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泛民崩壞:如果真心支持民主,311補選應考慮投建制派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軸心

明白的,起了如此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標題,必定會惹來批評,但接下來會解釋為什麼。

承接上篇所言,距離3.11立法會補選,只剩下兩個月,但非建制派精神面貌惡劣,衰落是遲早的事。而這一切一切,是和泛民主派拒絕面對新形勢有相當大的連繫,甚至可說是問題的根源。他們在處理和本土派的關係上,也展現通盤的失策,盡顯門戶之見、自私自利的一面,政治意識形態也嚴重落後於時代,間接幫北京維穩。

其實這些狀況在網絡上早已討論多時,只是聲音一直為主流媒體所忽略(或刻意無視),故在此稍作整合。

舊意識形態崩解 中港關係「族群矛盾」化

自97以後,由泛民政黨、民主左翼、支聯會以至後來的黃絲帶一系(統稱泛左支黃),長年主導著香港民主派的輿論走向,掌握「政治正確」的話語權。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兩大意識形態支柱:民主回歸、大中華意識,已經全面崩解。就前者而言,普選的承諾隨著831落閘化為烏有,而北京已多番表明《中英聯合聲明》已經不需遵守,傘運的無功而還便是明證。

後者成因相對複雜,但總體來說,是指中港關係的本質,近二十年來出現巨大轉變。在97主權移交初期,泛民仍然深信香港可以作為一個「民主的試點」去影響中國,而愛黨與愛國是不同的。但多年來的政治現實已經證明,香港不但無法影響中國,反而是北京在用各方面的技巧將他們的一套搬到香港,而且忠於共產黨管治才是「中央認可的愛國」。況且中港民眾本身就有大量的衝突之處,可以是指政治意識形態上(民主自由法治vs威權高壓)、語言文化上(廣東話vs普通話)、切身利益上(搶奶粉走水貨),近年已經上升至「族群矛盾」的層面。正因為年輕一代意識到以上分歧,才會先天地抗拒與中國融合,走上本土甚至港獨之路。

這種思想上的範式轉移,涉及的還有抗爭手段上的分歧,上篇已有提及,不贅。但要指出的是,泛左支黃面對民主派內另一種意識形態的興起,無論他們有多麼不認同也好,都必須承認政治風向已經轉變。如果真的要為爭取民主的大局著想,泛民此時理應是求取最大公約數,擴大政治光譜,接納更多不同的手段和意見,或至少各司其職不要調轉槍頭對付他們。

自97以後,由泛民政黨、民主左翼、支聯會以至後來的黃絲帶一系,長年主導著香港民主派的輿論走向,掌握「政治正確」的話語權。(資料圖片)

從無當過本土派是人

可惜幾年來的發展,證明泛左支黃選擇了一個相反的路向,繼續擴大這種門戶之見。例子多不勝數:縱容支持者甚至親身指控本土派是「中共派來的內鬼」,是「極右排外法西斯」;對於前線衝擊的示威者,立即劃清界線甚至主動「篤灰」公開參與者身份;前年新東補選只一味要求本土派「大局為重」讓路,指控梁天琦為「鎅票」(這裡牽涉一個邏輯問題,泛民譴責旺角騷亂參與者使用暴力,理應不視梁天琦為同路人,理念不同,何鎅之有?)。

最令其他抗爭者失望的,相信是去年8月雙學三子及反新界東北撥款示威者被判囚後,泛民發起「聲援政治犯遊行」,本土派梁天琦等人現身撐場,無顧忌黨派之分。但不久後泛民中人牽頭成立「在囚抗爭者支援基金」,指定支援「13+3」,將旺角騷亂被告撇除在外。

議席自古以來就是泛民不可分割的部分

這是一個核心思維問題。泛民在今年的3.11補選中,呈現出來的姿態,完全是為了搶奪議席,連政治倫理都不講。在前年因前公民黨成員、現任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辭職而引發的新界東補選中,泛民中人以「政治倫理」為由,要求其他非建制參選人讓路予公民黨楊岳橋。到今年的補選,只不過因為被褫奪議席的是本土派,並非自己人,就直接架空這件事,基本上是「龍門任搬」。

泛民無視了一個事實:新東的補選席位本來就是屬於梁頌恆的,他再不濟、犯了再嚴重的錯誤,都是新東本土派支持者選出來的,而梁頌恆的票實際上繼承自梁天琦,是本民前冒犯法、暴動罪的危險,開拓出來的政治遺產。泛民一開始已經無為被DQ者發聲,到現時補選期間,無論是民主動力舉辦的初選論壇,抑或其他時候的討論,都完全抽空旺角事件上的立場。

