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買到的只是學歷,不是智慧
中國崛起,有的盡是錢。
不過,這個世界上,有錢並非萬能,仍有很多東西是金錢不能買到的,智慧便是其中之一。錢能夠買到的,往往只是學歷而已。
筆者任教的中文大學,經常邀請了來自歐美的頂尖來大學學者來訪問。大家除了作出學術交流外,同樣使我難忘的,是一些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
綜合來說,有以下的四點觀察。
一,他們普遍勤力,往往佔據了課室內最前排的位置,可惜他們在課堂上甚少發言,不善參與討論。正因他們佔據了課室最佳的座位,但又極少參與,變相阻礙了其他同學的參與機會,因而不時引來其他同學的投訴。
二,在分析事件或制度的時候,他們往往可以源源不絕地說出很多好處,但對於指出壞處,卻遇到不少困難。
三,從以上一點延伸,他們普遍沒有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事實上,確有不少學生曾問「何謂criticial」?
四,不少的中國留學生均不能接受對中國的負面評論,即使這些評論是有事實和分析的支持,也不例外。他們甚至會投訴提出相關評論的人士,這亦是我們在香港經常提及的「玻璃心」的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觀察所及的包括了碩士生,而非只是心智未必完全成熟的學士生,所以情況確實使人擔憂。
同樣令人感到意外和可惜的是,不少的大學是在世界上排名頂尖的大學,在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的擁有很高的排名。所以,不能好好善用一個良好,多元和開放的學習環境來衝擊自己的思維,真的如入寶山空手而回。
無獨有偶,我在中文大學也遇見過類似的情況。感到安慰的是,香港的情況未如外國般嚴重,在老師的鼓勵及循循善誘下,內地同學的參與程度及批判思維,通常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所改善。我相信主要是在一個華人的社會下,他們較容易適應。入讀名牌外國大學的學生也應是中國較富裕和幸福的一羣,他們因此看到或遇到社會的陰暗面及不公平的事的機會也較少,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也因此較弱。
雖然如此,故事所反映的核心問題,是「中國模式」教育的強大威力,或更正確地說,是它破壞正常年青人的好奇心和思考的破壞力。這種自小便灌輸的不許批評黨,政府及國家,領導人永遠是對的「愛國」教育,其實某程度上和缺乏批判的奴化教育相似。它對年青人的遺害深遠,即是在完成大學學業後,有機會到國外的一流學府深造,也可能為時已晚。
與此同時,有錢有權有勢的人的下一代,能夠成功入讀世界上頂尖的一流學府,若果不願開放自己的思想,大膽而又虛心地學習,最後得到的也只會是學歷多於智慧。而建基於買回來的學歷,而非真正智慧的「大國崛起」,也恐怕是鏡花水月,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