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日本 中國首季汽車出口超百萬輛全球第一 新能源成最大功臣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4月,中國汽車企業出口37.6萬輛,同比增長1.7倍。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整車出口達到106.9萬兩,同比增長58.1%,超越日本第一季度汽車出口的104.7萬輛,成為世界汽車出口量最多的國家。

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中國汽車企業共出口汽車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在新能源車出口的助力下,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迅速。
今年全年來看,中國的汽車出口能否保持超越日本?中國的汽車出口又為何能在近幾年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第一季度數據來看,日本單季度已落後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院、獨立國際策略研究院陳佳解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標準與中國存在差異,中國主要統計新車出口,而日方則將舊車的海外銷售也納入到了出口統計中。「客觀第說,如果按統一口徑,日本新車出口數量在去年就已經被中國全面趕超了。」

近3、4年中國汽車飛速增長 超越德國躍居第二

2012年至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始終在100萬輛上下徘徊,中間甚至下滑到六七十萬輛,直到2021年才打破出口僵局,汽車年出口量達201.5萬輛,同比增長一倍。2022年再創新高,年出口共311.1萬輛,讓中國超越了德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直到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

新能源是中國汽車出口增長主力軍

對於中國汽車為何能在近幾年實現騰飛,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接受內媒《證券時報》表示,其中一方面是抓住電動車發展的有利時機。梁海明表示,中國在電動車方面進行了大量科技投入,同時提高了中國汽車製造企業的延伸服務能力,從而吸引世界市場的興趣,讓中國的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成為了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0萬輛,環比增長28.6%,同比增長8.4倍,佔當月汽車出口總量的比重達到26.6%。前四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也實現領先。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5.5%,大幅領先於全球13%的平均水平,而德國、歐洲、美國、日本等分別僅有18%、15.3%、8.8%、2.8%。梁海明認為,國產品牌有望擔當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導者。

中國汽車產品擁有成熟製造產業鏈及全球化格局

另一方面,中國在汽車工業發展領域建立了國際國內一體化汽車市場發展格局,擁有了健全、成熟的汽車製造國內產業鏈,具備較強的規模效應。梁海明介紹,中國汽車產品不僅面向中國市場,更面向國際市場,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從全球化角度考量,以此製造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汽車產品。

梁海明表示,中國品牌汽車在外觀設計、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供應鏈質量和效率管理、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創新等方面,均不亞於國際汽車大品牌,甚至在不少汽車智能技術上超過了國際汽車大品牌,因此擴大了汽車的出口規模。

北京社科院研究院王鵬表示,在全球低碳轉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有廣闊的市場,而在區域衝突、石油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新能源車的能源成本也更低,無論在歐洲還是全球需求都較為旺盛。

王鵬稱,此前常年以來,中國以合資車為主,對技術不斷消化,整車製造能力和產業鏈控制能力都在不斷提升,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起步早、技術發展快,目前新能源汽車在質量、價格、能耗等方面相比海外品牌都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些因素使得中國汽車出口在近幾年受新能源車發展的驅動實現了大幅躍升。

龍頭企業比亞迪「帶隊領跑」開拓海外市場

日本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發展較慢,也為中國汽車出口在新能源時代提供了超越的機會。尤其比亞迪在今年汽車出口量的大幅增長,便帶動了中國汽車出口的騰飛。

今年1-4月,比亞迪海外銷量接近5.36萬輛,已經接近去年全年5.59萬輛的汽車出口量,僅4個月的出口量就幾乎趕超去年全年。

「憑藉在全球市場超過20年的業務拓展經驗,比亞迪已經組建了成熟的國際化業務和管理團隊,累積了豐富的全球化業務運營經驗,並已逐步實現各市場人才的本土化,這些優勢有力支撐比亞迪在全球各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穩步有序開展。」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比亞迪在國內外市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性能、質量和安全性等方面保持一致,也會根據出口目標市場進行調整。如駕駛艙於右側的日本、英國,比亞迪會進行相應調整。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多個國家,足迹遍布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認為,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汽車出口大幅增長,有賴於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和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同時國內新能源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國際市場對環保節能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中國新能源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深圳真金白銀資助汽車出口

以比亞迪總部所在的深圳為例,4月14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起草了《深圳港汽車出口資助方案(徵求意見稿)》,對經深圳港海上運輸(含滾裝、集裝箱等方式)出口的汽車,根據耽擱企業每年實際承運汽車的數量予以分檔資助,2023年-2024年每輛分別資助800元-1200元、600元-1000元。另外還對汽車滾裝航線航次、車輛駁運費、新增滾裝船舶進行資助。四項資助兩年合計不超5.35億元。

另外,深圳在今年2月發布《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金融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出口,幫助企業拓展海外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深圳海關亦通過「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的方式,為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貨到放行」,大幅縮短了貨物在港時間,降低了企業的通關成本。

出口海外仍面臨風險挑戰

儘管中國汽車出口增長迅猛,但中國汽車要在海外市場「生根發芽」仍面臨許多挑戰。陳佳表示,歐美市場是日本汽車工業的「後院」,日系品牌在產業鏈佈局等方面仍有強大優勢,中國汽車若要真正將其拉下「王座」,仍需臥薪嘗膽、厚積薄發。

梁海明也提出中國汽車出口面臨的三大挑戰:

一、知名度低。中國汽車有眾多品牌,但除了個別品牌外,大部分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相比國際汽車品牌還是比較低。中國汽車未來需要加強持續的品牌建設。

二、競爭激烈。隨著歐美國家不斷加強對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重視,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將面臨激烈的競爭。中國電動汽車品牌須考慮如何加強在歐美國家本地化生產,建立本地化的營銷能力、研發能力,以及在海外打造企業品牌的能力,以此落地生根,吸引更多歐美國家消費者的興趣。

三、海外市場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不足。充電設施眾多、充電快速和便利,是國外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考慮因素。中國汽車品牌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海外市場的合作夥伴更多建設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以及加強售後服務,從而吸引更多國家消費者購買中國汽車產品。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表示:「一些國家對汽車進口設置了貿易壁壘和政策限制,如高關稅、技術要求和市場准入限制等,對中國汽車出口帶來一定挑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認為,目前中國汽車出口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要轉入在當地投資生產、發展當地產業鏈的階段,能否保持出口增長勢頭面臨著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考驗。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讓中國汽車出口實現穩步增長?洪勇建議,一是繼續加大對汽車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推動中國汽車品牌走向高端市場。二是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爭取降低貿易壁壘和政策限制,擴大汽車出口的市場准入。三是提供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引導,支持汽車出口。

梁海明認為,相比歐美國家的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應更多開拓、進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通過中國自主的汽車品牌,彰顯中國在汽車製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製造的硬實力,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對中國製造的信心和購買中國產品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