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兒子偷看同學如廁 非因好色 而是媽媽在家常「這樣做」
前幾天閨蜜在群裏吐槽,説她有件事兒幹錯了5年,讓我們一定要「引她為戒」。話一出口,瞬間就燃起了我們的熊熊八卦之心。原來,是關於孩子。
他家孩子現在5歲,老師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好幾次偷看女生上廁所。老師趕緊找到她,説是時候該給孩子進行性啓蒙了,讓孩子有隱私意識和界限。天地良心,從3歲開始,她就給孩子買了性教育的繪本,哪些地方不能給人看,更不能給人碰,都有講過,不明孩子為甚麼還是如此?
朋友回家問孩子,孩子還一副無所謂的表情,説他就是好奇,看看怎麼了,媽媽在家上廁所也能看呀。
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媽媽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啊,你以為你兒子只是你兒子,其實人家是男性。你以為你在你兒子眼裏只是媽媽,其實,你也是女性。性啓蒙還真不是簡單地買幾本性教育相關的書,給孩子講一講,簡單科普就可以了。它其實比任何一件事更滲透於我們日常生活中。
孩子有沒有保護隱私和尊重他人隱私的意識,比起書本上的教育,更取決於我們日常生活裏,對這幾件事的態度。
換衣服、上廁所這些事情,父母只是貪個方便或不當一回事,但原來已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到孩子的性觀念:(按圖了解)
1. 是否當着孩子脱衣服?
群裏討論起這事兒,另一位朋友就説,別提了,前兩天才因為這件事,和奶奶、老公吵了一架。
她的奶奶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在家換衣服從不避諱孩子。如今兒子4歲多了,早就有了性別意識,朋友自己換衣服還會多少揹着兒子,但奶奶卻總是旁若無人的在孩子面前直接光上身。不避諱的原因,都是覺得孩子還小,又是一家人沒甚麼。但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觀察力和家人間隱私觀念的傳遞。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説,他們的大腦正處在活躍的黃金時期,有着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家裏的人總是當着孩子的面換衣服,那這件事就會在孩子大腦中產生很深的印象。脱衣服也就變成了一件條件反射般的反應。
你無法想象,讓孩子脱掉衣服有多簡單?曾經看過一個真人實驗,主持人邀請幾個孩子,和孩子們聊天説話,只是聊了幾句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就能變得格外熟悉。然後主持人拿着新衣服,謊稱是媽媽買的,只要脱下舊衣服,就能得到(或可以換糖果)。
結果,讓人意想不到,只有一個小女孩拒絕了,原因是「媽媽説了,不能在男生面前換衣服」。
而其他的孩子,想都沒想,立馬去脱掉身上的衣服,準備穿面前這個陌生男子的衣服,甚至有的還讓叔叔幫忙。
很多事,不能等孩子足夠大、足夠懂了再去改,到時習慣成自然就難改了;所以,應從小就做對的事,等孩子明白了、懂事了,自然就順着對的路走下去了。
誰都不知道,哪個孩子,會在哪一刻突然開竅。
我的孩子大約4歲的時候,突然「開竅」,有一天她要換衣服出門,突然正式通知「爸爸,小女生要換衣服啦,男生要出去等我哦~」。又過了一段時間,她換小內褲的時候,把我也清場了,「媽媽,我要換小內褲了,你也要出去」。如果在孩子突然開竅之前,我們一直做着良好示範,那孩子也會建立清晰的隱私意識。
2. 上廁所是否習慣性不關門?
