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歐洲的危險情人 英國光榮孤立背後的愛恨情仇
英國去年6月通過公投,決定退出歐盟,結束了彼此近40年的「交往關係」。英國脫歐一度被視為全球政治發展的黑天鵝,但從歷史上看來,英國謀求脫離歐陸體系,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過去數百年間,英國在光榮孤立背後一直積極參與歐陸事務,甚至成為歐洲一體化的最大障礙。歐盟若能果斷送走這個麻煩情人,也許是件好事。
1980年BBC上演的劇集《大臣你想點》(Yes Minister)第一季第五集中有一個充滿了英式幽默的故事。學者出身的行政事務部(故事虛構)大臣一面狐疑地詢問秘書:「難道外交部不是支持歐洲理念的嗎?」秘書卻以老練的官僚口脗回答:「是,也不是。外交部支持歐洲理念,其實是因為它反對歐洲理念……大臣,英國一直奉行同一外交政策至少500年,就是製造一個不團結的歐洲。」這番對話除了幽默,也反映了英國與歐洲之間千絲萬縷的「愛恨情仇」。英國對於歐洲而言,就是一個反覆無常、陰晴不定,卻又不甘寂寞的情人。
「歐洲」是個文化概念
討論英國與歐洲關係前,我們須要先理解這兩個詞語所指的地域。現時,我們習慣將歐洲視為一個地理概念,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歷史上,歐洲卻是一個一直變化的文化概念。「歐洲」最早見於古希臘的荷馬時代(公元前約800年),原指希臘西面的地區。語言學者認為,「Europe」一詞來自於閃米特語的「下沉」,以日落的方向引申出「西方」。相對而言,希臘語中的「Asia」(亞洲)原來是指希臘東面的地區,即今日土耳其及中東一帶。「Asia」的語源是「升起」,以日出方向表示「東方」。可以說,「歐洲」的本義是由希臘等文明所賦予的,其含義也自然受希臘等文明對世界的認知所影響。早期希臘人所認識的歐洲,也許只限於愛琴海西面。到了中世紀,歐洲與羅馬基督教信仰結合,成為一個文化宗教概念。這令歐洲有別於在東方信奉希臘正教的東羅馬帝國、在中東的伊斯蘭世界、在西北面的異教徒。
在中世紀,歐洲概念與基督教同步擴展,渡過了萊茵河進入今日德國、北歐甚至東歐地區。當地異教徒皈依了基督教,接受歐洲文化,由「野蠻人」變成「歐洲人」。至近代,歐洲工業化與現代化所產生的主導權,成為了歐洲概念的指標,甚至令「歐洲」成為了先進的代名詞。19世紀,日本推動現代化時,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脫亞入歐」,就充分反映了「歐洲」不只是地理概念,同時也是文化概念。
歐洲可以擴張,自然就可以收縮。歐盟推動歐洲一體化、整合各國各民族,最重要的就是維繫成員國的共同理念,以建立一個更為穩固的歐洲文化概念。但英國最重視的,卻是如何恢復昔日的帝國榮耀。既然無法克服同床異夢,歐盟為什麼不能順水推舟,送執意脫離歐盟的英國一程?
對於歐洲而言,英國是極度不可信任的國家。英國不是不認同歐洲的概念,她所不能完全服從的只是歐洲一體化。自羅馬人在不列顛建立行省,英國這片土地及上面居住的人民便開始進入歐洲大家庭。但英國跟歐洲其他國家有着根本性差異,她擁有島國獨有的海洋民族氣質:高傲而與眾不同,但同時又不甘寂寞。
英國的歐洲情結
英國人對於自身文化相當有自信,甚至認為自己才是歐洲文明的先驅。自1066年諾曼公爵威廉征服英國開始,英國持續獨立至今近千年。英國雖然也有內亂,曾被其他勢力入侵,甚至發生過短暫的「光榮革命」,但都沒有威脅到國家存亡。相比起歐洲時有動亂,英國可算是相當平穩──既沒有像法國大革命一類全盤否定建制的革命,也沒有遇上足以征服英國的敵人。而且,英國自1215年訂立大憲章開始,在法制與民主發展方面勝於歐陸國家,這也令她產生了文化優越感。
除此之外,在歐洲進入動亂的時候,英國人總會干預,並認為自己多次挽救了歐洲。例如說1805年當英國海軍在特拉法加之戰中打敗了近乎征服全歐洲的拿破崙後,首相小威廉.皮特就宣稱:「英國以一切力量和意志拯救了她自己,而我相信她也以身作則拯救了歐洲。」無獨有偶,英國於二戰期間成為對抗軸心國到最後一刻的國家。在成功反攻諾曼第之後,英國人於法國巴約立了一塊紀念碑,上面用歐洲共通語拉丁文刻着「曾被威廉征服的我們拯救了征服者的家鄉」。
英國熱愛歐洲,那為何她卻堅持脫歐?現實上,英國人最反對的是歐洲一體化。雖然她討厭其他歐洲國家帶來的問題,但她不甘寂寞長處歐洲的邊緣,甚至希望成為歐洲的核心。假若英國真的奉行「光榮孤立」,她有多次機會可這樣做。在13世紀開始,英國幾乎已經失掉所有歐陸土地,就算自我孤立也是順理成章,但她明顯沒有這樣選擇。1337年英國便乘着法國出現王位繼承紛爭而介入法國事務,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母親是法國公主為理由,宣稱擁有法國王位繼承權,夥同勃艮第(Burgundy)入侵法國。戰爭斷斷續續逾百年,是為「百年戰爭」。形式上英國君主更自稱「法國國王」至1800年。
16世紀英國又借着基督新教興起,與新教國家荷蘭等結盟對抗霸主西班牙。隨着戰勝西班牙,英國也開始主導歐洲。像瑞士這種位處內陸、夾在各大國之間的小國尚且可以宣布永遠中立,身處「海外」的英國其實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更有條件遠離歐洲紛亂。然而從17世紀起,重要的歐洲戰事都會見到英國的身影,可見她根本無意離開。英國明白,歐洲愈分化、混亂,她愈能搶得領導地位,而統一會令歐洲穩定而團結地發展,反而是她最不願意見到的。可以說,英國意欲脫離的只是「歐盟」,而不是「歐洲」。
延伸閱讀:【英國脫歐】拒絕歐洲一體化又不甘孤立 英國的歐洲盟友還有誰?【英國脫歐】脫歐後僅剩2.2%英語母語人口 歐盟語言何去何從?
上文節錄自第54期《香港01》周報(2017年4月3日)《英國——歐洲的危險情人》。網上標題及內容由編輯重擬及更新。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