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天氣濕悶易生腳汗 腳臭2大成因 5種調理常用藥材
春季過去,香港即將迎來一年中最濕、最悶熱的季節。這時,悶熱的天氣最易讓人出汗,導致產生異味,尤其是腳汗多的人,在外工作多時回家一脫鞋,那個味道可謂「一索難忘」,到底腳臭成因為何?想要改善又有何辦法?
脾胃虛弱和腎氣不足為腳臭2大成因!
中醫認為,腳汗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脾胃虛弱和腎氣不足。
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如果脾胃功能虛弱,會導致消化不良、濕氣滯留,從而影響皮膚的排泄功能,使得汗液排泄困難,導致腳部出汗過多。而腎主水,腎氣不足會導致水液代謝失調,同樣會導致腳部出汗過多。此外,中醫還認為長期情緒低落、氣血運行不順暢、風熱濕毒等因素也會導致腳部出汗過多。
因此,中醫治療腳汗大的方法主要是調理脾胃和腎氣,促進身體內部的水液代謝和排泄功能,以及消除濕氣和熱毒等因素的影響。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調理、針灸、艾灸、按摩和穴位貼敷等。此外,平時也應該注意保持腳部乾燥,穿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等。
5種調理腳汗大常用的中藥
中藥調理脾胃和腎氣是中醫治療腳汗大的常用方法之一。以下是5種常用到的中藥:
1. 黃芪
黃芪能夠補脾益氣、提高身體免疫力,並有調節水代謝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和腎氣不足等問題。
2. 人參
人參是一種常用的中藥補品,具有補氣血、提高免疫力、增強體力等作用,常用於調理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問題。
3. 淮山
淮山能夠補脾益肺、調節水液代謝,並具有潤肺止咳、美容養顏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和腎氣不足等問題。
4. 枸杞子
枸杞子具有滋腎益精、增強身體免疫力、調節血液循環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腎氣不足和腳汗大等問題。
5. 熟地黃
熟地黃能夠滋陰補腎、益氣生血、調節水液代謝等,常用於治療腎氣不足和腳汗大等問題。
調理脾胃腎氣 2款推薦食療食譜
以下是兩味簡單的食療食譜,採用了黃芪和淮山,可以幫助調理脾胃和腎氣,緩解腳汗大的問題:
1. 黃芪淮山燉雞
材料:
- 雞肉 500 克,黃芪 20 克,淮山 50 克,薑片 3 片,料酒 適量,食鹽 適量,清水適量
製作方法:
1. 雞肉洗淨切成小塊,加入適量料酒醃製 15 分鐘;
2. 黃芪洗淨備用,淮山去皮切成小塊;
3. 熱鍋涼油,下薑片爆香,加入雞肉翻炒至變色;
4. 加入清水至雞肉的 1.5 倍高度,放入黃芪和淮山,煮沸後轉小火燉煮 2 小時左右,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
- 增強免疫力:黃芪和淮山都是常用的中草藥,能夠增強免疫力,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 補益脾胃:黃芪和淮山都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能夠促進消化吸收,提高身體的營養吸收能力。
- 滋陰潤燥:黃芪和淮山都是滋陰潤燥的中藥材,能夠緩解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問題,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2. 枸杞子薏米粥
材料:
薏米 50 克,枸杞子 10 克,大米 50 克,冰糖 適量,清水適量
製作方法:
1. 將薏米淘洗乾淨,浸泡 30 分鐘;
2. 將大米淘洗乾淨,加入適量清水浸泡 30 分鐘;
3. 將浸泡好的薏米和大米加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左右;
4. 加入枸杞子和適量冰糖,繼續煮 10 分鐘左右,直到粥濃稠即可。
功效:
- 調理脾胃:薏米能夠幫助消化和吸收食物,而枸杞子有助於調節腸胃功能,兩者結合能夠促進脾胃消化和吸收。
- 調節水液代謝:薏米具有利尿作用,能夠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緩解水腫問題。
- 養生美容:枸杞子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有助於保持皮膚健康,延緩衰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食療食譜僅供參考,如果有不適症狀或需要長期調理,建議諮詢醫生或中醫師的意見。此外,對於藥材的用量和煮製方法,應根據個人情況和病情合理調整。
同場加映:春季疏肝養生穴位按摩(按圖了解)
睛明穴
功效:清熱疏風,明目退翳睛
位置: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做法:先以姆指揉按睛明穴10分鐘,後以指腹輕輕揉按眼部四周,循眉心向外推展,再點按眼肚。
太沖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位置
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足趾跖骨連接部位的凹陷處
做法:輕輕按壓,或揉按5至10分鐘
三陰交
功效:行氣解鬱,調補肝腎位置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做法:輕輕按壓,或揉按5至10分鐘
率谷
功效:疏肝利膽,通絡止痛位置
位置:在耳尖直上入髮際1.5吋
做法:輕輕按壓,或揉按5至10分鐘
腳汗多的成因是甚麼?
中醫認為,腳汗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脾胃虛弱和腎氣不足。
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如果脾胃功能虛弱,會導致消化不良、濕氣滯留,從而影響皮膚......閱讀全文按此
中醫在調理腳汗大方面,會用甚麼中藥?
中藥調理脾胃和腎氣是中醫治療腳汗大的常用方法之一。以下是5種常用到的中藥:
1. 黃芪
2. 人參
3. 淮山
4. 枸杞子
5. 熟地黃
按此了解調理身體,預防腳汗的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