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大便次數、形態改變要小心!醫生點名這些人都是高危險群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大腸癌早期治癒率很高,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就能避免癌症帶來的後續威脅。

醫師提醒,若日常有出現8種症狀請注意,這很可能是罹患「大腸癌」的徵兆。

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險群?(按圖👇👇👇)

+5

日常有10症狀要注意 當心「大腸癌」纏身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表示,若民眾有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問題,例如血便、黏液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改變)、大便型態改變(變軟、變細、不成形)或者時常有便意感,卻總感覺無法排空,還有因不明原因而貧血、疲勞、容易喘、體重減輕或是腹部長出不明腫塊等問題請儘快就醫,這些都是大腸癌的「徵兆」。

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險群?

詹宜學也指出,大腸癌的發生和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飲食有關,有以下特徵或生活習慣的民眾,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 50歲以上:超過一半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大於50歲。
- 有飲酒、吸煙習慣的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肥胖患者。
- 排便習慣不正常、長期便秘的患者。
- 愛吃紅肉者。
- 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癌的患者。
- 家族性多發性瘜肉症候群的患者。
- 其他疾病:如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又稱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炎、或是曾罹患過大腸癌並已治癒的患者。

▼大腸癌5大警號(按圖👇👇👇)

+11

相關文章:大腸癌|27歲放屁女1天20次證大腸癌!肚痛貧血5警號屁像臭蛋味?

落實腸胃保健 遠離大腸癌

詹宜學建議民眾,一旦發現身體有異樣,請千萬不要輕忽、拖延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可以養成以下4個生活習慣,遠離大腸癌危害:

1. 定期進行篩檢

50歲後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避免變成癌症,若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建議提早篩檢。

2.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經常進食過多紅肉、燒烤、醃製食品或加工肉類,進食過多含有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含有豐富纖維的蔬果吃太少,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養成少油、少鹽、少甜的飲食習慣,多吃高纖蔬菜、水果、全榖類等食物,都有助腸道正常蠕動,排便順暢,避免便秘。

▼大腸癌預防貼士(點圖👇👇👇)

+5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3. 適量維他命攝取

研究發現,補充鈣質、維他命A、C、E等維他命,都會減少大腸癌罹患率,同時,多補充益生菌也有助於保養腸胃。

4. 多運動、減重

過多的脂肪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養成多運動、不喝酒、不吸煙的良好習慣,並控制好體重不要過胖,都能維持腸道健康。

延伸閲讀:

放屁很臭?1情況恐有健康問題!50歲後必照大腸鏡 這種飲食讓你少放臭屁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