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解禁20年 《皇后大道東》為何再遭審查封殺?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鬧得滿城風雨,甚至成為國際新聞,不過由於官方封禁,內地網絡上卻鮮有討論和報道。這股封殺潮甚至不止於新聞資訊,甚至殃及池魚,著名流行曲《皇后大道東》也在解禁近20年後,再次成為「禁歌」。

反映回歸前徬徨與焦躁

《皇后大道東》一曲隱約透露,市民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擔心香港最終會落得「面目全非」的地步。對轉變的憂慮首先體現在事物上,歌詞提到原本硬幣上那「皇后」尊容,可能變成了「烈士銅像」,還有雖然公共交通仍繼續服務大眾,路線站名卻可能已大幅改動,「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香港市民一時之間都要「問問何事」,才搞得清前行方向。

《皇后大道東》歌詞。(影片截圖)

除了事物更替,《皇后大道東》一曲也提到「人面全非」,「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大批市民移民英美澳紐加,香港就改由「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總而言之,這首歌沒有明確提及「一國兩制」或「主權移交」,可是其中歌詞卻反映當時市民的徬徨與焦躁,以為九七回歸後香港不只「物非」,同時也是「人非」,未來的香港將會換上全新面貌,自己不太熟悉也不太適應。

毋須過份解讀封禁意味

其實《皇后大道東》於1991年剛一面世,旋即被內地禁播,時值1989年六四事件後兩年,中國政經環境尚處於高壓狀態,信心危機亦觸發新一波港人移民潮,官方自然對一切「潛在問題」更加緊張,採取有殺錯無放過的態度,即使是看似無傷大雅的戲謔流行曲也不例外。是次封禁一禁就是10年,到了2000年回歸局勢大抵欲穩定,《皇后大道東》才終於獲解禁,容讓兩地民眾以平常心回顧過往,對過去的疑惑和恐懼置諸一笑。

事隔20年後,《皇后大道東》再次被封禁,直接原因是內地民眾即使留意到反修例風波,但礙於審查而無法直抒己見,於是就藉著分享名曲以憑歌寄意,結果審查之手決意要封禁所有消息渠道,再次「有殺錯無放過」,連間接表達的灰色地帶都容不下。如此看來,外界毋須過份解讀「二度封禁」的意味,因為這只是審查機關嚴查下的一貫操作,箇中並無深層次政策意義。

堆砌沒有異見的「輿論場」

可是政治上「觀感即現實」,《皇后大道東》再度被禁,加上反修例風波的封殺程度與六四無異,同樣是提都不能提,難免會惹來諸多不必要的揣測和類比,憂心香港與內地關係持續惡化,中央對香港的管制會更趨嚴厲。追本溯源,諸如此類的捕風捉影源於審查機關的僵化思維,辦事情傾向「一刀切」和「常規化」,意圖以簡單強硬的政治紅線和道德律令,強行堆砌沒有異見的「輿論場」。

問題是世上不存在「完美輿論場」,歷史經驗已反覆證明,試圖建立一個整齊劃一的社會純屬空想,而且不可持續。回到反修例風波,首先從實效看,內地民眾支持港府修例的聲音不絕於耳,審查機關根本毋須「一刀切」封禁,其次近年中共常說要有「制度自信」,然而動輒就要刪除封殺,大小事情都不能討論交流,無異於授人以柄,惹來詬病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