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馬鞍山6月蚊患指數狂飆 區議員:企五分鐘咬到頂唔順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本港去年大規模爆發登革熱,而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在5月的誘蚊產卵器指數顯示,全港指數由4月的5.4%急升至11%,更有6個地區的指數高於警戒水平。
有沙田區區議員更指出,馬鞍山在6月第一階段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更上升至51.6%,形容情況非常罕有,更形容:「企喺度兩分鐘已被蚊咬了四、五處,企五分鐘直頭頂唔順!」。有專家認為,政府需加強滅蚊,而市民在外遊時亦應注意防蚊。

沙田區區議員麥潤培早前與食環署職員一同視察區內蚊患黑點。 (受訪者提供)

食環署早前公布,在57個監察地區中,5月有6個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指數由高至低分別是黃大仙中、屯門西、上水、油塘、深水灣淺水灣及天水圍。

雖然6月未過,但在食環署網頁,已有部分區域的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誘蚊產卵器指數資料,當中指數最「爆標」的是馬鞍山,在第一階段指數高達51.6%,而在第二階段就回落至39.8%,但仍高於警戒水平。

↓↓6月份各區階段性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

誘蚊產卵器指數解讀:

根據食環署網頁資料,署方每周收集誘蚊產卵器一次,當第一星期監測期完成後,署方會收回所有誘蚊產卵器,並在相同地點放置另一批誘蚊產卵器作第二星期監測。收回的誘蚊產卵器會即時檢視是否有白紋伊蚊幼蟲或卵,以計算誘蚊產卵器指數,亦即第一階段誘蚊產卵器指數。

署方再將誘蚊產卵器存放於實驗室培植一星期,讓未被發現的蚊卵可孵化成幼蟲,以確定是否屬白紋伊蚊。當第二星期的監察期完成時,署方會收回所有誘蚊產卵器,同時會再次檢視第一星期監測期的誘蚊產卵器,以核實所有測到有白紋伊蚊(包括後來在實驗室孵化的幼蟲)的誘蚊產卵器數目,並把兩個數據混合計算誘蚊產卵器指數,此為第二階段誘蚊產卵器指數。

當第二星期監察期收回的誘蚊產卵器在實驗室培植達一星期時,會再次檢視這批誘蚊產卵器以核實所有測到有白紋伊蚊的誘蚊產卵器數目。最後,兩個星期監察期的核實數據會混合計算最終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最後得出分區誘蚊產卵器指數。 

企喺度兩分鐘已被蚊咬了四、五處,企五分鐘直頭頂唔順!
沙田區區議員麥潤培引述街坊被蚊叮的經歷

區議員批政府「古法滅蚊」欠成效

沙田區區議員麥潤培稱,他的選區利安區蚊患一直嚴重,因該區有荒地,容易滋生蚊患:「一剪完草啲蚊就多。」但他沒有想過誘蚊產卵器指數在6月會變得這麼誇張:「我做地區工作十年以來,第一次見到(指數)超過50%啊!」不少街坊都向他反映蚊患嚴重:「企喺度兩分鐘已被蚊咬了四、五處,企五分鐘直頭頂唔順!」

麥潤培批評,政府一直用蚊油、蚊沙等舊方法滅蚊,不會有成效,「蚊都會適應,都識得進化㗎嘛!」他亦認為,政府只用噴霧式的殺蟲藥,份量太少,下雨後亦會被沖走,提出應改用煙霧式殺蟲藥,「範圍較大,可以滲入泥土,蚊卵都殺死埋!」

沙田區區議員麥潤培指出,區內有地方積水嚴重,容易滋生蚊子。 (受訪者提供)

專家:全球暖化致使白紋伊蚊增多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就稱,本港近日天氣炎熱,雨水亦多,預期蚊子容易滋生,認為政府應在屋苑環境做好滅蚊工作,控制積水。他並指出,本港每年有百多宗登革熱外地輸入個案,絕不可以輕視,因為如有人在外地被蚊咬到,但未發病,回港後在港再被病蚊叮咬,就可能會變成重症登革熱,出現嚴重的身體反應,如出血、腎衰竭,最嚴重更會致命。而當病人在潛伏期時在港被蚊咬,蚊就會成為傳播媒介,再把病毒傳給其他人。

他關注在全球暖化下,東南亞地區的白紋伊蚊增多,提醒市民必須提防,回港後如感不適,應及早求醫。

梁子超認為政府應在屋苑環境做好滅蚊工作,控制積水。 (資料圖片)

廣東登革熱流行季節今年提早到

食環署在上周四(20日)指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訊,部分亞洲國家今年錄得的登革熱個案數目,較每年同期異常地高。其中菲律賓錄得77,040宗,相等於去年同期近兩倍;馬來西亞有52,941宗,也是去年同期約兩倍;越南則有59,959宗,為去年同期三倍以上。

根據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布,廣東今年提前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截至本月12日,廣東今年共錄得240宗個案,較去年同期的44宗多4.5倍。

食環署續指,為減低出現本地感染蚊傳疾病的風險,市民如從受登革熱或寨卡病毒感染影響地區返港,應分別在14日或至少21日內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食環署亦已在今個月開始在黃大仙、長洲及油塘試用經改良設計的誘蚊產卵器,直接計算成蚊密度,以提供量化數據作為部署防治蚊患工作的參考;各政府部門就會在其管轄範圍內的蚊患黑點強化滅蚊工作。

↓↓今年首五個月各區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