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跟旅行團?後疫情時代5個旅遊新形態漸浮現 體驗比打卡更重要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幾時可以去旅行?疫情從去年持續至今,大家都非常關注各國何時解封開放,甚至有人已經默默在計劃疫情後的旅程,只是,後疫情時期的旅行形式還會一樣嗎?我們還能說走就走?旅費還是一樣嗎?這期,請來Airbnb和大馬入境旅遊業公會(MITA)負責人解惑一二。

針對後疫情時期的旅行形式,Airbnb東南亞、印尼、香港和台灣地區總經理Amanpreet Bajaj分享,正如平台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ian Chesky早前在全球報告《From Isolation To Connection-Travel in 2021》中寫道:「一旦人們覺得可以安全地踏上旅程,他們必然會放心出行。但是,旅行的意義將不同以往。後疫情時代,人們將轉向『有意義的旅行』,因為傳統的『大眾旅行』已經沒辦法滿足人們對情感交流、深度陪伴的需求。」

旅遊方式與心態上的改變,將會令後疫情時代的旅遊出現這些轉變?👇👇👇

+22

根據調查,人們嚮往旅行,主要希望藉此和家人、愛人、朋友建立情感連接,而在過去一年,半數受訪者都認為自己和親朋好友的連接變少了。因此,與疫情前的正常時期相比,83%的人認為「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行」更加重要。其中,41%的受訪者認為和親友出遊「變得非常重要」,該比例約為「打卡旅行清單中的目的地」和「在社交媒體發布吸引人的旅遊照片或視頻」的兩倍。

大馬入境旅遊業公會署理會長梁偉虹也認同後疫情時代旅遊會轉向「有意義旅行」的說法。她同時表示,即便國門開放,大多數人會在國內旅行,或前往臨近國家,像是馬來西亞人會選擇到新加坡、泰國或印尼旅遊。「當旅行變得有限制,大家就會開始追求更有質量的旅遊形式。」她表示,大自然旅遊會是未來新趨勢,包括健行、登山、衝浪、露營、溫泉等親近自然的旅途活動。「相比起觀光,疫情後,大家會更傾向於體驗。」她舉例,過往到吉隆坡雙子塔,旅客或許只會拍兩張照片打卡「交差」,但在後疫情時代,大家意識到原來出國旅行不是必然,所以會更願意加深體驗,比如買門票踏上雙峰塔的空中天橋。

安全意識提高 旅遊思維大不同

在訪問中,梁偉虹一再強調,旅行形式短時期內不可能回到從前,因為大家的出遊思維也已經有所改變。「因為經歷了這次的疫情,人們的安全意識都有所提高。大型的團體遊容易增加多人聚集、共乘交通工具、一起用餐的病毒感染風險。因此,考慮到旅遊的安全條件和衛生標準,旅客將會避免大型團體遊,而選擇小團體遊或個人旅行。」

她補充,過往商務旅遊在馬來西亞旅遊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隨著大家逐漸習慣使用線上見面或進行會議的形式,將會大大降低商務旅遊的次數。

Amanpreet說,一旦開放出國,人們首要關心的是當地的安全和衛生程度,包括當地抗疫的情況等等。針對這一點,梁偉虹坦言,馬來西亞沒有成功列入安全國家範圍之內,除了疫情,政局不穩定也是讓旅客卻步的原因之一。「旅遊業者們要做好心理準備,未來一年只有本地遊客的客源。」不過她坦言,疫情下轉做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相比,利潤相差數倍。她引用大馬旅遊旅遊局公佈的2019年國內旅遊調查數據解釋,入境遊客人均消費約3300令吉,國內遊客人均則為800令吉,前者的消費力是後者的4倍。

【延伸閱讀】大阪百年河豚店難敵疫情結業 2020年日本13間老店變成集體回憶👇👇👇

+16

未來旅遊成本預計增加

疫情蔓延全球並重創航空市場,各大航空公司入不敷支,眾多廉價航空公司宣布破產。亦有不少航空公司不得不加收訂位費、改票費與退票費,繼續咬牙苦撐。機票價錢雖然不見得在短期內大幅調漲,但這些都是額外需支出的費用,而旅費從來就是我們最關心的一點。

Amanpreet說,隨著疫苗接種計劃的實行,Airbnb希望馬來西亞的旅遊和酒店業在2021年能夠復甦。根據該平台近期發布的「有意義的旅行」趨勢調查,馬來西亞人在選擇旅行目的地和住宿時,可負擔性是主要考慮因素(72%)。「一旦旅行禁令解除,我們相信馬來西亞人渴望與最親近的人一起前往熟悉、平靜、靠近大自然的目的地度過美好時光,這將成為國內旅遊業復甦的動力。」

梁偉虹認為,後疫情時代,旅費將會有所增長。「這並非旅遊業者坐地起價,而是整個旅遊成本會大大提高。」她舉例,包括每輛旅遊巴士需要準備消毒液、定期消毒,還有為了確保安全距離,沒辦法滿載等因素。至於會提高多少巴仙,她坦言,沒辦法給予一個確切的數字。此外,目前全球有超過50家旅遊公司表示,2021年旅客在旅程中或搭乘飛機、遊輪時須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無疑,這也是旅遊成本之一。

