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爭議】背靠歐洲時代或告終 英國必須尋找新天地?

【英國脫歐爭議】背靠歐洲時代或告終 英國必須尋找新天地?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由英式早餐到英式午餐、再到英式晚餐,英國與歐盟就留歐條件的談判持續了兩日,到香港時間凌晨終於達成協議。英國首相卡梅倫指今次的協議給予英國「特別地位」,並將會在接下來的脫歐公投中竭力為說服國民留歐,但目前留脫兩方勢均力敵,公投結果仍是未知數,惟可肯定英國的未來將充滿挑戰。

英國首相卡梅倫早前與歐盟主席圖斯克就留歐條件談判。(路透社)
英國首相卡梅倫早前與歐盟主席圖斯克就留歐條件談判。(路透社)

歐洲領袖經過一連兩天的馬拉松式峰會後,終就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的改革歐盟提案達成協議。歐盟對卡梅倫提出的條件讓步,包括允許英國限制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和兒童的社會福利,並承認英國「不需強制參與歐洲政治融合過程」的地位。

協議在外界聽來或許是一個公道的結果,但早在協議達成前,英國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已經明顯傾向為脫歐陣營站台,成為第一個重要閣員與卡梅倫唱對台戲。而早前一直舉旗未定的明星級政治人物,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與卡梅倫並肩作戰的成數亦不算高。

英國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鐵定加入脫歐派。(路透社)

上述兩人均是重量級政治人物,絕不是極右政客法拉奇(Nigel Farage)之輩,前者是大法官,地位崇高,而後者更是下任保守黨黨魁的熱門人選,隨時會成為首相。背後推動他們的,並不純然是民間對移民的不滿情緒;他們害怕的是歐盟的強大,會令處於歐洲邊陲、不是使用歐元的英國,在歐盟下會變得無關痛癢。

由經濟融合至政治融合 英國難再成特例

某程度上,卡梅倫於會後所說的「特別地位」所言非虛,因為歐盟承認英國「不需強制參與歐洲政治融合過程」,英國已不需要害怕被歐洲「吸收」。但反過來看這句說話,歐盟內部的討論已勢將由經濟整合逐步邁向政治融合,未來歐盟未必會容許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處處作梗窒礙政治整合,到頭來誰也不敢排除,脫歐或會是英國人的唯一選擇,留在歐盟當個邊緣人,根本沒有前途可言。

現在脫歐成本低 斬纜要襯早

再者,英國加入歐盟的原意正是要使歐洲重新成為一個強大的貿易伙伴,並影響歐洲事務以壯大國家。1973年英國加盟歐盟時,各成員國的地位是對等的,但走到政治融合層面,非歐元區的英國已逐漸喪失對歐洲事務的話語權。英國要保住獨立主權,趁脫歐成本最低時及早「斬纜」亦不失為良策。

除政治原因外,脫歐帶來的經濟問題是民眾及商家最憂慮的,而這種不穩定正是留歐派最強大的拉票籌碼。卡梅倫的留歐協議亦限制了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和兒童社會福利的「緊急煞車權」,為英國民眾爭取更多眼前利益,但別忘了協議的效益在7年後就會消失。移民對英國民眾帶來的衝擊只是眼前的恐懼,對歐洲經濟未來的展望才是兩派的爭論核心。

歐洲經濟強差人意 脫歐未必是死路

歐洲無疑是英國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歐洲經濟在金融海嘯後的發展強差人意,歐債問題更突顯了歐元區內的矛盾。此消彼長下,歐盟在全球經濟的貿易份額被新興市場追趕,而歐洲的下跌速度比美國快一倍。在脫歐派眼中,英國有實力可以與各種新興市場聯合發展經濟,他們亦可以運用英聯邦的關係跟加拿大、澳洲等國合作,獨立出來的英國仍有空間大展拳腳,脫歐並不是死路一條。

桑德斯於民主黨初選的異軍突起,正是目前世界各國政局拋棄穩定的現象之一。(路透社)

踏入2016年,世界政治已不是保守穩定作主的年代。在歐洲,波蘭匈牙利右翼及極右政團掌權,而希臘就有極左政團上台。在美國,民主黨有非主流的桑德斯以社會主義者挑戰代表黨內建制的希拉里,共和黨亦出現富豪特朗普,以非常規手法吸引大眾支持。2月16日,英國《金融時報》的民調顯示,留歐脫歐兩派的支持率打成平手,雙方都有41%。保守穩定是否英國人仍然堅信的價值,他們會否在6月23日冒險向脫歐派投下信心一票仍是未知之數,但脫歐派並不是沒有號召支持的本錢。

(綜合報道)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