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武打電影】劉家良設計下 《武館》中的南北拳術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武館》劇照

【武備志】曾介紹過一部邵氏經典武打電影:《武館》。憑藉精彩的武打場面,這套電影甫在81年上影時便大受歡,是當年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全片高潮,就在黃飛鴻(劉家輝飾)跟單雄(王龍威飾)在窄巷決戰一幕。在劉家良師父的精心設計下,他們兩人將各派國術的特色表露無遺。今天【武備志】就跟大家統計一下,究竟該幕中出現過多少套南北拳法。

南拳正宗

未開打,黃飛鴻先用言語挑釁單雄,乘其分心之際以掌緣突襲。

 

一般開掌的攻擊,都是以掌根作武器,或直接以指尖戳擊敵人眼睛等脆弱部位。黃飛鴻這下卻用上了掌緣直劈,應該受到了詠春拳「拳有三尖,掌有三角」的影響。

按詠春拳譜記載:「敵壓三關,以橫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除掌根外,食指根節和尾指根節都能發力。在一定距離之內,掌緣比拳面殺傷力更高,往往能收出奇制勝的效果。

咦,不是說黃飛鴻是練洪拳的嗎?怎會打起詠春拳的招式呢?其實在地理上,大部份南方拳術都是出自嶺南一帶,它們之間互有交流,甚或分享著共同招式根本不足為奇。例如著名的「二字箝羊馬」就不為詠春拳所專屬,洪家鐵線拳中的第九式亦是「二字箝羊馬」,但形式略有不同: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pkTS9U

事實上,黃飛鴻在進入了窄巷之後,便立刻改用上二字箝羊馬,足見南拳的兼容性:

 

提起鐵線拳,不得不談它剛猛的橋手功夫。一般盤手切磋,主要都是鍛煉習者的靈敏度,打起來會比較放鬆。不過洪拳橋手卻會刻意收緊肌肉,務求以力壓人。黃飛鴻一開始亦是用鐵線拳的橋手,嘗試將單雄迫入死角:

 

這幾下橋手,除了有洪拳經典的「一指定中原」手勢:

電影《葉問2》的截圖

還見到鐵線拳的「外膀手」: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pkTS9U

除了長橋大馬外,洪拳亦不乏輕巧的技術。較為人熟悉的有「鶴手」,其實五形拳中還包括有龍、蛇、虎、豹。按1915年出版的《少林拳術秘訣》,五形拳的每一形都是有內在鍛煉,例如龍形煉骨、蛇拳煉氣、鶴拳煉精等。如此說來,五形拳實乃洪拳體系裡的內家套路:

為了應付單雄的北派象形拳,黃飛鴻盡出五形。由豹形轉龍形,也是一氣呵成。

北派功架

至於北方精武會代表的單雄,自然要精通各類北派武藝,尤其是精武會基本功「精武十套」。比武開始時,單雄便用上了大量北派腿法,而且以低腿居多、甚少過膝。這種打法與精武十套中的潭腿如出一轍:

 

緊接下來是象形拳大戰,首先是「鳥系」的比拚,單雄用鷹爪對上黃飛鴻的鶴手,最後以擒拿手佔據上風:

 

片中黃飛鴻認出了單雄使的,是鷹爪翻子拳,即陳子正宗師所練的武藝。事實上,單雄的架式確實與鷹爪翻子的外擒相像:

圖片擷取自:http://eagleclawlibrary.blogspot.hk/

之後這下刁手,當然是螳螂拳無誤了:

入到了窄巷以後,黃飛鴻擺出了二字箝羊馬,準備打埋身戰。單雄卻一腳朝天,使出一套大開大合的腿法,讓黃飛鴻也感詫異:

 

刻意用高腿的拳法不多,惟獨那種朝天踼的姿勢與北少林拳法中的魁星踼斗相當類近,足見單雄在北派方面的熟練:

 

https://kknews.cc/zh-hk/sports/bxop8zo.html

腿法加上地形優勢,最後令單雄稍勝一疇:

總結

一場七分鐘的比武,使出了十多種招式,而且每下都具備特色。以武打電影來說,確實是花盡心機,亦盡顯武指劉家良師父的功架。

雖然現實中的打鬥不會如斯模式化,但能夠在一部電影中認識到這樣多國術門派,對國術愛好者來說絕對吸引。各位有空的話,記緊去重溫下這部經典武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