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因未能哺乳恐抑鬱成病 留意十大症狀每天呼吸法減壓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餵哺母乳是每位母親神聖的天職,每位媽媽為了讓孩子能夠攝取到足夠營養去健康成長,心底都希望以母乳作為優先的餵哺選項。然而,並非每位媽媽的身體都有足夠條件去餵哺母乳,這些媽媽在未能餵哺母乳的情況下自然會對自己造成壓力,甚至恐因此埋下患上產後抑鬱症的伏線。

媽媽如果給自己太大壓力,會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的可能(gettyimage/視覺中國)

產後抑鬱可生自殺傾向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醫生分享一宗個案指,個案中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因身體條件無法產生足夠的母乳,她為此而日漸感到自責和內疚,但負面的情緒卻更加影響幫助產生母乳的荷爾蒙分泌,形成惡性循環。

由於始終未能餵哺母乳,該位媽媽深感未有盡到母親的職責,故透過其他渠道補償,如不斷減少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照顧孩子,令她出現精神疲勞,甚至產生自殺傾向,最終確診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症,需要住院。

▼產後抑鬱症知多啲!(點擊下圖看清!👇👇👇)

+8

相關文章:子宮肌瘤|油炸含糖4類地雷食物要戒口 高纖、低糖飲食有助減緩

逃避接觸孩子屬警號

沈君豪醫生提醒,產後抑鬱症雖然與一般抑鬱症徵狀類似,惟具時間性,媽媽在產後四至六周內為患上產後抑鬱症的高危時期,丈夫如發現太太在產後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留神。

產後抑鬱症常見症狀:

.持續情緒低落、沮喪
.無故哭泣
.對事物失去興趣、動力
.容易焦急、忟憎、發怒
.常感自責
.易疲乏
.沒胃口
.失眠
.擔心孩子或逃避接觸與孩子有關的事物
.嚴重者會出現思覺失調徵狀,如妄想、覺得嬰兒出生是負面,甚至出現傷害嬰兒的念頭及自殺傾向

▼同場加映,保養子宮穴位:(點擊下圖看清!👇👇👇)

+11

相關文章:子宮肌瘤|尿頻經血多8症狀未必要開刀 保養子宮3穴位認清事業線

造成產後抑鬱症的高危因素:

.有家族病史
.曾患抑鬱症
.原本沒有生育計劃的媽媽,例如未婚或未成年媽媽
.懷孕期間遭遇打擊,如親人去世、失業等
.人際關係改變,如婚姻破裂、婆媳關係惡劣
.經濟困難
.生產不順,例如曾失血過多、難產
.產後缺乏支援
.嬰兒早產或出現健康問題
.因母乳餵哺影響休息致精神不足

沈君豪醫生指,產後抑鬱症會影響親子關係,很多研究證實當媽媽的情緒狀態較差,容易失去動力、興趣和體力與子女建立有質素的關係。她們會忙於照顧嬰兒的生理需要或陷入情緒低谷,無暇與嬰兒玩耍和進行情感交流。

▼同場加映,按摩手指紓緩情緒:(點擊下圖看清!👇👇👇)

+10

相關文章:每日3分鐘 | 按摩手指公治頭痛食指紓緩抑鬱 5隻手指逐隻按減壓

如何緩解媽媽的壓力?

1. 為自己留私人時間

雖然照顧初生嬰兒需要花費大量心力和時間,沈君豪醫生建議媽媽每天最好都為自己預留20至30分鐘以上的私人時間,這段「Me time」有助減壓。媽媽可以待嬰兒睡覺時,把握時間做自己喜歡的活動、產後收肚運動或與朋友談天,而閱讀、泡熱水浴、多聽音樂和燃點香薰也有助減壓。有信仰的媽媽也可以善用這些時間禱告或念經,讓身心靈放鬆。

2. 透過靜觀呼吸練習平復情緒

沈君豪醫生指,靜觀呼吸練習亦是不錯的減壓選擇,通常一天做一次或以上,每次15至20分鐘,按需要調校時間,長短皆可。

.找一個安靜的位置坐下,背部垂直離開椅背,保持舒服坐姿
.感受身體跟地板、椅子接觸的感覺
.將注意力逐漸移到腹部,感受一吸一呼間腹部的變化
.留心吸氣時肚皮微張開;呼氣時肚皮微收縮的感覺
.毋須用任何方法控制呼吸,只要順其自然

3. 自我鼓勵和欣賞

沈君豪醫生建議,媽媽可以張貼與嬰兒和丈夫的合照在當眼處,或設定為電話螢幕背景。在失意和沮喪時回味,有如充電打氣的力量,幫自己打氣,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4. 調整餵哺母乳的信念及態度

沈君豪醫生指出,餵哺母乳不一定適合所有媽媽,應縱觀媽媽的身體、情緒狀態和家人支援再考慮,而一般可分三種情況:

獲足夠家庭支援的媽媽:繼續餵哺母乳

家庭支援稍不足的媽媽:日間由媽媽哺乳,夜間則沖調奶粉

因各樣情況而心力交瘁的媽媽:緩和情緒為重,以沖調奶粉為主

5. 觀看顏色減壓

沈君豪醫生表示,一般的暖色系如橙、紅、黃色等,均較易帶讓人產生舒緩的感覺,綠色亦是普遍的選擇之一。

6. 適量進食減壓食物

黑朱古力:

.含可可鹼,有助減低憂慮及令人產生舒暢感
.萃乙胺可剌激腦部分泌安多芬,同樣可產生愉悅感

莓類(草莓、藍莓及紅莓等)

.含抗氧化成分,能擊退遊離基,修復細胞及去氧核糖核酸
.花青素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助提神及增加愉悅感

亞麻籽油、三文魚及沙甸魚等

.奧米加3脂肪酸是製造腦神經細胞的主要元素之一,有助增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製造,不但能改善情緒,更能舒緩體內炎症。

其他助減壓的食物:綠葉蔬菜、奇亞籽、肝臟、全穀類食物、肉類、牛奶、豆腐等。

7. 丈夫的陪伴

沈君豪醫生表示,丈夫應多留意太太的生理變化、汲取育兒的知識,以增加理解和同理心,達致「多配合,少誤會」。因為產後抑鬱症的媽媽情緒較敏感,可能會較易將說話扭曲成負面訊息。

其次,丈夫應有積極的態度,安排時間與太太單獨相處,多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主動關心她,讓她分享擔心或感到開心的事情。

在環境方面,丈夫應盡量適當分擔家務,並在懷孕期間避免改變家裡環境,例如搬屋。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醫生。(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