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香港圖書館節2021】觸動喜閱:以記憶之書開創未來閱讀方式

【香港圖書館節2021】觸動喜閱:以記憶之書開創未來閱讀方式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這晚,理工大學小室內與江培強博士及他的學生Potter與Randy談閱讀與城市。牆上掛著香港新水墨先驅靳埭强的作品,將文字山水與圖象符號結合,字與象各生新意。畫前沙發上三人,正是今屆香港圖書館節《觸動喜閱》互動展覽的創作團隊,展覽以爺孫在圖書館裡歷險為線索,串連起珍貴館藏與香港記憶。而由靳叔畫作到師生三人,正是三代人三種情懷、三個閱讀世代。江博士這趟策展,不止字與象生新意,更在結合科技後,成了讓觀眾追思過往、體驗多重感觀的未來式閱讀。

《觸動喜閱》有關跨代記憶,創作團隊正好也是師生兩代人,作品內外一起傳承閱讀文化。
《觸動喜閱》有關跨代記憶,創作團隊正好也是師生兩代人,作品內外一起傳承閱讀文化。

《觸動喜閱》由雙線交織:一是爺孫在圖書館翻閱記憶之書時,爺爺的記憶飛走了,二人到處捕捉記憶。另一則是觀眾在觀看故事時,體驗不同閱讀角度如俯視、平視、仰視等,更透過感應裝置、全息投影、互動遊戲等沉浸於故事裡。

故事以動畫展開,在展覽裡觀看動畫的形式十分多樣化,而且需要讀者投入去互動及串連故事。

閱讀不止一種形態

江博士說最初的靈感一樣源自兩代人,「我女兒會睡著看書、翻個筋斗再看書⋯⋯我就想閱讀是否只有一種形態?」不同角度的觀看就成了展覽主角。女兒還啟發他對閱讀時間的看法,「小朋友集中力短,書要分開幾次來讀,現在還是不是要順序讀完一本書,還是可以將故事切開,慢慢感受?」

此所以Potter認為非線性敍事正可讓觀眾在重組劇情中串連碎片,「五個場次都讓爺孫與故事外的觀眾去到不同地方,重點是要令故事可順序也可碎片化看,讓觀眾在轉換場次時並不察覺故事被中斷。」

展覽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十分享受,自言在重構城市舊日影像中閱讀城市的記憶。

閱讀與共鳴:Fill in the Memory

展覽以Fill in the ___(blank) 幻化成 Feel in the ____ (Library) 作方向,江博士個人的填充是 “Fill in the memory“ ,「觀眾要建構自己的記憶才能推進故事,若當年去過豪華戲院看戲,看到舊戲票時感覺又不一樣。五個場次其實可以玩無限次。」

師生三人都希望觀眾與家人一起觀展,創造跨代記憶、長幼共鳴。Potter更提起展覽設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意義,「故事裡的豪華戲院曾坐立銅鑼灣,而展場外邊經過的電車中有一架的編號是『120』,是現存仍行駛的最古老電車。」Randy說要畫這些舊事物並不容易,「舊相片數量有限,要透過不同方法重構影像,像閱讀城市的記憶。」

策展人江培強博士特意以不同幾何圖案去回應香港中央圖書館,以象徵天圓地⽅及知識累積成塔。

閱讀與保育:Feel in the library

展覽有關feel in the library,展場外觀特意回應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外形,運用不同幾何圖案去象徵天圓地⽅以及知識累積成塔。好奇三位又是怎樣感受圖書館的,成長於電子資訊泛濫時代的Randy,懷念手指觸及書頁的真實感:「想喚醒大家讀書的記憶,要珍惜在圖書館裡暢遊書海的機會。」這亦是Potter所言的莫失莫忘,「有時你忘了買書、忘了支持喜歡的作家,下次就沒有機會了,要記著還有圖書館。」江博士說這珍惜事關保育,除了儲存也要承傳,「啟蒙是關鍵詞,很多人對閱讀不認識就斷定自己沒興趣,但其實來圖書館節感受不同的閱讀方式,就可重新定義什麼是『書』、什麼是『閱讀』。」

今年圖書館節節目豐富,分為四重光影,由「啟蒙之光」、「喜閱時光」、「解憂之光」 到「互動光影」,除了中央圖書館裡由文字延伸的多媒體作品,18區分館圖書館也有不同的多元閱讀活動及講座;若不能親身參與,還有多個網上活動與「作家在線」網上讀書會;而新一期「鬆一鬆 e 閱讀小站」於圖書館期間展開,由即日起至12月15日,將每月精選30本電子書,讀者無需預約即可借閱精選電子書。

要遇上書並不難,就算不外出,一樣可透過「鬆一鬆 e 閱讀小站」借閱精選好書。

延伸閱讀:

▷進入FB「氣質選書學」聊天室:https://bit.ly/3j4rPGO

▷到IG filter讀名句玩濾鏡:https://bit.ly/3AE9lml

▷香港圖書館節活動:www.readingisjoyful.gov.hk/libfest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