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GR86有錢也買不到 豐田如何在疫下靠跑車破盈利紀錄?

撰文:nippon.com
出版:更新:

重啟一度擱置的跑車項目,積極參與賽車運動,並將在賽道獲得的技術回饋應用到市售家用汽車上——以前被嘲諷為「無趣」的豐田汽車(Toyota),近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品牌形象顯著提升,2022年3月創造了單月利潤史上最高記錄。這一切都源自現任社長豐田章男的某個「想法」。本文記錄了驅使這家汽車大廠前進的熱情與行動。

2007年,豐田汽車旗下的跑車型完全停產。為了追求效率、業績和好看的資料,從商業角度看,「不需要跑車」的想法是對的。證據就是,當時豐田汽車的銷量成為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豐田也失去了車迷們的青睞,被冷眼相待——「豐田太沒意思了」「沒有我想要的車型」。

15年過去了,豐田汽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疫情發生,原材料和物流費用高漲,晶片嚴重不足,汽車行業持續面臨嚴峻環境。但2022年3月,豐田汽車的銷售額、營業利潤、純利潤均創歷史新高,而且比其他廠商擁有更豐富的跑車型,如GR Supra、GR Yaris、GR86、GR Corolla等。為了促進量產車的研發,豐田汽車積極參與各級別和類型的賽車運動。不知不覺間,車迷的評價也發生了轉變——「豐田很有意思」「都是我想要的車型」。

超越《頭文字D》藤原拓海AE86的GR86 點擊放大看看Toyota的宣傳片:

+17

到底是什麼改變了豐田汽車呢?答案既不是技術革新,也不是設備投資和引進人才,而是員工的「觀念轉變」。這種變化的發生,源於豐田章男社長的一個想法,即「製造更好的汽車」。這正是回歸創業的初心。

豐田汽車的前身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汽車部成立於1933年。之後通過不斷「試錯」積累起汽車製造的技術、經驗和訣竅。而證明這一點的最佳手段,就是「與對手相互競爭」。

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在《賽車與國際汽車工業》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述:「對於今後志在轎車製造的日本汽車製造產業來說,為了測試耐久度和性能,必須在賽車運動中發揮汽車的全部性能,通過優劣競爭實現改良進步,提升車迷的興趣……參與賽車並非出於興趣,而是發展日本汽車製造業不可或缺的舉措。」

Corolla、Yaris也有跑車款?點圖看看Toyota大受歡迎的GR系列:

+9

豐田汽車首次參加的賽車運動是汽車拉力賽。1957年,豐田推出Toyopet Crown參加了「環澳Mobilgas拉力賽」。該賽事全程1萬英里(約1.6萬公里),是世界上距離最長、最艱苦的汽車比賽。102輛參賽車輛中,有50輛中途退賽。在如此殘酷的賽事中,Crown完成了比賽(在52輛車中排名第47位,在11輛國外參賽車輛中排名第3位),向世界展示了豐田汽車的技術實力。

豐田首次參加的場地賽,則是1963年在鈴鹿賽道舉行的世界賽車錦標賽首屆日本大獎賽。該賽事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車輛參賽,豐田在所有參賽項目中均奪魁,其高性能得到充分證明(1600-2000cc級:Toyopet Crown;1300-1600cc級:Toyopet Corona;400-700cc級:豐田Publica)。

在賽車運動中獲勝→贏得使用者信賴→汽車性能良好獲得認可→銷量增加…那個時代存在著這麼一種邏輯方程式。日本的汽車製造商都積極參與賽車運動。

但是,美國通過的《馬斯基排放法案》引發了限制排氣排放的問題,加上石油危機等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汽車製造商一度放棄參與賽車運動。直到80年代,這股潮流開始重新回歸。攻克了排氣排放限制問題的企業,一掃之前的憤懣,開始走上打造高性能汽車之路。賽車運動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到以「速度」取勝的賽事行列中去。

豐田汽車首次參加的賽車運動是汽車拉力賽。(示意圖,GettyImages)

泡沫經濟時期,人們越來越關注以F1賽車為最高級別的賽車運動。汽車廠商參與賽車運動的出發點,也從「行駛技術實驗室」變成了「宣傳推廣大舞臺」。各廠商投入龐大預算研發特種車輛和裝備,目的只為獲勝。但結果卻發現,賽車和量產車完全是兩回事,車迷們很難對賽車運動產生興趣。

進而,受泡沫經濟破滅和次貸危機等社會形勢影響,汽車廠商對賽車運動的參與出現多次反覆。從賽車運動獲得技術的傳承被打斷,汽車製造商參與賽車運動的理由也變得越來越牽強。

社長親自參與賽車

當時還未當上社長的豐田章男和豐田最頂尖的試車手成瀨弘(已故),對這種情況發出了質疑。他們通過賽車成為了師徒,共同的想法是「通過賽車運動錘煉人和車,有助於製造出更好的汽車」,也就是回歸豐田喜一郎所說的「創業的原點」。

他們之所以成為師徒,是因為成瀨弘曾對豐田章男說過一句話:「不懂開車的人,是沒有資格跟別人說應該怎麼造車的,所以你至少要學會開車。」以此為契機,豐田章男開始接受賽車駕駛的訓練,之後甚至親自上車掌舵,以「MORIZO」的別名參加賽車比賽。

