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海康生命科技合作 推動人工智能與生物醫療雙向賦能

華為與海康生命科技合作 推動人工智能與生物醫療雙向賦能
撰文:辛立
出版:更新:

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應用於生物醫療的情況日漸普及。香港華為雲(HUAWEI CLOUD)12月16日宣布,與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海康生命科技,HKLife)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將聯合開展科研創新,共同探索人工智慧與生物醫藥的雙向賦能,進一步加強在智慧醫療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合作備忘錄由華為香港雲業務拓展部總經理何燕女士及海康生命科技首席科學官詹江山博士於正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BIOHK2022香港國際生物科技展上簽署。

根據備忘錄簽署內容,華為雲將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助力海康生命科技探索AI藥物及分子靶標庫研發的新模式、框架及標準,構建端到端的計算與AI藥物及分子靶標庫研發通道,打造分子醫學診斷及治療的行業標桿案例,進而推動新一代 EI-Health創新平台的應用。雙方致力探索協同創新的合作機制,擴大科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華為將參與海康生命科技的創新研究計劃,在研發方面結合技術優勢和研發專長,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雙方亦將從資料庫、AI等方面,驅動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研發進程。

華為表示,堅持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期望將最先進的技術賦能千行百業。面向未來,華為雲將持續踐行「一切皆服務」,攜手開發者和夥伴,共建數字生態,加速行業智慧化升級。

未來健康產業大會談什麼?AI、中醫藥、精準營養、細胞治療......

撰文:凌益琛
出版:更新:

公開資料預計,2025年大健康市場規模將超過17萬億元人民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商業環境深刻變化,置身於時代風口,大健康企業該如何做好戰略布局、把握創新紅利?3月28至3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健康產業大會在廣州市南沙區召開。當中設有涉及人工智能(AI)、中醫藥、精準營養、實驗動物、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等領域的七場平行主題會議,發表專題報告,進行深入交流。

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健康產業大會」在南沙召開。大會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等機構主辦,並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BioHK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等機構聯合主辦。

平行主題會議一:AI+生命健康產業的新機遇

如果說,2023年ChatGPT點燃了對生成式AI的熱情想象,那麽到今天DeepSeek橫空出世,生命健康領域的「AI+」,就已朝着現實快速走來。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為代表的學術界專家,與Insilico Medicine、晶泰科技等產業界領軍企業高管,加上騰訊、華為等跨界巨頭業務負責人,通過主題報道、問答交流等形式,圍繞「AI大模型時代的生命健康產業的新機遇」這一主題,分享各自真知灼見。

平行主題會議二:中醫藥守正創新與產業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早前印發《關於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張磊,梳理中藥創新研發的困境與機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楊忠奇,則結合新形勢帶來的差異化發展洞見;雲南白藥牽手北大共建生物醫藥產業生態、歐利華用數智技術幫助穿越中醫產業化新周期等分享,為參會者提供可落地的經驗參考。嘉賓們還共同討論了中藥創新與院內制劑轉化的瓶頸,為打通產業「最後一公里」呈現多視角的啟發。

平行主題會議三:精準營養與功能食品

從強調「適度」的公共營養到追求「精準」的個性化營養,營養科學的發展經歷了自群體到個體、自靜態到動態變化的轉變。可以說,營養科研和健康產業發展開始進入精準營養新時代。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學術機構代表,以及蒙牛集團、凱萊譜科等明星企業匯聚一堂,分享了各自的最新探索成果。

會上,蒙牛集團與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運動營養、抗衰老、精準營養等雙方優勢方向上深化合作,最大化利用科研資源,轉化科技成果,豐富營養健康產品供給,助力深化「守衛國民營養健康」的目標。

平行主題會議四:實驗動物資源及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深入揭示疾病機制,動物模型必不可少。集萃藥康、百奧賽圖等公司,將各自實驗小鼠平台投入神經疾病、自免疾病等藥物的開發中,實現顯著的降本增效;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則分享了器官移植、類器官等方面的前沿探索。最後,與會嘉賓就動物模型的應用空間和賦能機會,進行圓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實驗動物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生物資源,一個良好的生態對於助力生物醫藥產業進步意義重大。

平行主題會議五:CGT產業創新發展

CAR-T細胞治療法是一種結合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免疫治療法,這是超越一般傳統的治療模式,而達到一種個人化的治療(Personalized Medicine),也是一種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以CAR-T療法為代表,本土CGT創新產品接二連三獲批上市。

現階段,CGT憑借精準靶向性,為癌癥、遺傳病、罕見病等難以治愈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手段。但該技術的機會空間不止如此。會議現場,一些嘉賓還特別分享了CGT用於自身免疫病、再生醫學等新領域的開拓。如何引領細胞治療的未來?圍繞這一話題,藥企、平台、資本等不同領域專家,共同討論了從技術創新到全球應用的突破與挑戰。

平行主題會議六:創新驅動·全球協同——創新藥械商業化與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

隨着全球老齡化加劇和技術進步,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也意味着,本土公司需要立足海內外進行布局。國藥控股原董事長于清明認為,創新藥械的研發和商業化需要跨學科合作和技術突破;而復星國際執行董事兼聯席CEO陳啟宇,為現場觀眾分享如何重塑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與全球化之路的思考。

在同寫意董事長程增江的主持下,百利天恒創始人朱義、健新原力創始人余國良、深圳市國創匯康醫療器械集團董事長施志坤等產業界領軍人物,以及相融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宇、中南大學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方麗等機構專家,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主題對話。

平行主題會議七:長壽醫學與衰老干預產業

傳統醫療模式主要以治療疾病為主,而長壽醫學則強調預防為主,通過早期干預降低慢性病風險,減少醫療成本並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上海體育大學運動健康學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學術機構代表,分享了最新的長壽科研成果進展。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壽發展分會主任委員王小寧認為,變「銀發經濟」為「常青經濟」是長壽醫學產業必由之路。

在圓桌環節,嘉賓們對這一潛力無限的細分賽道寄予厚望。未來,隨着更多研究成果的落地和政策環境的完善,長壽醫學有望成為推動人類健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