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戈和矛的結合體

撰文:梁浩珩
出版:更新:

著名詩人杜牧曾寫下名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表達對前朝的慨嘆,而其中的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兵器,是戈和矛的結合體,既有矛的直刃,又有戈的橫刃,本來會呈現「十」或「卜」的形狀,不過談到戟,可能不少讀者第一時間將會想起呂布舞動方天畫戟的情景,並想起那雙月牙刃形成的「井」字,不過呂布究竟是否真的使用方天畫戟,中國以外又有否相似的兵器呢?武備志今日將會為大家介紹「戟」這種古代兵器。

戟這種兵器常見於戰場,歷史甚至可以遠溯至商朝。商朝、西周時代已經以戟作戰,不過尚不算常見;直至春秋戰國時期,則成為常備兵器,也是重要的車戰兵器,其時的戟多是將戈和矛分別裝在棍上,甚至會在棍上裝上兩個或三個戈刃,以提高殺傷力;戰國末年,冶煉技術進步,鐵製的戟開始出現,戟刺亦變得尖長;隨着冶煉技術進步,戟的鑄造亦逐漸講究。不過到兩晉以後,盔甲日趨堅固,戈刃的殺傷力下降,更有可能被卡住,所以戟逐漸被刺擊兵器取代,例如槍、矛;到唐代時,戟已經不再用於征戰,反而成為一種儀仗用具,表現封建等級制度。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pCqqxh

戟既能如戈般勾啄,同時能如矛般刺擊,十分講求使用者的技巧,而根據不同用途更有分成不同類型,例如柄短、可近戰和投擲的手戟,又有柄長而威力大的長戟或雙戟等,更會按照不同戈刃有不同名稱,如有戟會以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而單月牙刃謂青龍戟,雙月牙刃謂方天戟,與一般的戟區分開來。

談到方天畫戟,大家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呂布,但其實歷史中的呂布未必使用方天畫戟。雙月牙刃的方天戟多會在戟杆上以彩繪裝飾,故而稱作方天畫戟,其實方天畫戟作儀仗用具居多,雖然亦可用於搏鬥,然而,在正史中的記載卻顯示呂布應該以矛作兵器,如《三國志》載「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又《後漢書》謂「布應聲持矛刺卓」,很有可能《三國演義》是為了營造人物形象才指呂布慣用方天畫戟,結果呂布的形象也確實深入民心。

其實,在歐洲亦有類似戟的兵器,謂作Halberd。Halberd在十四、十五世紀被廣泛使用,形狀類近中國戟,不過中國戟是戈與矛的結合,而Halberd則是斧與矛的結合;與中國戟的戈刃不同,Halberd用勾啄之餘,更採用斧的斬擊之力,而突刺用的矛尖亦較長和較細。Halberd可用作突破戰陣,不過隨着火鎗武器的發展而逐漸式微,Halberd轉為下士的象徵,在拿破崙時代會用於整理部隊,至今,瑞士近衛隊的士兵仍會使用Halberd。

【瑞士戟與長柄大斧】歐洲中世紀的破甲兵器

圖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pkZe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