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人國慶日原為紀念飄泊詩人 聚餐食正宗葡菜 竟然有乳豬?
每年6月10日是「賈梅士日」,散落全球各地的葡葡牙人都會慶祝。香港的土生葡人第二代Rodrigo B. Correia,一般人稱呼他作阿Ben。Ben是一名香料顧問,15世紀時葡葡牙人正是為了找尋香料向地球未知的領土出發,開啟大航海時代。儘管Ben生於香港,相貌已是地道亞洲人,廣東話比葡文更流利,在賈梅士日,他會與親戚聚餐,靠家鄉菜凝聚葡人身份。
攝影:高仲明
生於16世紀的賈梅士(Luís Camões)是葡萄牙最著名的詩人。不寫詩的時候,他是軍人。他曾參加遠征隊探索世界,到過澳門,在白鴿巢公園內的石洞寫詩。他想帶那裏認識的中國愛人回國,航行時卻遇上意外。救得到手稿,救不到愛人。他死後,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併,結束近一世紀的海上霸權。但是賈梅士所著的《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正是歌頌如達迦馬(Vasco da Gama)等當時為葡萄牙遠渡重洋,探索和殖民世界各地的航海家。歷年來被葡人視為凝聚民族的文學作品。
賈梅士日食葡國家常菜 從餐桌紀念詩人足跡
像賈梅士的葡萄牙人很多,但他們沒有帶亞洲愛人回到歐洲,而是在當地結婚,誕下的歐亞混血後代,統稱為土生葡人。Ben的曾祖父也是葡國軍官,因調派到澳門駐守,而紮根當地。祖父則來港謀生,加入駐港英軍,駐守槍會山軍營,管理啹喀兵。父親任職懲教署,兩代人皆與港澳女子結婚,所以Ben是第二代土生葡人。移風易俗總難避免,土生葡人卻靠賈梅士日,凝聚自己的身份。
「我們與所有親戚聚餐之前會祈禱。除了天主經和聖母經外,也會祈求終有一天能夠回到祖國。之後大人會邊吃,邊談近況,自然就會想當年,談起家族是怎樣從葡萄牙來到澳門和香港。」Ben很記得祖父抱住小時候的他再三叮嚀:「記住自己的國家,無論她離我們有多遙遠。」也就是從賈梅士日的家族聚餐而來。
由於賈梅士到過印度、澳門等殖民地,所以那天所煮的葡國菜,必然有海產,以及用印度和澳門等地的香料、配料。從餐桌上紀念詩人飄泊旅途。
葡國人弄的葡國菜,與坊間餐廳吃到的有甚麼不同?Ben如數家珍,笑說:「葡國有句諺語,翻譯做中文是:不是葡國人,不知葡國味。比如說,葡國人家家戶戶一定有支橄欖油。家常菜來說,我們會煮Caldo Verde Sopa(清菜湯)、三角豆燴牛肚、Bacalhau à Brá(馬介休炒蛋),仲有葡國乳豬。這隻乳豬有兩款做法,可以醃好後烤,又可以將黃薑飯釀入乳豬再烤。」黃薑飯不是印尼菜嗎?Ben解釋,葡國菜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所到之處,與當地飲食結合、再創造。例如香港人熟悉的「葡國雞」,其實是葡國人來到印度後,覺得印度咖哩雞太辣,吃下去又屙又嘔。於是用椰汁和忌廉調和。
土生葡人尷尬時刻 同鄉間要靠C朗相認
身為一名土生葡人,Ben沒有取中文名,但廣東話流利過葡語;走在街上,別人也只當他是普通華人。他說,土生葡人當下仍然有不少種族尷尬時刻。「香港人的種族觀念很狹窄,以為外國人例必膚色白晢,例必識講英文。公司老闆曾經要我翻譯一大堆英文文件做中文,但我明明香港長大,接受的教育與他們無異。又曾經有同鄉去面試,臨尾僱主要求親自見她,講明不會聘用,但因為她的名字是葡文,純粹想見她長的甚麼模樣。」
有自己的正宗葡國文化,居住於華人文化主導的社會。融入社會主流,Ben卻感嘆,有時同鄉間也會「無緣對面不識君」。他形容要和同鄉相認,猶如秘密結社,要小心逐步試探,從天主教信仰問到葡萄牙足球,又留意一些特別擁抱葡國文化的人。多年前,Ben在教堂見到一個穿著葡萄牙國家隊球衣的人,兩人一見如故,以為彼此都是「C朗 fans」。到酒吧看球賽時,他們繼續交流下去才發現,對方也有葡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