擔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其中《Infinity Net》畫作系列、《無限鏡屋 - 陽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無限的愛》(Love Forever)等著作,更直令她當時成紐約藝術界其中一位重要成員之一。
有人說草間彌生向來敢作敢為,將近五十歲才回歸日本,重新建立起藝術事業,但其實早於60年代,一場以「The Anatomic Explosion」之名,借表達對越南出兵、資本主義等議題的不滿,而發起的一連串裸體活動;接着再為同性戀者,與多名藝術家聯手在紐約Walker Street所上演的一場「同性戀婚禮」,草間彌生正正就是一位願意放下自己,為社會、為人權、為時代限制而走到最前線的藝術大師。
雖然草間彌生因疾病的折磨、創作路上的阻撓才逼不得已選擇返回日本捲土重來,但不久後,卻被冠上了「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此稱號,也足以證明草間彌生一生如何為藝術效命,從而贏得世人的掌聲。記得記錄片最後幾幕,是草間彌生的真情流露:「藝術令我重新站起,猶如明媚陽光一樣,給我活下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