凡此種種,都在顯示泛民並沒有真心地當本土派是「非建制盟友」看待,提出的所謂合作,只是希望對方臣服於自己,從內部統一輿論,控制對方。既想過戶對方的票源,又不肯背負本土派的政治包袱。

泛民無視了一個事實:新東的補選席位本來就是屬於梁頌恆的,他再不濟、犯了再嚴重的錯誤,都是新東本土派支持者選出來的。(資料圖片)

泛民戲子化 與政府形成利益網絡 排斥本土派屬「商業決定」

要拆解這種行為(排斥本土)背後的成因,首先必須釐清一個利益關係:泛民和政府才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他們的利益,和民主政治議程的推進實際是成反比的。

如上所述,泛左支黃的核心思想,因應時代的推進而崩解,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現實是愛國必須愛黨,要推進香港民主就要和威權的大中華意識保持距離。但是中港區隔觸及了北京的政治禁忌,要殺頭(DQ)的。為了開飯,泛民不能沒了議席,當連議席都失去,他們的存在價值就是零。他們明知搞議會,搞(偽)政黨政治已經無路可走,但議席就是他們的最終甚至是唯一目的。

所以泛民只能麻醉自己,做個「體制認可的反對派」,在立法會、在鏡頭前,像舞台上的戲子般表演,一邊高叫爭取民主,一邊逃避核心的問題。當有本土派橫空出世,用另一種途徑爭取民主,等同威脅他們的存在價值,所以他們在關鍵時候,寧可阻止這些政治議程的推進。到本土派遭到政權重點對付,泛民也會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

不要誤會,這不是在說泛左支黃接受北京統戰、投共之類,筆者甚至相信,為數不少的泛左支黃支持者,是真心覺得本土派是奸細,他們也確實認為通過和理非非的手法、保留大中華意識,是可以爭取到民主。但通往地獄的路,往往就是善意所鋪成的。泛左支黃不明白舊的一套已過時,繼續爭取民主回歸;就算明白的,都不願意去捅破它。不論前者後者,客觀結果都是通過阻礙民主發展,確保自己的勢力不被取代或者DQ,這是百分之百的商業決定。

左支黃在非建制派內的龍頭地位近乎牢不可破,因為他們長年掌控主流傳媒,每年利用六四晚會和七一遊行賺大錢,坐享直選起碼近半議席。(資料圖片)

泛民歷史任務完結 應退出舞台

明白了這種利益網絡,便可以回到標題所說:要真心為民主,就應該去投建制派。首先,泛左支黃在非建制派內的龍頭地位近乎牢不可破,因為他們長年掌控主流傳媒,每年利用六四晚會和七一遊行賺大錢(所以中大學生會表明不搞六四紀念活動後,泛左支黃才會那麼緊張,口誅筆伐,扣上「與公義切割」等等的帽子),坐享直選起碼近半議席。可是歷經二十年,泛民的歷史任務早已完結,若此時還去支持他們,等同倒整個民主運動的米。所以要打破缺口,第一步就是從選票動手,反過來增加建制當選機會。

的確,要一個支持民主的人去投建制派一票,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一件事。只是政治現實上,泛民已經成為棋子。沒有所謂的兩害取其輕,因為對於民主派而言,泛民相對建制派其實是同等,甚至更大的evil。與其留一個偽君子,倒不如選個真小人。

說到底,其實筆者亦無意將非建制分裂的責任單方面歸咎泛民,始終泛民與本土之間過節太多,本土派內確實也有不少極端分子,一時之間難以辨白。然而泛民作為較大版塊,本身就有更大的責任去向本土釋出善意,摒棄私怨不分光譜地援助抗爭者,做到自己口中的「大局為重」,才有資格去要求他人。當他們自己犯了錯,也有更大的責任去接受懲罰(正如傘運升級失敗,就要接受退聯的後果)。到他們自己那一套不合時宜甚至間接幫政府維穩,就要懂得放手。

香港的政治氣候即將步入威權時代。在大熊市之中,要學懂拋售止蝕並不容易,但眼見泛民這隻昔日重磅藍籌插水式下挫,是繼續抱殘守缺,等待根本不會發生的奇蹟,還是早日面對現實,另尋良方?自己想。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百彈齋主」及「無待堂」,並徵得同意引述,特此列明出處,以示尊重及謝意。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