很多人在家上廁所,會習慣性的不關緊門,時而會有孩子半路闖進來的尷尬。多數人也不以為意,更別提孩子上廁所了,更沒有甚麼隱私意識,大人,哪怕是異性父母出入,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很多老人帶孩子就更開放了,隨意大小便都感覺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孩子想尿了,隨便往旁邊一脱褲子,也不管旁邊有沒有人。
這就是開篇朋友那個頓悟,在我們眼裏他們只是孩子,但在孩子眼裏,我們是異性。不清晰的異性界限, 就會給孩子一種錯誤認知,我的身體或是他人身體是可以隨便看的。
之前我就遇到過比較尷尬的場合。有次帶孩子們出去吃飯,餐廳不大,只有一個廁所男女共用。我帶着CC上廁所時,發現裏面有一個6、7歲的小女孩正在上廁所,門大開着,小女孩並不在意。
我和CC當時都嚇了一跳,CC詫異道:「你怎麼不關門,來人了怎麼辦?」
女孩有點懵地説:「那怎麼了?」
額,徒留我和CC在原地凌亂。家人上廁所不關門,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可能隨意看異性小朋友上廁所,他不認為這是隱私。當然,被別人看,他也不會覺得有甚麼毛病。這就可能讓孩子做出「可怕」的事,或者遇到「可怕」的事情時,意識不到危險。
其實CC很小的時候,我們家也並沒有特別介意這件事,但有了DD兩個不同性別的孩子之後,我發現,其實我也在畫地為牢。因為我的潛意識居然是:媽媽被你看到也就罷了,但姐姐可不能隨便讓你看。
彼時,我也有驚醒的感覺,媽媽也是女生啊?怎麼因為是「媽媽」就搞特權呢?所以,我們對DD的性教育格外的早,他只有1歲多的時候,我們就在告訴他:
「姐姐是女生,上廁所你要出去哦」
「姐姐要換衣服,媽媽帶你去客廳」
慢慢地他自然明白,男女有別,2歲如廁訓練的時候,每次拉臭臭,都知道嚷嚷着「不看DD、不看DD,關門、關門。」他不見得真的懂,但是大人教,他就首先學會了如此做。所以,其實這件事我們可以開始的更早。
相關文章:曬B狂魔注意|分享子女日常別過火 4大守則助培養孩子成長價值觀
3. 異性家長是否跟孩子「過於」親密?
曾經看過一個女孩講述自己小時侯被性騷擾而不自知的經歷。
因為她自小跟爸爸非常親暱,她也挺習以為常,覺得這是喜歡的表現。所以後來鄰居領她回家,手伸進她衣服跟她聊天,她也沒覺得有甚麼異常,反而覺得「是因為鄰居喜歡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寵愛孩子,親親抱抱見怪不怪。但美國兒童心理專家Charlotte Reznick曾表示:嘴對嘴親吻、伸衣服內撫摸等這種「過於直接」表示親密的行為,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困惑甚至誤解。他們看過爸爸媽媽相互親吻,會混淆自己和爸媽親吻的意思。
試想,如果連父母都模糊了界限,孩子要從何處學會「男女有別」的概念?又如何在受到侵犯時,做到識別和拒絕呢?
如果平時總和孩子「過度」親密,讓孩子覺得嘴對嘴親吻、撩衣服、睡一起這種接觸屬於正常接觸。當孩子真正受到侵犯時,他一樣會認為這只是別人喜歡他的一種方式、是愛他的一種表現。因為在這件事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分不清甚麼是愛,甚麼是傷害,後果是多麼可怕?
這並非危言聳聽、小題大做。一項來自北歐的研究表明:72%的性侵作惡者是兒童熟悉的人,最嚴重的性侵犯行為更多是由親生親屬、家庭成員犯下的。所以,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對於異性家長,一定要注意分寸。
正如美國知名兒科醫生 William Sears 所言:對孩子的愛必須恰到好處,表達需要尺度和分寸。
4. 異性父母是否給孩子洗澡?
每年一到冬天,內地就會出現有寶媽或奶奶帶男孩進浴池的新聞。小孩子還好説,但3歲以上的孩子還是要注意。公共場合的肆意暴露,其實相當於向孩子展示,隱私的部位是可以展示給異性的。
當然,我知道很多全職爸媽,自己照顧孩子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具體異性家長到底能不能給孩子洗澡或幫忙,也不只是看年齡,需要眾多因素來看,如:
.當孩子或是父母一方開始感覺到不舒服、不自在的時候;
.當孩子表現出一些羞澀的表情或者神情躲閃不自在時;
.當孩子主動提出一些有關性方面的問題時。
就要換成同性別家長幫忙洗了,同時培養孩子獨自沐浴。
若家中實在沒有其他人幫忙,異性家長最晚5至6歲開始,家長就真的真的不要跟孩子一起共浴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步入第一個性發育期——性蕾期,身體開始分泌性激素。
應該讓孩子獨立洗澡,自己清洗隱私部位,家長洗澡的時候也儘量避開孩子。
兒童性教育學家胡萍曾提醒:這些隱性的小事,會給孩子性心理帶來巨大傷害的「隱形性侵害」,它不但會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還會破壞孩子心理的正常發育軌跡。
所以,比起書本教育來説,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會更重要,影響也更深遠。
當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裏知道,父母有隱私,我需要尊重他們的時候,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地也就會形成「保護自己隱私」的概念。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尊自愛、懂得保護自己、有界限感、健康自信的人?那就從尊重孩子的身體,從異性親子之間守住身體的界限開始吧!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兒子沉迷打機 父母休學讓他每天強制玩16小時 3日後見驚人成效
新電話買了半年 「一原因」想換iPhone 14 高中生被爸爸大教訓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