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北京冬奧? 盟友的抉擇將檢驗拜登對華策略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自從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到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的可能性以後,美國盟友的態度成為外界的關注焦點。因為,美國外交抵制能否成功,也關鍵在於其盟邦做出何種選擇。盟邦是否抵制也是檢驗拜登對華價值觀外交路線成功與否的又一標準。

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明確宣布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也沒有哪家贊助商宣布退出冬奧會。確定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國家元首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3日,中國外交部稱,中俄正就普京訪華事宜進行密切溝通。

美國盟友當中,最有可能跟隨美國抵制冬奧會的國家主要來自五眼聯盟,比如英國、澳洲、新西蘭與加拿大。方式是美國先發布聲明,其它國家隨後發布類似措辭的聲音。或者,美國協同這些國家發表聯合聲明。

但盟邦內部,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分歧。根據英國《泰晤士報》連日來的報道,英國約翰遜政府內部爭論激烈,其中一個選項是政府首腦、部長不出席冬奧會開幕式。但是,11月22日,英國首相府對外表示,約翰遜不支持抵制體育運動的做法,美國尚未決定派誰為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

有分析認為,英國脱歐後,也希望能在外交上更加獨立化,更多考慮自身利益,而非和美國和歐盟完全一致。根據約翰遜的性格,他也看重通過體育外交改善同北京的關係,以此推動一些經貿方面的合作。

2021年10月30日,美英德法領導人在羅馬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AP)

真正有分量的選擇應該在於德法兩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主張在外交上不該和美國一道對付中國。今年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馬克龍也曾明確強調,G7不是敵對中國的俱樂部;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一直主張對華接觸與合作,已將有關冬奧會的決策圈留給繼任者解決。接下來的執政聯盟做出何種決定,將基本上定義德國下一階段的對華關係。

相比較而言,德法的決定可能會更多考慮自身利益,而非在價值觀層面附和美國。

最後就是日本和韓國。11月22日,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就是否抵制北京冬奧會採取了迴避的態度,只表示「現階段什麼都沒有決定」。松野博一還介紹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稱:「期待北京冬奧會遵循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精神,作為和平的盛會來舉辦。」

由於中國政府今年大力支持了東京夏季奧運會,所以很多人預判日本不會在北京冬奧會上大做文章。不過,日本首相完成了由菅義偉到岸田文雄的過渡,日本繼續依附美國的同時,也會考慮新政府對華外交利益。

韓國對冬奧會的態度更為謹慎。除了經貿上的利益考量外,韓國政府依然寄望於中國幫助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韓國國內一些人也希望利用此次冬奧會,重啟和朝鮮的外交對話。

2021年11月15日,記者們在白宮觀看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視像對話開場白部分。(Reuters)

其實,西方有關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討論,還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的一部分。美國只要想抵制,從來不怕找不到理由。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時,美國就曾以俄羅斯的涉同性戀禁令、斯諾登事件等發起抵制,但真正原因還是和當時俄羅斯在烏克蘭事件、敍利亞危機中的強勢姿態以及普京權威的進一步鞏固有關。

此次美歐意圖抵制北京冬奧會,也是美國極端右翼主政時就已醖釀的計策,是西方對華科技戰、貿易戰和輿論戰的延續。他們的目的就是繼續抹黑中國,不希望中國領導人通過這種國際賽事展現和擴展國家實力,不希望中國在新冠肺疫情下向世界展現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這也是為何拜登利用人權問題對中國發難的原因之一。

所以,美國的盟友們應該明白,策略上,拜登是在主推「盟邦抵制」,而非單單是「美國抵制」,這也是為了避免對習拜會後的中美關係造成更大刺激,從而降低美國所面臨的決策風險。所以,這次盟邦們如何站隊非常關鍵,基本上反映它們對拜登對華價值觀路線效力的真實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