就這樣,兩人於2007年發起成立了「GAZOO Racing」,決定參加紐柏格林24小時耐力賽。通過在全球知名的嚴酷賽道上24小時比賽,鍛煉和挑戰人與車的極限,從中獲取知識和經驗,用於製造更優質的汽車。也就是說,他們參賽的目的,是為了將賽車的經驗用於量產車研發。賽車駕駛員不僅是專業車手,還是豐田汽車的評測試車手。這也是一種終極的人才培養方式,獲得的是可從俯瞰整個汽車製造業的高度研發汽車的能力。

2015年,「TOYOTA GAZOO Racing」升級為豐田汽車公司的正式部門。(GettyImages)

起初,「GAZOO Racing」並沒有被認定為豐田汽車的正式專案,而是類似於同樂會性質的組織。一共只有兩輛二手的Altezza,機械師幾乎都是豐田員工,完全是支業餘車隊。第一次挑戰24小時拉力賽居然成功完賽,雖然車身滿是傷痕。當時車隊的成員都說,「能跑完全程就是個奇跡」。

2009年,豐田章男就任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但車隊未被允許使用豐田的名號。不過,這項活動逐漸得到公司內部的理解,車隊規模也逐年擴大。在完成首次賽車挑戰的8年之後,也就是2015年,車隊更名為「TOYOTA GAZOO Racing」,並升級為豐田汽車公司的正式部門。2016年,根據公司內部制度改組成立了TGR Factory。2017年起,以GR公司的名義參與賽車跑車隊將發售前的原型車投入比賽,並在實戰中對試驗性技術進行測試,以爭取應用於將來的量產車型。

GR公司是豐田汽車集團中最小的組織,既屬於製造業性質,又是專業賽車車隊,參加世界拉力錦標賽(WRC)、世界耐力錦標賽(WEC)、紐柏格林24小時耐力賽。

這意味著,GR公司將賽車運動理解為研發活動,而非宣傳行為。它構建了這麼一個系統,向各類大小賽事派出工程師和機械師參與其中,還派車手參加紐柏格林耐力賽,並把其間收穫的技術、知識和人才,直接應用於量產車的研發中。也就是說,它將賽車運動的成果充分應用於技術研發環節。

GR公司將賽車運動理解為研發活動,而非宣傳行為。(GettyImages)

回顧創立「GAZOO Racing」時的往事,豐田社長說:「2007年沒有使用豐田的名號,僅憑一支比私人車隊規模還要小的手工車隊參加了比賽。那時,我飽嘗了各種不甘心——沒有人支持,不被正眼看待,遭受冷嘲熱諷,只能開早已停產的Supra參賽。所有這些經歷,奠定了我2009年6月23日就任社長後不可動搖的信念。我之所以總是說『要製造更好的汽車』,就是因為這些不甘心。」

是的,如果沒有那時邁出的一小步,就不會有現在的豐田汽車。

通過比賽積極推進碳中和

最近,GR公司自立門戶之後,與豐田社長組建的私人車隊「ROOKIE Racing」合作,積極推動碳中和行動。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佈將竭力實現碳中和,同時也表示「正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才要保持更多更開放的選項」,一直強調動力系統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在社會熱論新一代交通工具之初,報紙和經濟類媒體都支持歐洲轉向純電動汽車(BEV),嘲諷豐田汽車公司的做法是「半吊子」「過時了」。

於是,豐田汽車公司用實際行動來說話,將「豐富碳中和的選項」作為關鍵字,推出搭載了氫能發動機的Corolla參加日本國內的賽事「超級耐久系列賽」。2021年參賽之初還「曲高和寡」,經過全年整個賽季的奮戰取得驕人戰績之後,與豐田有類似想法的志同道合者陸續出現。

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佈將竭力實現碳中和,同時也表示「正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才要保持更多更開放的選項」,一直強調動力系統的多樣化解決方案。(GettyImages)

豐田汽車公司宣佈,將從2022年起與SUBARU公司聯手研發碳中和燃料。這一舉動也影響了其他廠商,現在Mazda、日產、本田等車企都在利用賽車運動推動研發碳中和燃料。世界潮流確實發生了變化。

「製造更好的汽車」,這是豐田社長經常掛在嘴邊說的一句話。其本質在於他內心的這樣一種想法:希望自己的製造事業,能通過汽車讓人感受到汽車製造者的熱情——「這樣就可以了嗎」「希望這樣的人能坐我們的車」。最近他的口頭禪又加上了前半句:「以賽車運動為起點」。他希望賽車場上理所當然的「時間軸速度」「當場解決」「與結果直接相關」這些理念,能在平常的業務工作中發揮作用。

也正是豐田社長,把2007年已停產的跑車作為GR品牌的專用車型重新啟用。豐田汽車公司陸續推出了86(現款為GR86)、GR Supra、GR Yaris等備受車迷關注的車型,大大提升了豐田汽車的品牌形象。

豐田社長有很多想法,並能迅速採取行動。(GettyImages)

「比如GR Yaris,這款車型凝聚著我們希望靠豐田一己之力製造跑車的不服輸精神,改變豐田汽車製造方式的想法,以及希望把獲勝的賽車變成商用車的逆向思維,是工程師、頂級賽車手以及生產一線合力製造汽車的一次挑戰。」

豐田社長有很多想法,並能迅速採取行動。他的原動力是什麼呢?

「因為我喜愛賽車,不然我也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當上社長的時候,我就說過要成為一個深入現場的社長。親臨現場,圍繞汽車話題開展交流,這是豐田家的傳統。什麼是現場呢?有技術的地方就是現場,尚無結論但已有確鑿事實的地方就是現場。汽車製造商的高層只有不厭其煩地深入現場集思廣益,公司才能獲得發展。」

他的回答簡潔明瞭,滿腔熱情溢於言表。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