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面對三大挑戰 翁以登籲加快「復常」 集中精力做好「兩制」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香港美國商會前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過去多次就反修例風波及防疫措施發聲,早前更因不希望在呼籲港府放寬防疫限制的同時,又「矛盾」地接受隔離21日的政策,而宣布辭職。

今年初美商會找來一位在香港、內地及美國都有豐富經歷、曾任香港總商會總裁及科大副校長的翁以登接替早泰娜。他近日正式上任,受訪時不諱言「香港已經變咗」,雖然仍對前景有信心,但認為政府要在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盡快取消入境檢疫規定,以追上其他地區的「復常」步伐。

翁以登於今年9月正式出任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盧翊銘攝)

翁以登於今年9月正式出任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翻查他的履歷,不難發現他一生與中、美以及香港都有莫大關係。他於上海出生,2歲到香港,初中後到美國讀書,擁有博士學位,亦曾在美國空軍服務,於1993年以上校官階退役。

他亦於1997年至2006年間擔任香港總商會總裁,是總商會首位華人總裁,之後在科大當副校長,又出任過利豐集團中國區辦公室董事總經理、中國玩具反斗城董事總經理及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國區副總裁,上任香港美國商會總裁前,於泰國曼谷國際研究生院校亞洲理工學院擔任校長,一直與商界有聯繫。

「依家嘅香港 係一個不同嘅香港」

今天中、美兩國關係轉差,香港亦經歷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港區國安法》實施,及新冠疫情等影響。翁以登受訪時直言,「依家嘅香港,係一個不同嘅香港,同我(2018年)離開嗰時唔同。」

他認為目前香港有好多挑戰,世界亦有好多問題,但仍對前景樂觀,「所以如果你用比較樂觀嘅眼光嚟睇,我認為香港的確仲係唔錯,問題就係企業點樣喺呢個咁多石頭嘅河上面行?」

雖然對前景感正面,但問題始終要解決。特首李家超下月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香港美國商會日前提交建議書,促請港府盡快制訂復常路線圖,並取消所有入境檢疫規定,以維持競爭力。

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早前表示,港府堅持「清零」政策,猶如斷絕與外國的聯繫,長此下去擔心會破壞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籲取消所有入境檢疫規定

翁以登認為,香港有三大挑戰需要面對,最為迫切的正是防疫措施。訪問是於上周四(22日)進行,當時已經傳出本港將放寬入境隔離措施,由「3+4」改為「0+7」,想不到是港府比想像中更進取,上周五直接放寬至「0+3」,入境後不需要到酒店隔離,但仍有三天的「黃碼」限制,不能進入餐廳等地方。

「0+3」或「0+7」也好,似乎亦難於吸引海外旅客。翁以登指,其他亞洲地區已經相繼取消各種防疫限制,大部分都已經重回疫情前水平,但香港卻落後於人,「如果0+7,你知道好多人唔係只係嚟做生意,社交都好有關係,可能係同另外一個公司嘅主席一齊食餐飯,你如果限制去一啲地方呢,呢個唔係太好。」

他不反對來港後需要做檢測,但認為應該取消大部分限制,與其他地方睇齊,「香港係一個樞紐城市,呢度嘅經濟係一個流通網絡經濟......,亞洲其他城市,唔係話佢哋地位超過香港,但(放寬防疫措施)人哋步伐快過我哋。」

應對外宣傳《國安法》未改營商環境

訪問後政府推出的是「0+3」方案,亦未有入境檢疫全撤的路線圖,但至少是走向放寬的趨勢。但另一個深遠影響本港發展的是中央頒布《港區國安法》後,《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人員先後被控《香港國安法》及煽動罪,民主派「初選案」等事件,令部分港人及海外企業,對「一國兩制」、法治等失去信心。

香港美國商會日前向港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開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中的「四個希望」,明言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是連繫中國與世界的窗口,又指法治、新聞自由、司法獨立和自由市場是香港基石,要讓商界建立信心,港府就不能偏離這些價值。

翁以登亦指出,現時在「一國」的層面上,已經係好清晰,「所以而家應該放精力、喺兩制方面做多啲嘢,包括對外宣傳、推廣。」(資料圖片)

「一國」已清晰  應集中精力於「兩制」

商會強調,一國兩制是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翁以登亦指出,現時在「一國」的層面上,已經係好清晰,「所以而家應該放精力、喺『兩制』方面做多啲嘢,包括對外宣傳、推廣。」

他不否認現時世界上對香港嘅睇法「都唔係幾好,好多誤解,有好多『故仔』傳嚟傳去。」但認為營商環境未見改變,「呢個新香港,變咗嘅香港,因為啲新法律,你要注重呢個『兩制』,要點樣恢復Communication(對外溝通),有好多嘢做。」

法治是香港過去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應對坊間質疑,他認為辦法就只有堅持發展「兩制」,他舉例部分會影響營商環境的法制,如合同法,又或者投資、金融方面的法規,其實是沒改變,如Facebook的區域總部仍在香港,「呢啲咪係香港故事,仲有好多公司繼續認為香港係一個好地方......要多多澄清,你唔能夠就坐喺呢度,應該係主動啲澄清,(香港)營商環境係一樣,有獨立關稅;我哋仲系自己做決定。」

他相信中央政府亦希望香港繼續保持住國際地位,「佢哋都唔想香港變成上海、廣州,始終上海唔係香港,中國都唔需要另外一個上海。」

中美交惡 未改香港「中介人」角色

至於第三個,亦是香港政府「力有不逮」的就是中美關係。翁以登認為,全球化下中美關係「千絲萬縷」,但兩國交惡,對香港作為連接西方與中國的「中介人」角色,一定有影響,或許要靠企業審時度勢,尋求屬於自己的空間,「你繼續搵,有新限制你就要搵第二啲方法,到有日你搵唔到空間,咁你就要做一個決定啦。」

若中、美關係良好,香港一定有好處,「但如果要做生意,你就需在現有情況下點去運作。」他明言目前仍未到「失去空間」的地步,雖不覺得世界美好,但回港三個多星期,期間與商界朋友接觸,大家都對看好前景,「每個人都諗緊點樣喺度發揮,我好佩服香港人,會搵到方法,可以喺呢一個唔同咗嘅世界繼續做。」

艱難時間決定接任 「好平淡嘅話我就唔會」

另一個令他覺得有空間的,是商會的會員數目,他指今年有逾八成的會員續會,目前有逾600個企業會員,連同其他合共會員數目近2,000個,反映不少企業仍對港有信心。

他指,不續會的原因有好多,有的結業,有的覺得會費太貴,有部分因為內地封關,無法經香港進入內地的話,就索性只保留內地總部,但強調會員數量未有大幅減少,亦陸續有新會員加入。

在前景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翁以登認為這正是商會發揮功能的時間,亦是他願意在退休之齡出任總裁一職的原因,「我係好鍾意挑戰,依家係一個艱難時間,如果係好平淡嘅話,我就唔會(上任),呢個咁唔同嘅情況下,仲有冇機會可以做生意?我係相信可以,相信香港仲係好重要嘅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