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新媒體藝術結合科技重塑感官編碼 讓人聽到視覺、看到聲音
在電子世代,科技不單是工具,更猶如我們的「第二層皮膚」,不少藝術家近來更著手探索編碼程式、機械裝置等科技媒體進行創作。今年「藝術‧科技」會推出三個主題展覽,將藝術科技帶入社區。
其中打頭炮的是主題展「感官編碼」,策展人林欣傑以媒體理論宗師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第二層皮膚」(Extended Skin)理論為靈感,特別展出本地藝術家揉合藝術與科技的作品及裝置,讓觀眾感受「聽得到的視覺」和「看得到的聲音」。
「藝術‧科技」的三個主題展覽一共由12組本地藝術家及藝術團隊參與,將展出他們一系列包括互動藝術裝置、虛擬及聲音藝術等作品。第一個主題展「感官編碼」於中環街市舉行至8月13日,隨後將展開「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以及「虛空之地」兩個主題展覽。
「感官編碼」策展人林欣傑表示,自己的策展理念與媒體理論宗師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常提及的第二層皮膚有關:「現代人與科技的關係密不可分,現代藝術家亦不再單純視科技為創作工具。科技有如『第二層皮膚』,創作者透過探索不同科技媒體,打破傳統感官認知的界限。是次展覽中展出的7個本地創作,用上了編碼程式、機械裝置、動態藝術、數據演算、聲音重組等技術,透過轉換媒體改變既定的感官認知,讓觀眾感受『聽得到的視覺』和『看得到的聲音』。」
「感官編碼」會展出七組本地藝術家及藝術團隊作品,包括卡娜、趙朗天、Dimension Plus、馮穎琳和韓家俊、吳澤霖和樓佳、N A T P,以及董永康的裝置作品。此外,林欣傑將會與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得主hirsk進行跨界別網上演出,將他的超真實 (hyperreality) 系列機械裝置搬到台上,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將hirsk的音樂轉換成影像,以影像譜成音樂,以音樂演繹影像。演出詳情可參考主辦單位資訊。
【部分作品簡介】
《去吧!病菌們》
馮穎琳,韓家俊
社交媒體興起後,資訊傳播速度急劇加快,一道一道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鏈,把資訊像病毒般短時間傳播出去,虛擬世界其實早被各種不同的病毒攻佔。《去吧!病菌們》將社交媒體上的訊息轉化成機械裝置,訊息傳播影響著機械裝置的形象及律動,一組組的仿生機械展現出訊息的擴散及轉變,組成一場病菌們的競技與展示。
《The Interpreter》
吳澤霖,樓佳
《The Interpreter》是一個特殊的聲音裝置,如同語言和音樂之間的翻譯儀。它先將二人之間的對話錄下,但有別於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作品內置的演算法把語言轉換成節奏和音調,再由一系列的樂器演奏,令簡單不過的對話,也可變成悠揚樂曲。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感官編碼
日期:即日至8月13日
時間: 12:00-20:00
地點:中環街市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