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危機|粉絲們也要鬥智鬥力 揭秘那些為了捧紅偶像的宮鬥招數
今年以來,娛樂圈經歷了史上最密集的「塌房」。涉事藝人的行為從道德失範上升到違法犯罪,引發輿論的劇烈震盪。隨之而來的是史上最嚴格的治理。近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國家新聞出版署等主管部門陸續發布通知,出台了多個方面的治理文件。主要就文娛節目製作、平台監管、明星責任、價值導向等等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偶像選秀節目被徹底叫停,微博明星榜單消失,大量發布不當言論的賬號被封禁,涉及引導飯圈不良行為的小組被整改……一時之間飯圈之內人人自危、噤若寒蟬。
在大眾視野中,「飯圈」文化是在人數、話語權上不斷膨脹的群體文化。畸形發展的飯圈經濟、流量明星的失德失範、狂熱粉絲的越軌行為,三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構成飯圈亂象的基本表徵。
但這僅僅是從飯圈外部,對其當下產生的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對飯圈內部成員來說,他們的組織結構,活動方式是怎樣的?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因是什麼?他們是身在其中情非得已,還是被淹沒在非理智的洪流之中?基於此,影視獨舌與參與飯圈事務的後援會會長、明星圖片站站長進行了深入溝通,試圖從粉絲組織的運作規律中尋找如今飯圈中人的行為動因和情感需求,思考和探究粉絲文化的良性發展方向。
資深粉絲揭秘:一個「站子」規模已如營銷公司 亂象背後的超龐大組織(點圖放大閱讀)▼▼▼
後援會:從喜愛到鬥爭
所謂的偶像,本質上是給大家提供了一種幻想。粉絲選擇偶像就像選男朋友一樣,第一眼看的大多是外貌,進而泛化到對個人的喜歡。情感連接初步建立之後,偶像收到的肯定和質疑都容易被粉絲內化。如果偶像通過作品或者節目一步一步獲得了認可,那麼粉絲也會收穫「共同成長」的滿足感。這是「養成偶像」的底層邏輯。對於很多粉絲來說,追星一開始是一種紓解現實壓力的方式,偶像給自身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出於尋找同好、加強交流的目的,相同明星的粉絲在社交平台上聚集,形成一定規模的粉絲組織。
隨著偶像產業的不斷發展,一個新偶像的飯圈從自發集結走向組織化、階層化的時間越來越短。一個相對完整的飯圈體系中,除了官方後援會之外,還有數據組、反黑組、控評組,粉絲各司其職,完成對明星形象的維護工作。因此,他們也是飯圈中的核心群體。後援會是與明星工作室聯繫最緊密的存在,掌握更高的話語權。通常情況下,明星將要出席的晚會、活動,後援會都會從工作人員處提前知悉時間、地點。明星的場外應援、物料發放、場內燈牌,甚至是後台贈送工作人員的甜品,都由後援會負責安排。對於粉絲來說,「為偶像好」是第一要義。例如選秀時期的集資打投,其必要性來自於直播節目的環節設置,需要精準把握時機投入大量資金。而節目結束之後的從新星榜到內地榜的微博「搬家」,則是明星身份的證明,這昭示著偶像從選秀中畢業,成為真正的明星。作為一種約定俗成,這些理由是否真實、有意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落腳在偶像的成功,才能激起粉絲的共情,獲得粉絲的認同。
除此之外,配合團隊營銷也是後援會的日常工作。豆瓣養號、發帖,微博搬運、控評,已經形成完整的營銷鏈條。甚至對於不太紅的明星來說,社交平台上的緋聞帖子,只要不是鐵證如山,可以引起路人吃瓜、粉絲撕扯,對於明星反而是一種提升知名度的「刷臉」機會。
延伸閱讀:吳亦凡事件|都美竹否認詐騙收錢 還原被灌醉後送入臥室過程▼▼▼
更進一步的就是僱用所謂的職業粉絲。這類粉絲通常是深耕飯圈多年的個人,他們有的直接與明星工作室簽約,有的就算明星工作室沒有這類意向,後援會也會與其合作。職業粉絲一直是亦真亦假、諱莫如深的存在,但對飯圈話術有足夠了解的人就能看出其中端倪。一個最直接的體現是,粉絲群體中開始有節奏地出現邏輯較為牽強、但話術極具煽動性的長篇大論——在粉絲中被稱為「小作文」——內容大多是激化兩個同類型藝人粉絲群體之間的鬥爭,有很強的引導性和目的性,並非只是狂熱粉絲情緒之下的產物。例如利用多個不同粉絲屬性的賬號,給明星製造「對家」,並將明星本人的處境描述得極為劣勢,不斷渲染「對家」及其「背後資本」的強悍。將粉絲對偶像的愛轉化成強烈的危機感和勝負欲,甚至是對「對家」的恨意,進而引導他們去非理性地打投、消費、做數據等等。「只要矛盾被激化起來,即使明星本人去引導發聲,一些狂熱的粉絲也是很難管住的。」
站姐:「做感動人的事」
