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 推進經貿融合 才能造福人民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Norman Albanese)11月4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除了訪問上海並出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與在華商界人士會面外,也於11月6日到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舉行會談。

今年是澳中建交50周年,在這金秋的季節裏,阿爾巴尼斯「借」出席進博會訪華,使澳中關係終於向前邁出一大步。澳中關係也迎來了金秋的「燦爛「前景。

來稿作者:陳文坪

過去五年來,中國與澳洲的關係即便沒有倒退,也是原地踏步。事因澳洲上一屆政府總理莫里森(Scott John Morrison)於2019年5月,在澳洲聯邦大選中率領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多數國會席位獲得連任後,莫里森政府在施政上亦步亦趨、緊跟西方腳步。堪培拉也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合同、還呼籲國際社會對冠病進行溯源調查等,這些行動引發北京不滿,進而對煤炭、大麥和葡萄酒等一系列澳洲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

雙方在貿易上相互設置「關卡」。澳洲的煤炭、礦石、牛肉、大麥、葡萄酒、海產等貨物貨品常出現在媒體發報道字眼中。這樣一來,澳洲也把與中方的貿易糾紛申訴到世界貿易組織。其實,貿易糾紛以課徵懲罰性關稅,可以說是沒有贏家,雙方都有所損失,差別只在多與少之間。

在外交上,兩國也是相互指責,互不承讓。例如2020年4月21日,時任外長佩恩(Marise Ann Payne)宣佈,澳洲首次引用新通過的《外交安排政策法》,取消維多利亞州在2018年同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的「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以及2019年簽署的框架協議;不過,該州與伊朗和敘利亞政府之間的另兩項協議也被推翻。並非只是針對中方。

對於澳洲的這一決定,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保留對此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力」。中國駐澳大使館回應說,澳方此舉是針對中方的又一無理挑釁行徑,再次表明澳方對改善中澳關係毫無誠意,也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般上,中方在外交措辭的遣詞用字都非常講究。可見,中方的這一聲明等同於對澳洲的一種「外交抗議」。事因澳洲的宣佈恰好博鰲論壇會議在中國海南召開,是否故意選擇此時來惹怒中方,就不得而知,但不利中方所倡導的「一帶一路」的形象卻是事實。

但中國愈來愈強大,應該更加自信,根本無須太在意他國因意識形態的杯葛,更無須發表如「中國非奶牛,不能擠完奶即宰」這樣如同「宣泄」不滿的言論,也無須牽扯到過去的其它事件裏。能就事論事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中方須加強本身的公關能力。

回顧美中貿易摩擦,談判不果後,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採取懲罰性關稅來課徵中國貨品。美國政府依據301調查單方認定結果,宣佈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當然,中方認為這是不合理、不合規的政策,反對美方這一做法。但是,中方也採取同樣手段,如出一轍「複製」美方懲罰性關稅的方式,對來自澳洲的產品徵收高稅率。這與美方的做法有何不同呢?

回看澳洲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今年5月上台執政,澳洲在檢討對中關係上,經過一年多來努力與「糾錯」,終於有所緩和。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今年8月初呼籲中國因涉嫌「泄漏國家機密」被監禁的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澳洲記者成蕾,稱對她入獄三年後的狀況感到擔憂。不出兩個月,成蕾就於10月11日獲得中方釋放返回澳洲墨爾本與家人團聚。雙方說辭雖各異,但兩國關係緩和卻是一大例證。

中澳分別地處亞洲與大洋洲,都是亞太的成員之一,兩地地域直線距離近8000公里。從北京到澳洲的悉尼,需要1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雙方既沒有領土、領海糾紛,也沒有過去歷史恩怨糾結,不能一直糾纏於意識形態。兩國關係不該是曲折不斷,理應走得更加平坦、平和才是正確。

阿爾巴尼斯先前表示期待訪問中國,並稱這是「確保兩國關係穩定和富有成效的重要一步」。他在與習近平主席會晤也提到,澳中兩國之間牢固的關係將有利於未來, 「當出現分歧時,雙方進行溝通很重要。從溝通中產生理解」, 並呼籲北京完全撤銷對澳洲輸華商品的限制。

其實,中國總理李強9月7日在雅加達出席亞細安峰會期間與阿爾巴尼斯會面時,也呼籲雙方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的精神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發展。

李強在北京會見阿爾巴尼斯也再次表示,中國願同澳洲推動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持續穩健發展,鞏固加強能礦等傳統領域合作,避免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於此看來,雙方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澳中/中澳的關係能不斷向前邁進,增加交流與互信,着眼於未來雙邊關係發展,讓澳中/中澳經貿加速融合。這樣才能造福兩國人民,才能共同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香港01無關。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