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流水落花》 寄養家庭「媽媽」拒聽「女兒」十次電話的痛
近期電影《流水落花》上演,把寄養家庭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現實中亦有寄養家庭的故事有笑有淚,同樣感觸。曾照顧6位寄養小孩的寄養家庭每每遇到「易收難放」局面,由1歲半BB女照顧到11歲,女孩獲一個美國家庭領養,縱捨不得也得放手,更要鼓勵她接受,「媽媽」堅忍不能心軟,臨飛前「女兒」暫住酒店兩晚後,「佢一日打成10個電話畀我,我唔敢聽,(社工)姑娘話唔好聽,『你聽咗佢就唔走㗎喇』」,待她去美國之後,「兩公婆晚晚都攬著喊」。
兩位寄養家長感恩有這經歷,亦感恩能夠為這些寄養小孩的成長,給予一個重要經歷,「我哋畀個家佢,都係彌補佢嘅缺陷,小朋友成長一定係有個家先完美。」
《流水落花》講述由鄭秀文和陸駿光主演的寄養家庭夫婦,在十多年間先後照顧7位寄養小孩的故事。現實中亦確有寄養家庭在十多年間,先後照顧6位寄養小孩。
盧先生與太太在2012年正式成為寄養家庭,本身有一對親生子女的他們,在子女長大後就有了成為寄養家庭的想法。盧太說:「兩姊弟(親生)大個咗,開始出嚟做野,咁老公鍾意小朋友,我又有時間同體力去照顧,咁咪決定做寄養家庭」。
▼流水落花劇照及海報▼
小朋友的純真確可令人愉快,不過寄養小孩都有着不同經歷和情緒,有時需要耐心教導,盧太亦對此有感,「我第二個照顧嘅女,同佢傾偈會肯講嘢,但夜晚自己會無啦啦喊,問佢咩事又唔肯講,要喺廳抱住佢哋係咁氹,慢慢開解佢哋先肯講。」
耐心照顧締造回憶:做寄養家庭制得過!
不過盧太慶幸來到的兒童都很乖,會主動幫忙做家務,「第二個(照顧的)女,雖然難啲溝通,但好肯幫手做家務,佢之後返咗自己屋企住,返嚟探我時都肯主動幫手;第三個女同依家照顧嘅第六個女,可能佢哋都比較大個(第3名女兒由9歲照顧至13歲,第6名女兒今年9歲,現時正照顧),所以都好肯幫手。」
家庭最幸褔是一起分擔家務,再一起遊玩,締造大家的回憶。盧先生好享受成為寄養家庭,「有時同佢哋去踩單車,又去游水,連我親生仔都好享受,返嚟屋企都會一齊照顧細嗰個(寄養)女,抱下佢,(做寄養家庭)制得過!」
離別始終不捨 唯望女孩有好生活
不過寄養家庭只是暫托照顧,寄養小孩終需尋找新的家庭,或去其他可以寄住的地方。《流水落花》中,鄭秀文飾演的「天美姨」曾不捨其中一位被美國家庭領養的女孩,而盧先生盧太都有類似經歷,亦是她們最深刻,照顧得最久,且是他們第一位照顧的寄養兒童,盧太憶述說:「當時我哋接左一個1歲半嘅BB女過嚟,最初唔太講嘢,好易喊,成日要去醫院做物理治療,不過照顧得耐,大家都開始有感情。結果一照顧就照顧咗9年。」
不過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女孩在11歲時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盧太鼓勵她接受,「當時佢唔想去㗎,臨走前晚晚都喺到喊,我同佢講『唔想都試下啦,好多人想見識都無,見識完就帶姨姨去。』」
在女孩面前一臉堅強,希望女孩有更好生活,但內心始終不捨,盧太哽咽道,
「佢(臨飛前)去咗(本港)酒店,兩晚之後,跟住佢一日打成10個電話畀我,我唔敢聽,(社工)姑娘話唔好聽,『你聽咗佢就唔走㗎喇』」,即係忍住囉,忍唔到就(叫)我個仔聽,我個仔聽完之後,『(跟她講)阿姨出咗去啊,返嚟再畀電話你啦』,跟住(阿女)就搵姑娘問,『阿姨又話聽電話?都無聽」,我覺得自己嗰時好殘忍,但無計啦,你要佢好你就要放手。」盧太表示,「女兒」去美國之後,她們「兩公婆晚晚都攬著喊」。
慶幸可給小孩好回憶:小朋友成長一定係有個家先完美
離別多少次都會令人傷痛,但建構了的牽絆不能磨滅,女孩到了美國確是生活愉快,現時亦有跟盧氏夫婦用視像電話聊天。
他們慶幸成為寄養家庭,照顧有需要的小孩。盧太說:「我哋畀個家佢,都係彌補佢嘅缺陷,小朋友成長一定係有個家先完美。」現時他們都在照顧兩名分別4歲和12歲的小孩,同時亦未言退,「趁自己仲有能力,身體仲有力就做。」
寄養家庭過少 團體冀有心人加入
負責寄養家庭服務的家褔會社工尹姑娘就指,現時香港有4,000個小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與原生家庭同住,但能接受配對的寄養家庭不足1,000個。截至2023年3月,家褔會有155個寄養家庭,比2021/22年度下跌6%。「有啲寄養家庭開始有老齡化,亦有因為移民而唔做。」
不過尹姑娘指,一個家庭對小朋友是很重要:「可能大家覺得,小朋友可以喺暫住宿舍,但宿舍可能一個照顧員對8個小朋友,咁就比唔到小朋友穩定心態,對佢心智或心理有好大影響,但有個家庭,對佢哋安全感建立有好大幫助。」
為此,家褔會推出計劃資助寄養家庭,希望吸引更多夫婦成為寄養家庭,例如近來有《流水落花》慈善首映,幫助計劃籌款;亦有講座幫助寄養家庭學習照顧技巧,她希望有更多人願意成為寄養家庭,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