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懶人包.三|教育勞工交通醫療退保困局 有乜解救?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鬥政策、鬥政綱。」改制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今日(12月19日)舉行。北京多次強調改制目的在於破除昔日泛政治化的二元對立紛擾,達至「選賢任能」,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水平。《香港01》深度報道組早前向153名立法會候選人發出問卷,從五大民生、北部都會區、土地房屋、政制發展等四個層面,了解他們對香港問題的認識,又如何促成香港良政善治。這是「立法會候選人政策」系列報道第三篇,主要探討如何解決教育、勞福、交通、醫療及全民退保等五大民生困局。

特區政府自回歸之後仍然囿於自由放任的經濟教條,遲遲未敢打破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困局,導致經濟結構固化、產業發展單一、欠缺新增動力、向上流動停止、貧富懸殊嚴重,使得普羅大眾營營役役、焦慮不安。(資料圖片)

立法會選舉懶人包.一|候選人有何良方「告別劏房」?

立法會選舉懶人包.二|如何在「北部都會區」實踐「一港兩制」?

立法會選舉懶人包.四|一國兩制不能迴避的政治問題 點樣揀擇?

亟待五大民生改革破局

社會要「由亂到治」,香港積習多時的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方」。由港英時期已經形成的官商共治格局,向來導致資源分配嚴重向既得利益集團傾斜,可惜特區政府自回歸之後仍然囿於自由放任的經濟教條,遲遲未敢打破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困局,導致經濟結構固化、產業發展單一、欠缺新增動力、向上流動停止、貧富懸殊嚴重,使得普羅大眾營營役役、焦慮不安。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7月中旬出席「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時,為未來的「賢能治港者」提出明確要求,當中便包括「善於解決香港面臨各種矛盾」一項,而且應該「具有戰略思維和宏闊眼光,注重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消除影響香港社會政治生態好轉的各種痼疾,衝破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種利益藩籬,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為倡議型媒體,《香港01》向來秉承「公平正義」的價值信念,就香港深層次困局提出涵蓋教育、勞工、交通、醫療和全民退休保障等範疇的五大民生訴求:(1)開拓多元專業,增加大學學額,推行免費大學教育,達至人盡其才;(2)限制最高工時,訂定最低生活工資並逐步提升至70元;(3)以「回購港鐵」作為減少市民交通開支的起點,繼而全面改革公營公共交通體系;(4)推動官商民共同負責強制醫保,而非市民獨力承擔的自願醫保,有效促使公私醫療需求分流;(5)推行不設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為深入了解立法會換屆選舉各個候選人的政策構想和解難決心,《香港01》深度報道組早前向153名候選人發出問卷,當中包括如何破解上述五大民生困局。截至周一(12月13日),收到24個有效回應,當中9人來自地方選區——香港島東潘焯鴻,九龍東陳進雄、李嘉欣,九龍西馮檢基,新界北張欣宇、曾麗文,新界東北黃頴灝,新界東南林素蔚,新界西南劉卓裕;9人來自功能界別——會計界黃宏泰、翁健、潘文思怡,教育界文詩詠、林泳施,旅遊界馬軼超,醫療衛生界陳子中,法律界陳曉鋒,商界(第三)嚴剛;6人來自選舉會界別——盛智文、梁美芬、林智遠、林振昇、孫偉勇、馬逢國。

值得一提的是,自反修例風波過後大呼「變革」的五大建制政黨,除了經民聯梁美芬之外,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及自由黨並沒有任何候選人作出回應。

香港01製圖

教育:推行免費大學教育

《香港01》認為升讀大學本是追尋理想的基點,但受精英主義影響,學額相當有限,加上特區政府認為市民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高等教育成本,導致大學費用相當高昂,不少學生需向政府借款支付學費,一畢業就要背負數十萬元債務,直接限制了他們的就業及財務自由。

全球不少先進地區已把國民接受免費教育的權利擴展至大學,香港公共財政資源充裕、公共教育開支卻偏低,2019年至2020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本地教育開支佔生產總值(GDP)為4.1%,低於全球平均值4.7%,也低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基準上限(6%),絕對有條件跟隨其他地區的前瞻視野,推行全民免費大學教育、「免除」學債,讓畢業生輕裝上陣。這既有效減低基層負擔,亦令畢業生更有動力創業創新。

