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內亞政變對中國的影響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9月5日深夜,西非小國畿內亞突然發生軍事政變,一股叛軍衝入總統府,抓捕了該國總統孔戴(Alpha Conde),宣佈廢除憲法、解散政府、關閉邊境。同日成立「全國團結和發展委員會」接管權力。

對此,西非前殖民地國家的宗主國法國一時大為不滿,要求叛軍即刻放人。這一號召也得到了西非各國的響應。到9月6日,中國、美國等國也先後發聲,反對政變奪權,呼籲立即釋放孔戴總統。

各國的積極響應展示了畿內亞的特殊地位。而中國的關注更值得注意。

對外界尤其是中文世界而言,畿內亞若能登上新聞標題,往往都是因為礦業貿易:畿內亞曾於2018年向中國企業出售總儲量約17.5億噸的博法鋁土礦,後中國礦業企業又在2019年獲得全球儲量最大的畿內亞西芒杜(Simandou)鐵礦的開發權,加之中國企業修建的從聖圖鋁土礦區到達比隆港的專用鐵路剛於2021年6月通車,而該國出口的鋁土又佔中國進口鋁土的一半以上。

因此,這場突如其來的政變,讓人立刻關注中國在該地的海外投資及人員資產安全。

西芒杜(Simandou)礦山項目規模為全球儲量最大,分為南北共四區。北部兩區由中國、新加坡、畿內亞企業組建的SMB財團取得,南部兩區由英澳力拓公司、中國聯合體及畿內亞政府分割股權。(中國亞洲非洲歐洲經濟委員會網頁截圖)

進入2021年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資源項目之得失都很明顯。

一方面,在剛果、喀麥隆兩國交界的姆巴拉姆-納貝巴(Mbalam-Nabeba)鐵礦,澳洲聖丹斯資源公司(Sundance Resources)簽約近10年卻毫無動作,遂被兩國先後禮送出境,而中國冶金、中鐵建、鹽田港、寶武集團、上海青山集團等五家企業的聯合體則2021年5月開始開發該項目。

另一方面,在中非,中國與加拿大資方仍在就中非中部的恩達西馬(Ndassima)金礦的歸屬問題,與依託俄羅斯僱傭兵團「瓦格納集團」佔據此地的俄羅斯企業展開交涉,至今仍未有確切答覆。在剛果(金),該國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也從5月開始,重新審議前政府與中國投資者達成的、總額60億美元的礦產開採和基建建設等交易。

但中國企業在畿內亞的經營活動與上述情況有所不同。相對於中國企業在喀麥隆、剛果或中非可以尋求局部獨佔經營的局面,畿內亞的鋁土、鐵礦的經營實際上早已成為國際共管項目,各國利益在此均有相當程度的掛鈎。

目前,被政變軍人抓捕的孔戴總統暫時能確保生命安全。(美聯社)

譬如在畿內亞東北部博凱(Boke)省的鋁土礦區,該地已成為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等10國15家礦業公司的聯營區域。這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由美國美鋁(ALCOA)公司、英澳力拓(Rio Tintot Alcan)公司和德國DADCO鋁業控制的CBG公司。其次則是從前蘇聯時期開始經營多處項目的俄羅斯俄鋁(Rusal)公司。而中國與新加坡、畿內亞合資建立的項目,其產能只有CBG公司的一半。

至於中國企業取得的西芒杜鐵礦,該項目也並非中國企業一家獨佔。該礦區分為南北共四區,北部兩區由中國、新加坡、畿內亞企業組建的SMB財團(又稱贏聯盟)取得,南部兩區由力拓公司、中國聯合體及畿內亞政府分割股權。

不可否認,有西方媒體及非政府組織(NGO)熱衷於宣傳中國財團在畿內亞「徵地」的問題。但這種問題恰恰是各國財團在礦區採取相關開發行動時的通病。法國《觀點》雜誌曾專門指出,CBG公司對其幾十年來在徵地等問題上給當地百姓造成的影響始終無動於衷。SMB財團在修路、開礦時尚能根據沿途村社情況發放糧食、提供一定的就業。當地學者也認為中國企業雖然與當地民眾互動不足,但仍能展現其「社會主義」的一面。

畿內亞的軍事政變模式已有套路可循,它可以選擇馬里政變後的路徑

此外,與其條件反射地擔心中國企業會否在此次政變中受損,倒不如從這場風波引發的國際反響加以判研。隨着巴黎、華盛頓乃至聯合國、西非共同體和非洲聯盟均聯名反對軍事政變,要求政變軍人恢復憲法秩序,釋放被扣押總統。這意味着各國事實上均擔心新政府會借清算前政府的名義,干預礦業開採合作。譬如英澳力拓公司就曾在2016年依靠行賄1,050萬美元取得西芒杜礦區的採礦權,俄鋁公司也介入了孔戴2020年修憲上台的進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由少數軍官帶領精鋭部隊展開的政變,實際上更似是一場突發行動。在各大國接連施壓之下,政變的軍政府當局想必也會以馬里等國政變的方式,逼迫現政府解散,並另立新政府。而包括中國控制的西芒杜鐵礦在內的各國資產,也將會在這一系列鬧劇中涉險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