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發現「瑯琊病毒」可經動物傳人 台灣加速建立核酸檢測方法

大陸新發現「瑯琊病毒」可經動物傳人 台灣加速建立核酸檢測方法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權威醫療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刊登的論文指出,內地發現一種名為瑯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的病毒,而這種病毒可由動物傳染給人,另外具有誘發致死性疾病的可能。
台灣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日(7日)表示,將加速建立實驗室核酸檢測定序標準化方法,不排除將瑯琊病毒疫情納入重點監測項目。

中央社報道指,大陸學者在山東、河南發現瑯琊病毒。莊人祥表示,據了解,當地已經發現35宗感染個案,其中26宗只感染瑯琊病毒,其他9人有感染其他病毒。

莊人祥稱,這些僅感染瑯琊病毒的個案,症狀包含身體發熱、無力、咳嗽等,現階段沒有傳出死亡個案。瑯琊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在人工飼養的動物中,5%犬隻有血清陽性、山羊陽性率為2%。

莊人祥進一步解釋稱,針對25種動物檢驗,其中鼩鼱,即台灣俗稱的錢鼠,血清陽性比率達27%最高,推測為瑯琊病毒天然宿主。以現階段追蹤資料顯示,患者之間沒有密切接觸史或共同接觸史,推測人類感染只是偶發性、散發性事件。

莊人祥說,研究對瑯琊病毒個案9名密切接觸者進行密切追蹤,沒有出現人類傳播證據,瑯琊病毒能否人傳人暫時無法下結論,後續還需要密切監測。由於該病毒是一種新病毒,已發表於期刊,基因序列也同時公布,台灣實驗室將加速建立核酸檢測定序標準化方法。

莊人祥又表示,檢驗方法建立技術不難,日後最快一周內完成。未來將視瑯琊病毒疫情走向,不排除納入重點監測項目。現階段還在找動物傳染有關的證據,當局將盡快了解台灣動物是否有類似疫病存在,如果境內動物無病毒,要從外地傳進來的機率就會更低。

人類偏肺病毒|盛傳大陸出現新病毒、新疫情 傳染病權威曝真相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指,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相近的人類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在大陸逐漸增多,引發關注。

台灣的傳染病權威醫生、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王任賢表示,近期兩岸都是呼吸道病毒群魔亂舞,不外就是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直指「人類偏肺病毒」並非新病毒,他在臨床的確有看到散發個案,但症狀都不嚴重,大陸爆發新疫情的說法是假消息。

中國疾控中心報告指,14歲及以下病例中人類偏肺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VCG)

台媒《中時新聞網》報道,經常往返兩岸的王任賢駁斥新病毒、新疫情的說法。他表示,人類偏肺病毒早在2001年即由荷蘭學者首次發現,主要是集中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不會太嚴重,近期他在臨床發現仍以流感最盛行,嚴重程度和傳染力仍是最高。

王任賢說,冬季呼吸道病毒本來就活躍,近年因免疫負債,天氣一冷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病毒肆虐,兩岸現況就是各種病毒群魔亂舞。

他也解釋,人類偏肺病毒主要是下呼吸道氣管感染,氣管是排痰器官,感染後痰會比較多,咽喉以及氣管等下呼吸道的病毒症狀都沒有流感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指,人類偏肺病毒可在任何年齡人士引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有些兒童或會出現中耳炎、腹瀉、嘔吐、出疹及發燒抽筋。 (相中學生非染病學生) (資料圖片)

據早前報道,有醫療衛生專家警告,人類偏肺病毒雖是對人們影響最大的三種病毒之一,但仍卻並不為人所知、暫時也沒有相應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醫生往往只能根據患者症狀治療。

大多數人在患病後可在7至10天內便恢復痊癒,惟這種感染產生的免疫保護十分微弱,感染者在其後一生中都可能被再次感染。

3類人最受影響

不過,對以下高危人群,人類偏肺病毒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1) 5歲以下兒童:可能導致毛細支氣管炎或重症肺炎;

2) 老年人:可能誘發肺部感染或哮喘加重;

3)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嚴重的肺部炎症。

HPMV是如何傳播的?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人類偏肺病毒的傳播方式與其他病毒類似,即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空氣顆粒,通過與病毒攜帶者的身體接觸,或處理被污染的物品,然後接觸眼睛、嘴或鼻子。

美國傳染病專家Monica Gandhi指出,須注意的是即使沒有病徵,也有機會傳播病毒。有研究顯示,無症狀的人類偏肺病毒感染至少佔38%的感染個案。

據2020年《柳葉刀– 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項研究估計,2018年全球有超過1,4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人類偏肺病毒,有60多萬住院,16,000多名兒童死亡。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