一次性餐盒、無熱餐 防疫飛行面貌

疫情同樣改變了航空體驗。空服員掛在臉上的微笑,你以後只能靠想像了,因為他們大概都會戴上口罩;若你想報以微笑,但你其實同樣佩戴了口罩。另外,為了減少乘客與機組人員之間的接觸,有些航空公司已經完全暫停了機上服務,即使你乘搭的航班仍然供應餐飲,飛行體驗也不復往昔。而這體驗又會因為飛行時間、乘搭的航空公司、你所在的航班艙位而有所差異。

在經濟艙,我們可能不會看見空服員詢問乘客「Chicken or Beef」(主菜選擇雞肉還是牛肉)、「Coffee or Tea」(飲料想喝咖啡還是茶);取而代之的是,密封包裝的零食和罐裝飲料。

在頭等艙,航空公司如今不再提供媲美高級餐廳的多道菜餐,改為提供預先包裝的獨立餐盤,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提供預先包裝的盒裝餐。飲品方面,汽水、果汁、啤酒、葡萄酒不再從大瓶中倒出,空服員只會為乘客提供小瓶罐裝飲品。在某些情況下,航空公司可能不再在機艙內為乘客提供酒精飲品。

長榮、立榮航空宣佈各機艙餐點均改為一次性冷餐及飲料,特別餐僅提供素食餐,避免餐盤重複使用,以減少接觸感染;中華航空全艙等均採「無熱餐」服務,提供一次性餐盒或紙袋餐點,特別餐僅提供素食餐,且枱布、餐巾改由紙巾替代,飲料服務及拋棄式耳機視旅客需要提供;台灣虎航往返兩岸及香港航班全採「無熱餐」服務,即提供一次性冷餐及飲料替代,另特別餐僅提供素食。

【延伸閱讀】東京人氣「夜之麵包店」只售賣剩麵包?疫情下晚上營業原因超暖心👇👇👇

+19

潛力景點 在地規劃有待加強

根據大馬德勤會計公司(Deloitte)於全球《航空與旅遊產業:顧客忠誠度如何在危機中展現價值》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旅館業的住房率預估減少42%;在航空業方面,全球航空旅遊的需求則預計銳減48%。隨著國內外的疫情逐漸趨緩,全球各地陸續開放邊境,恢復航班,組建區域性「旅遊氣泡」,在安全的情況下快速重啟旅遊業。

所謂的「旅遊氣泡」是容許協議內國家的人民可前往彼此的國家,無須經過14天的強制隔離。例如,新西蘭和澳洲已準備建立旅遊氣泡,讓兩地人民可以安全地互通往來;位於「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已經互相開放邊境,是歐盟首個「旅遊氣泡」;香港、澳門和廣東省計劃局部開放;另外,帛琉、新西蘭,皆考慮與台灣成立相關的安全旅行圈。

至於馬來西亞,梁偉虹認為短期內國門都不可能開放,所以她說,旅遊業者要生存就必須增加自我價值,包括尋找一些人煙稀少、偏遠的旅遊目的地,例如一座「遺世獨立」小島、一個清幽小鎮、一片浩瀚沙漠、某處不知名的勝地。「要讓消費者看到旅行業者的價值。」不過她說,本地有很多有潛力的地點往往缺乏合適的軟硬體配套、管理和服務,包括交通、乾淨衛生的環境和飲食,導覽解說等等。「這些景點可以提供更好的體驗活動,只是在地規劃不夠,包括沒有足夠的停車場、景區的石梯不夠安全等等。」

虛擬旅遊 與體驗達人互動

Amanpreet認為,數碼轉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去年,Airbnb推出線上體驗來應對新冠疫情,讓體驗達人能夠繼續通過視訊軟體Zoom分享自己的熱情和技能,而世界各地的參與者能夠在雲端以虛擬方式旅行,並在家中與體驗達人互動。」其中,最受馬來西亞人歡迎的是美食餐飲體驗,緊隨其後的則是體育與健康,再來是藝術與文化。

在2021年,該平台預測線上體驗將能繼續滿足大馬人對國內旅行的渴望。首個馬來西亞線上體驗是由本地藝術家倪妮(Nini Marini)引領先鋒;接著有3屆奧林匹克大馬單車選手伍安臨(Josiah Ng)親自主持並分享如何培養奧林匹克選手的心態;之後則有大馬時裝設計師呂例霓(Melinda Looi)和名廚Sherson Lian舉辦的特別版春節線上體驗。「我們由此見證馬來西亞人如何通過線上體驗打破距離的限制,與彼此相連。我們希望今年能夠迎來更多大馬體驗達人的加入。」

與此同時,平台也趁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其旅遊產品。通過採用和接納數碼化的方案,旅遊業者和傳統的實體企業等行業業者將有機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雖說國家邊界或許仍處於封閉狀態,但依然可以在線上與世界各地現有和新的消費者,以及其社區互相聯繫。」Amanpreet說道。

【延伸閱讀】疫情後日本人最想哪地遊客回歸?台灣第1香港第2 三個原因受歡迎👇👇👇

+14

【延伸閱讀】東京3間酒店疫情變陣吸客 住客化身文豪寫作、與動漫人物同眠👇👇👇

+34

【延伸閱讀】全球最不受歡迎國籍旅客Top 6 以色列人最愛劈價?第1位冇懸念…👇👇👇

+8

延伸閱讀:

【新速食風潮】與其執著於是否加工 不如檢查食物的營養價值

【新速食風潮】備餐無需大費周章 懶人餐10分鐘上桌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