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里帕亞特/Kalaripayattu】歷時二千多年的印度傳統武術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之前介紹過各地的武術,包括劍道相撲杖道菲律賓魔杖散打KFM萇家拳等。今次【武備志】跟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世上最古老武術之一的印度卡拉里帕亞特。

 

卡拉里帕亞特的歷史:

卡拉里帕亞特(拉丁拼音:Kalaripayattu)是一種仍然流傳於世的南印度古老武術體系,源自於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估計有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在公元六世紀經過泰米爾三國戰爭後,卡拉里帕亞特便發展至現存的形式——兼具打擊、踢擊、摔撻、象形、兵器及醫療的武術系統。

商堪時期,泰米爾朱羅、哲羅、潘地亞三國鼎立。(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Yon Man33,http://bit.ly/2qmKeR3)

"Kalari"一字最早出現於泰米爾商堪文學(Tamil Sangam Literature,300BC - 300AD)中,用以形容「戰場」或「格鬥場」。在泰米爾語中,"Kalari"是「作戰、格鬥」的意思,而Payattu(a)是「學習武藝」的意思。 在商堪時期,泰米爾三國(朱羅,哲羅,潘地亞)混戰,每位戰士都經常進行常規軍事訓練、馬術和馭象術。他們專注於一個或多個兵器,包括矛、劍、盾牌和弓箭等。所以一般認為商堪時期的戰鬥技術是卡拉里帕亞特最早的前身。

 

卡拉里帕亞特的派系和特色:

卡拉里帕亞特在印度可以分成三大體系:北方以喀拉拉邦地區的Malayali民族流傳;中部以喀拉拉邦內部為主;南方以坦米爾地區為主。不同體系在進攻防守方式及武術表現上各有不同。北方的卡拉利帕圖具有優雅靈活的動作、閃避、跳躍,以及多元的武器訓練。南部的"Adi Murai" 風格主要以沖擊技術為主,集中空手和穴道打擊上。但總的來說,每種風格都講求內外協調的理論。

 

圖中右上角為Puttara。(圖片來自:Ashwin Kumar, Wikimedia Commons,http://bit.ly/2rXCK89)

練習卡拉里帕亞特的地方稱為"Kalari",而教授卡拉里帕亞特的導師稱作"Asan"、"Gurukkal"或"Guru"。每個Kalari都有一個"Puttara"(祭壇)。Puttara是一個七層平台,位於西南角,設有Kalari的守護神。 七層象徵著在北馬拉巴爾(North Malabar)的切卡瓦爾人(Chekavars)出生的阿米里塔瓦尼(Amritavani)七姐妹。 其他神像都安裝在角落裡。 卡拉里帕亞特習者每天都為諸神奉上鮮花、香水和水。

 

 

卡拉里帕亞​的武術技術內容:

卡拉里帕亞特包含了不同的技巧:身體活動(Mei Payattu)、木棒搏擊(Vadi Payattu)、擊劍搏擊(Val Payattu)、空手搏擊(Verum Kai Prayoga)及卡拉里治療等。在學習卡拉里帕亞特時,第一個練習會是身體活動,以鍛鍊習者的身體操控、柔軟度、協調性、肌力等。當中包括了一些馬步和姿勢的組合,作為武術的基本功。它們一般共有8種,都以動物為名,包括雞形、野豬形、馬形、獅形、蛇形、貓形、象形與孔雀形。每種的風格與傳統差別很大,不僅姿勢的名稱不同,就連應用和解釋亦有不同。 每一種姿態都有自己的風格、活動機制、功能和效能。

+1

搏擊訓練包括動作演練及口訣指令(Vaythari),不同口訣指令有著自己的節奏,導師通過它調校演習者的動作。每階段有8-16場的對打練習。在木棒搏擊上,不同階段會使用不同長度的棒,涉及不同防禦和攻擊技術。再接著便會涉及使用劍、盾、柔劍(Urumi)、矛(Kuntham)和匕首(Kattari)。屆時會有多於兩名習者同時操練。兵器搏擊的目標區域是頭部、胸部、背部、胃部和膝下部分。徒手練習是一種不使用武器的技術。通過演習,鍛鍊習者集中力、靈活性、力量及體質來對付武裝對手。

在卡拉里帕亞特裡有不少富有特色的印度傳統兵器流傳下來,【武備志】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最後,附上兩段卡拉里帕亞特的演練片段,讓大家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