對於推行免費大學教育的倡議,有13名候選人表態支持,6人反對,其餘5人持其他意見。以下是相關受訪者的具體答覆:

勞工:最低工資逐步提高至每小時70元

為改善基層生活,解決民生困苦,《香港01》提倡,應該制定基本生活工資水平,並逐步提升至70元。乍聽之下,比現行最低工資高一倍似乎極不合理,但若假設每週工時為36.5至50小時,每月基本收入約為11000至15000。結合香港物價高昂,其實只算保障勞工家庭的基本生活條件,並不過分。更何況香港貧富差距懸殊,2016年堅尼係數高達0.539。這絕對不只是為了提升勞動階層收入,亦是迫使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步驟,令低生產技術的行業全面升級,達至「勞工保障」與「經濟發展」雙贏。

對於將最低工資逐步提高至每小時70元,有8人支持,4人反對,12人持有其他意見。以下是相關受訪者的具體答覆:

香港01製圖

交通:回購港鐵以推進公營公共交通體系發展

自2000年地鐵上市,到2008年兩鐵合併;此後,坊間即持續批評港鐵「有加無減」的票價政策,惟港鐵不斷以「保障股東利益」之類的理由為荒謬制度解畫。政府當初宣布鐵路服務私有化時,曾許下承諾會保障公眾利益,然而票價「易升難跌」的現實,加上港鐵管理近年頻頻爆發醜聞,使得政府、港鐵與市民三者之間的張力愈見明顯。政府實應回購港鐵其餘股份,使其回歸「正業」,為市民提供優質而廉宜的運輸服務。

《香港01》認為政府重組其股權之後,應該重新制定票價機制,根據港鐵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可以將非鐵路業務重組,以地產基金模式分拆(但絕對不可以重蹈領展的覆轍)商業物業,就車站商務及管理等分拆上市,自行推進物業發展,令港鐵更好反映其價值,通過這些商業業務的盈利支持交通服務,兼容公營和私營企業管理的優勢。因此,政府回購港鐵在財政上可行。回購港鐵之後,可以透過下調車資全面減低市民交通費用。

對於政府回購港鐵,支持、反對,以及填寫其他選項的候選人均為8人。以下是相關受訪者的具體答覆:

香港01製圖

醫療:推行官商民共同負責的強制醫保

香港於2019年開始推行自願醫保計劃,該計劃可追溯至回歸之初特區政府邀請哈佛大學研究小組的醫療系統報告。該報告原本建議推行由官商民共同負責的強制全民社會醫保,對針對融資進行全面改革,並成立基金,打破公、私營醫療的分野,讓市民無論到何處求診都得到保障;而政府可以按財政能力對醫保基金注資,也可以基於收入與醫療提供者議價,提高醫療經費的彈性,與藥廠做集體談判,減低成本。

然而,政府最終以全民強制醫保會加重市民負擔為借口,改為推行自願保險計劃,讓有能力的市民作出選擇。但正如自願醫保計劃開宗明義為「輔助融資的安排」,該計劃無法解決弱勢群體應對大病治療的財政負擔問題。

對於是否推行官商民共同負責的強制醫保以取代自願醫保,有9名候選人支持,9人反對,有6人持其他看法。以下是相關受訪者的具體答覆:

香港01製圖

退保:制訂不設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港人退休保障主要是依靠本世紀初實施的強積金和個人儲蓄,以及極之微薄的社會保障,政府的角色並不吃重。隨着人口老化、家庭「少子化」兩大結構性原因驅動,未來數十年供養老年人口的財政擔子必定百上加斤。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將由2013年的10.2萬人,大幅增至2041年的256萬人,比例由每七人之中有一名長者,躍升至每三人之中便有一人是長者,因為過去三十年本港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大約增加了八年,分別達81.1歲及86.7歲,惟總生育率卻由每名婦女生育1.7名嬰兒,下跌至1.1名。

《香港01》認為政府必須認真、慎重地考慮及設計,給予全港65歲及以上以香港為家的公民一種定期發放、不設審查、與財富水平相匹配的退休金,以確保踏入暮年的長者即使面對命運的刁難,亦能靠着社會提供的基礎保障,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對此,有9人支持,10人反對,持其他意見的有5人。以下是相關受訪者的具體答覆:

香港01製圖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按此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