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最早3歲出現ADHD徵狀 成因中7成屬遺傳因素

撰文:
出版:更新:

小朋友不肯做功課,經常坐不定、不專注,不少家長都很頭痕。但小心做功課有困難,小朋友有可能患有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有精神科醫生指有些患有ADHD的小朋友而徵狀明顯,3至4歲都可以見到。究竟ADHD患者會有甚麽徵狀。詳情請看内文。

增加患ADHD風險:遺傳、未足月出世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指出ADHD可分爲三類,第一類就是專注力失調型 ,第二類就是過度活躍及衝動型 ,最後就是合成類別,即第一類及第二類,兩個類別的徵狀都有。有研究指出ADHD的成因中,遺傳因素佔7至8成。其餘的環境因素就可能與媽媽懷孕相關,例如媽媽懷孕時酗酒、小孩出世後體重較輕或者未足月就出世。有這些情況的小朋友相比其他小朋友,患有ADHD機會大。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表示一些小朋友ADHD徵狀明顯,3至4歲都可以見到,例如有家長指小朋友經常坐不定、跳來跳去,以及不願意睡覺,另外還很喜歡説話,情緒波動較大。

小朋友通常去到六歲,讀小學一年級時斷症,常見徵狀包括:

1.不單做功課慢,處理生活日常事情都很慢,例如刷牙洗面心不在焉。

2.經常游魂、目光呆泄、發白日夢。

3.反應慢。例如明顯叫他,但很像聽不到。

4.難以服從指令。例如老師叫孩子落堂收拾書包,桌上東西總是混亂,孩子收拾得很慢。

5.坐不定、經常離開座位。

6.經常搖桌子、玩文具。

7.容易心急衝動,控制能力差。例如老師問問題,請學生舉手答問題,ADHD學童還未知道題目重點,就已經在位置大聲説出答案。

+3

ADHD患者相比一般人容易有情緒病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指患有ADHD學童由於長期不專注影響學習表現,並且因爲容易衝動,有機會經常被人責駡,長久可能造成自信心低落和焦慮情況,影響將來身心發展。有外國研究顯示,患ADHD小朋友相比一般人較大機會患有情緒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長大後犯法或駕車造成意外的機會,相比無患ADHD的人士多。

家長也由於小朋友調皮,經常收到投訴,以及因小朋友學業問題變相壓力很大。「有一些家長就是因爲這樣得到情緒病。」如不及時改善小朋友情況,他們在學習、人際關係、社交生活等方面都容易有影響。

他表示現時治療方法分為兩種,藥物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已用多年,有助改善專注力。非藥物治療即是透過行爲治療加强他們專注力,但需要家長和學校多方面合作。他建議盡早斷症求醫以及輔導小朋友,因爲盡早改善情況相比長大後才處理較容易。「長大後問題便複雜了,變相多了徵狀要去處理,治療情況困難了。」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