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毒。誡》:一齣江湖流水賬
本來單從片名不難看出編導想傳達的內容,甚至這個題材再往前走一點可能就成了戒毒宣傳片,但偏偏《毒。誡》整部戲卻是一齣江湖流水賬。
近年都見不少香港的老導演(老不一定是年齡,還有資歷,且拍過不少重要港產片)多年後再拍大銀幕電影,但幾乎沒一部是讓人滿意的。其實入場看這些戲的心態往往是「咦?XX導演好多年冇拍過新戲囖嚄。」就是多少帶點好奇,但看完無一不是失望。
《毒。誡》也有這種好奇心態,儘管看到片名有種扮文藝感覺(同《色。誡》有無關?),而且最初版海報有點難看。但導演劉國昌和編劇陳文強的組合想必熟悉港產片的觀眾都不陌生,兩人合作的《童黨》是80年代港產片的重要作品,陳文強還編劇過《廟街皇后》(也是劉國昌導演)和《女人四十》拿過兩屆金像獎最佳編劇。但兩人多年再合作的《毒。誡》實在看得人煎熬。
《毒。誡》故事來自真人真事,陳慎芝,當年的童黨慈雲山十三太保,綽號「茅躉華」,從吸毒、鬥毆的江湖人士後來戒毒成功并投入戒毒相關社會工作,後來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以慈雲山十三太保為藍本的港產片過去拍過《慈雲山十三太保》,而也因香港古惑仔電影的文化輸出就連內地不少影迷也知道這個名字,幾年前內地南方系《南方人物週刊》還以陳慎芝做封面人物的專訪。《毒。誡》主要講述的是陳華如何從江湖古惑仔到戒毒社工繼而成為十大傑青的人生轉變。
本來單從片名不難看出編導想傳達的內容,甚至這個題材再往前走一點可能就成了戒毒宣傳片,但偏偏《毒。誡》整部戲卻是一齣江湖流水賬。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影片敘事一開始以1987年為時間點,先聽到的是劉青雲飾演陳華的獨白,原來是陳華在面試香港十大傑青,然後以此時間點倒敘,講回陳華的江湖經歷。但倒敘部份非常混亂和跳戲,片初十幾分鐘畫面已經出現了多個年份,從1987回到1974的九龍城寨,草草三兩場戲加陳華的敘述又一下跳回到1966年,沒過多久又回到70年代,但年份又變成1975年,此後又有回到六十年代,卻已經是1968年。所有這些倒敘的戲份幾乎是蜻蜓點水,情節光速推進,沒有鋪墊,更沒有深刻的人物描寫,人物關係除了陳華和兩個小弟喇叭還有貓仔較為清晰,和古天樂飾演的哈雷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都沒什麽說服力。
《毒。誡》時而講有點肉麻的兄弟江湖情義,時而又著重描寫警黑勾結的社會現實,最後又想表達江湖大佬的人生痛苦,十個大哥,九個坎坷,但沒一樣主題是有深入和延續。片中劉青雲有一句獨白本來可以作為整部電影的主題:
「人生的墮落痛苦,轉身更痛苦。」
但整部影片卻幾乎看不到陳華如何痛苦,他的轉身經歷了什麽,當中有什麽人和事促使他轉身,他入獄到出獄一場戲的跳接,還有戒毒改過自新到投身戒毒社工這個過程都看不到人物經歷過度和內心的變化。
跳出電影,看看人物原型的經歷,其實只要用最簡單的資料蒐集,google一下人物原型都不難知道陳慎芝戒毒的轉變是在於宗教。我也讀過《南方人物週刊》的那篇訪問,當中提到陳慎芝參與福音戒毒,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但這個關鍵點卻沒有出現在電影中。
專訪中提到他福音戒毒之後還經常出現在內地一些禁毒宣傳,當中有一段頗有意思,專訪中這樣寫:
「97迴歸之前,他去過廣州3次,宣講反吸毒,得到廣州市公安局治安處禮遇。只是有一點麻煩——講到「信耶穌」,治安處的處長就說,夠了夠了。他接著說,信耶穌,我才有今天······處長又說,夠了夠了。他才明白,不能說教。」
看到這段我也明了,《毒。誡》是合拍片,劇本要面對內地的審查,不能過分地宣揚宗教的「好處」。所以把《毒。誡》拍成一齣江湖流水賬算情有可原?「不能說教」是否算間接回答了劇本沒有提宗教的原因?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