「開站子的原因是公司官方的圖實在不好看。」說這句話的,是《偶像練習生》中某愛豆圖片站的站長。追蹤明星的行程以及活動,拍攝現場圖片、視頻,經過後期處理後在微博進行發布,飯圈中稱之為「站子」,由於參與其中的粉絲多為女性,「站子」的經營者們也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站姐」。詹金斯認為,粉絲文化由迷戀和不滿混合而成———如果作品沒有激起強烈的興趣,就不會產生飯圈,如果完全滿足了粉絲的願望,就不需要去創造新的文本。養成類選秀則將這類粉絲的主觀能動性拿捏得恰到好處。高顏值、強人設引髮粉絲的興趣和共鳴,偶像未完成、不成熟的狀態激發陪伴感和不滿足感。於是在飯圈文化盛行的環境內,粉絲們自行尋找文本資源,進行再創作和文化互動就形成了常態。
在一次活動中,「站子」首先需要獲取信息,購買入場資格,安排不同城市的成員奔赴現場進行拍攝。活動結束後,「前線」(活動現場拍攝人員)將圖片上傳,由專人負責選圖,美工負責修圖,再撰寫文案在微博上發布。一個良性運轉的「站子」好比一個小規模營銷公司。而站子也需要經營自身,從對於偶像、追星的正向表達,到與粉絲的情感互動,「做感動人的事」,保持與粉絲之間的情感連接,鞏固自身的影響力。「站姐」在飯圈文本產出中佔據著特殊的位置,一方面由於他們提供的是偶像明星新鮮的一手資源,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常年追「前線」,甚至是比後援會距離明星更近的人。「明星在私底下有時甚至是不如普通人的。作為粉絲喜歡和崇拜一個人,會覺得他是生活裡的光。但是你做了站子之後,你會發現他們的許多缺點,甚至是失德的行為。」站姐往往是飯圈中最先知曉明星人品問題的人。甚至許多「塌房」明星都是被自己的站姐曝光醜聞。
延伸閱讀:繼吳亦凡後內地再爆荒淫劣跡男星 為掩蓋擬設局送8年女友進監獄▼▼▼
「但在追星的時候還是盲目的。」一旦進入了飯圈環境,粉絲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焦慮、情緒化、自我感動、自我奉獻。如今在明星的失德事件發生後,粉絲層出不窮的辯解言論,甚至枉顧公序良俗與基本邏輯,「情緒化真的是一個很鋒利的東西。」
飯圈:消亡還是轉化?
粉絲並非憑空出現,最初是由觀眾演化而來。粉絲文化也並非虛空高蹈,而是與社會環境、社交媒體的發展和大眾文化的變遷都有很深的關聯。飯圈從本質上來說,是基於興趣、愛好或其他因素聚集起來的群體。一方面,它將現代社會「原子化」的人聚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認同;另一方面,它也滿足了大眾娛樂以及逃避現實的需求。
相對於普遍意義上的大眾文化,粉絲文化既是盲目、狂熱、情緒化的,又是主動的、富有創造力的。前者決定了它易受到煽動和引導,後者決定了其背後蘊藏的經濟利益。如今的飯圈亂象,正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操縱粉絲心理,無底線逐利的惡果。從當下的治理策略來看,取締錯誤的引導模式,落實平台責任,加強對明星的監管,是遏制不良之風的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飯圈並不是真正的社會團體。做數據、反黑、打投、控評、宣傳、產出等情感勞動,以及大量自創的粉絲語言、儀式和規則,大多數只在同類飯圈群體能被理解,形成有價值的符號。這種文本上的排他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圈層」,但並不是明確的社會分類。如果將目光聚焦於飯圈本身,容易陷入概念先行的誤區。飯圈並非原罪,其滋生的無序行為與亂象才是真正需要治理的對象。例如對於消費亂象,深挖其後的利益鏈條;對於造謠、互撕、煽動情緒等等行為,追責到個人。對於粉絲個體而言,要求其提高媒介素養,科學認識偶像,一定程度上與飯圈的情緒化是相悖的,因為飯圈本質上是基於情感認同而形成的群體,其內部結構也隨著時間不斷地變化重組。
從積極角度來看,出於維護偶像形象,粉絲大多會自發地去做有正向意義的、奉獻社會的公益事業,從中獲得意義感和成就感。在疫情、洪災等天災來臨時,飯圈成為了信息集散、捐款捐物的重要樞紐,粉絲的高網感、組織化和情緒化充分發揮了其正向作用。這樣的現象為飯圈治理和粉絲的正向疏導提供了方向。粉絲文化不會消失,也很難完全主流化。作為一種亞文化現象,深入了它的構成與背後的心理動因,尋找其與主流價值長期共存、互動的方式,或許才能真正實現一勞永逸,長治久安。
【延伸閱讀】內地整治娛樂圈|趙薇恐犯「辱華7宗罪」作品全下架 表面愛國實情卻是?(點圖放大瀏覽👇👇👇)
【延伸閱讀】美國找代母生B卻棄養遭央視重批 一個圖輯看清鄭爽代孕風波(點擊放大瀏覽)▼▼▼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