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梁寶儀|捱過植骨之痛 戰勝錐心之苦 把奧運親手掙來

撰文:高詩琦
出版:更新:

「我就是不甘心。」
不甘,教梁寶儀在顆粒無收的8年間咬牙堅持。

梁寶儀說,就是不甘心。(余俊亮攝)

▶▶▶緊貼2020東京奧運 最新賽程及消息

2004年,9歲的梁寶儀仍是香港體育學院「明日之星」計劃的單車小將,看着電視直播,全球運動員在雅典奧運競逐,她雖覺遙不可及,仍幻想自己有天終能踏足奧運。

這一等,便是17年。

要說堅持的故事,梁寶儀絕對是香港運動員中的佼佼者——客觀地看,早些年她堅持下去的原因,好像不那麼多。

曾是亞洲青年公路單車錦標賽金牌得主,也曾對自己的成年生涯充滿期盼,哪料足足8年,她從未獲得過個人賽事獎牌;每有大賽,隊友領獎,她從不起眼。

「最大打擊是,望着身邊好多同齡、同期開始練的隊友,一個一個有成績。」她迷失、想放棄,2016年奧運衝擊資格失敗,她自覺跟隊友能力差異大,積累多年的壓力和情緒幾近崩潰,一去練習就暴躁,騎上單車就想哭,卻還是日日夜夜騎車訓練、捱罵,繼續在短短半天內收通知執行李出發上機比賽,或是要在內地集訓半年的生活。

「留下來,因為我真的不甘心。」

單車隊裏,梁寶儀不耀眼,但她確確實實在堅持。(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自覺沒有偷懶、能力也不是最差,為何偏偏自己沒有機會?「就是因為不甘心,才要更努力去做,若是未做到、又帶着不甘心地去放棄,將來應該更加不甘心,就是這樣令自己堅持下去。」

寶儀這份不甘是如此強大。她在2016年撐過了想退役的念頭,慢慢開始拉近跟隊友的差距,未料隨後的惡運更是磨人:亞運前一次公路賽意外,她右手手肘骨折,做了手術、鑲上鋼釘;一年過後,終於到夢寐以求的拆釘之日,醫生卻告訴她手術其實是失敗的,要再開刀,除了手,還要再在盆骨割下一塊骨,用作手肘植骨用。那種痛楚,旁人無法明瞭。

比起切割肉與骨,心理上的苦才最難捱,因為骨折,帶傷的她在亞運前、首次手術後,只能集中準備個人的3公里計時賽,本來成績因集中訓練大大提升,未料比賽當日竟然又食物中毒,熱身前肚瀉大作,最終比賽時連訓練造出的時間也無法達到,「望住隊入面每個人都有獎牌,嗰陣係好唔開心」。她幽幽地說。

梁寶儀(左起)、楊倩玉、逄瑤,在彼此堅持間建立默契。(余俊亮攝)

愈不甘,愈強大。傷後身心都痛苦,但跌到谷底的她自覺「冇嘢可以再輸」,反像開了竅,復健時在單車機上一直踩着3、4、5公里的高強度訓練,每天反覆練習4至6組,辛苦,卻看着機上瓦數不斷提升,心率下跌,從受傷前3公里個人追逐賽需3分52秒,到復健後的3分45秒,之間快了驚人的7秒。

數字不會說謊,8年過後,她終於迎來重大突破,2019年10月的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梁寶儀竟一舉奪得兩面個人獎牌──正是3公里個人追逐賽銀牌,以及25公里記分賽銅牌。賽後,她遞起仍帶傷的手肘拭去淚水,這次不再是不甘,而是堅持8年、終有成果的喜悅之淚。

梁寶儀(右)與妹妹梁穎儀(左)同是單車運動員。(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梁寶儀的堅持,其實也是香港隊今屆奧運獲得女子麥迪遜賽和全能賽參賽資格的最大原因。早在2019年,寶儀和「奧運」彷彿再一次絕緣,當時她和隊友楊倩玉出戰世界錦標賽的女子麥迪遜賽,兩人獲得第14名,當時未能以此獲得奧運資格的積分,沒了世錦賽的積分,要去奧運已難若登天。但寶儀還是覺得,積分計算周期既然未完,不如再試一下吧?

這種心情、和寶儀多年來的經歷,亦感動了她麥迪遜賽的兩名隊友——楊倩玉和逄瑤,二人一個來自遼寧、一個是大連人,離鄉別井來港十年就是為了當單車運動員,寶儀也坦言兩人十年間甚少回鄉,為她們的意志折服。

楊倩玉和逄瑤在內地體育訓練系統成長,起步點較寶儀高得多,但寶儀咬牙追趕8年,終於趕上兩人水平,不單成為彼此良性競爭的對手,更能反向感染她們:「這幾年大家傾計,她們都會說,若像我那樣斷了手、做幾次手術,大概撐不下去。」偏偏三人合力撐了下去,即使在奧運資格積分「截數」前一直不認命,每場比賽都盡力去踩,結果埋單結算時,國際單車聯會(UCI)才透露已更改規則,港隊的分數剛剛好去到奧運,那種剛剛好,是若任何一場計分賽事名次跌一名,就去不到奧運。

「這就是堅持。」寶儀笑說。

拿到女子麥迪遜賽資格,梁寶儀說,多捱幾刀都值得。(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麥迪遜賽是三人中選兩人出賽,寶儀將與逄瑤出戰。從接受自己必需付出比別人多卻沒有成果、接受自己的手肘骨折伸不直、接受食物中毒拿不到獎牌、接受8年來的一切辛酸……走到這一步,她對得起自己,「想同自己講『辛苦晒』……捱咗幾多刀,都係值。」一貫甜美臉蛋裏的堅毅。

寶儀,辛苦了,接下來,好好享受你親手掙回來的一切吧。

逄瑤。(余俊亮攝)
楊倩玉。(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