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肌肉萎縮症考生讀詩解困惑 創作寄語同路人信小本領會發光
中學文憑試下月中放榜,考生一紙成績背後的故事,各有不同。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林凱涵是應屆考生,自小四肢無力,13歲來港才首次踏足校園,令他較一般人花更多心力學習。面對身體障礙,林凱涵未有言棄,他熱愛古典文學,從詩詞悟人生解困惑,過去四年嘗試寫詩,先後在全港學界律詩創作比賽、香港學校朗誦節等公開比賽獲獎,更曾出版個人詩集《倍郁集》。他冀日後能考入大學修讀中文及歷史課程,在文學道路上孜孜不倦前進,以文字和故事鼓勵同路人。
千萬不要輕視任何人和事,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本領,只要有『伯樂』去欣賞,就一定會『發光』。
自小四肢無力 13歲來港首踏足校園
21歲的林凱涵自小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四肢無力,須以輪椅代步。他早年居於內地,由於無合適的特殊學校,一直長留家中,直至13歲移民來港,才首次踏足校園,入讀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
回想入學初期,林凱涵坦言很不適應,從家中搬到學校住宿,要轉換生活環境,過去沒有學習基礎,加上身體狀況,追趕學習進度倍感困難,導致情緒低落。他指,有一次與嫲嫲外出到餐廳吃飯,忍不住哭了三小時。
嫲嫲見狀提醒,「你得兩條路揀,一係去做工廠,一係坐寫字樓······你自己揀啦」。他聽畢後決定咬緊牙關,認真讀書,為將來爭取一條「好出路」。
身體易疲累 堅持每日溫習4、5小時
疾病隨年月惡化,林凱涵除不良於行,腰部亦乏力,仍堅持應考今屆文憑試,是學校今年唯一文憑試考生。他說,每天大概花4至5小溫習,身體較易疲累,需要分拆溫習時間,又會上網參考不同試題的答題技巧,從中理解和吸收。英文科是林凱涵的「弱項」,他會投放更多時間操卷。
應考文憑試期間,林凱涵寫字較一般人費力,需要加時作答試卷。他指,當時把握中途5分鐘休息時間,為手指肌肉拉筋,方能堅持完成考試。他坦言,不想辜負老師多年的教導,所以不會在最後關頭半途而廢。
林凱涵選修中國歷史和資訊及通訊科技(ICT)科目,對於「兩極化」的選擇,他表示,因爲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留意到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相信修讀ICT有助將來工作。
我會覺得自己嘅待遇同心情,同古代詩人嘅待遇同詩詞可以產生到共鳴,咁我就會有揾到知己嘅感覺。
幼時爺爺陪讀古典文學萌興趣 愛寫詩抒發感受
林凱涵與古典文學有一段淵源,幼時爺爺會與他一起閲讀《三國演義》,爲他講古典故事,從中培養了他對中文的興趣。入讀中學後,他開始接觸文言文,為豐富文學底蘊,晚上一有空,便會背誦古詩詞。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令他開始愛上作詩;李白的詩令他恍如遇見知己,抱持相同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特別深刻打動。「我會覺得自己嘅待遇同心情,同古代詩人嘅待遇同詩詞可以產生到共鳴,咁我就會有揾到知己嘅感覺。」
林凱涵表示,最初創作時只是隨性發揮,其後獲老師兼伯樂何劍毅,在課餘時間教授古詩詞創作和平仄規律。他在老師鼓勵下,曾參加《第三十一屆全港學界律詩創作比賽》、香港學校朗誦節等公開比賽獲獎,更出版個人詩集《倍郁集》。
目標考入城大中文發歷史系 繼續向文學路前進
文憑試下月19日放榜,他期望能考入香港城市大學的中文及歷史系,繼續在文學路上前進,寫詩之餘,亦探索寫小說。他希望以自身經歷影響他人, 鼓勵師弟、師妹堅持夢想,勇敢面對挑戰,逆流而上,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正如他在詩集中寄語:「千萬不要輕視任何人和事,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本領,只要有『伯樂』去欣賞,就一定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