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終上演的開幕禮 三個不同時空的人們 你被什麼觸動了
東京奧運終於上演了,在里約奧運的4+1年後,這屆奧運變了一個樣子。
奧林匹克體育場開幕禮現場、主傳媒中心、香港,同一個開幕禮,三個時空,不一樣的觸動,你的記憶點是什麼?
01體育記者高詩琦、楊宇翹現場直擊
時空:奧林匹克體育場
東京奧運開幕日,早上去海之森採訪香港賽艇代表洪詠甄出賽,晚上的開幕禮抽到寶貴一票,心情有點複雜。
主傳媒中心的開幕氛圍一度存在,午飯過後開始各地傳媒開始為晚上盛事準備。手握一張位置必然差的門票,有點忐忑,想把美麗的留影,但現實是4樓側的角度,令人洩氣。
好吧,要知足,場館以外的只能透過電視屏幕觀看,能現場見證已花了好幾世運。前往新國立競技場途中經過東京鐵塔令人心情大好,奈何到車一停站再望出窗口,簡直是驚恐。
場地外過百傳媒等待排隊安檢,然而市民在傳媒堆直行直過,數名女生更把我們當成景點般拍照,誰說排隊是日本常態?安檢旁就是奧運紀錄館,館前要買紀念品的買,與「五輪」留影的留,是誰說今天屯門人數還比開幕的多?
入黑終於開幕,但心愈來愈煩躁。由日本旗幟進場,文藝表演到奏國歌,再至為新冠肺炎逝去的默哀,一直傳來場外「不要東京奧運」的口號,令人分心。
選手進場,同事們瘋狂Whatsapp討論,進場音樂都是遊戲音樂,奈何沒有《馬利奧》、《街霸》等大路音樂,垃圾的我聽不解又費解。埋頭苦幹寫稿執相之際,司儀宣布香港進場!等等,人呢?港隊一眾已走了半,原來現場lag機真有其事。
以為這次開幕現場見證注定被距離感搞砸,台中心出現三個人形物體左飛右撲,模仿着50個項目的圖示。突然,所有感覺「返曬嚟!」是《超級變變變》,近代年輕人很陌生,但80、90後的必然有共鳴的節目。無厘頭認真做,對於我是日本文化最重要的部分,看過這平民「扮野王」介紹項目,以世界知名運動員點聖火一環,完全比下去。
煙花四起,禮成,快快步趕上巴士,惟開幕高潮現在才開始。近千記者聚集巴士站,五湖四海、七大洋五大洲,攝記、文字、主播應有盡有。
我在開幕禮的第一身視角:(按圖放大)
時空:東京主傳媒中心
東京奧運開幕日,相較早上去海之森拍攝香港賽艇代表洪詠甄出賽的興奮,晚上的開幕禮,在抽不到數量有限的傳媒門票入場下,好像有點事不關己。
但那種氛圍一度存在:未到中午,主傳媒中心內的攝影品牌櫃枱已是長長人龍,持有攝影證(Photographer)者可免費租用器材24小時,不少人都借用超遠攝鏡頭,希望在看台也可拍到「用得着」的照片。大型運動會的慣例是,能在最佳位置地面拍攝者只得擁有「POOL Bibs」的攝影師,多是奧委會官方、寥寥可數的通訊社及國際大型媒體,今屆奧運,他們穿着深藍攝影背心,通行無阻,其他「凡人」如我都穿泥黃色攝影背心,當中有幸入場拍攝開幕禮的,位置都在看台上。
下午5時30分,最後一班往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穿梭巴士開出。剩下無法入場的媒體工作者如我,一是留在主傳媒中心收看直播,一是返回酒店,畢竟大多數人抵日未滿14日,無法離開「奧運泡泡」外出做街訪、拍街景,留下來意義不大。
主傳媒中心(MPC)設於Tokyo Big Sight,本來熙來攘往的平台人煙渺渺,穿透大樓的夕陽映照歲月靜好,難以想像我那正前往開幕禮的同事,在車上與各國記者擠成了沙甸魚,更要擔心病毒傳播。距開幕半小時,MPC氣氛是零。我的心思不在開幕禮,由於比賽採訪名額有限,每天都要登記再苦候批核,至開幕禮前我們還未知道能否採訪劍擊賽。
惆悵之際,眼前螢幕上的倒數將我拉了回來。
MPC內數十個大小螢幕一黑,開幕禮正式開始,少數義工、攝影品牌員工和記者,兩個三個的或坐或站在電視前、或拿出手機拍攝,但真正留意直播內容的人很少。明明我跟開幕禮會場相距不過14公里,然而由文藝表演到奏國歌,感覺都跟過往在家中收看的開幕禮沒什麼分別。
港隊進場之前,最感動的,竟是聽出隊伍進場音樂,都是小時候非常鍾愛的遊戲音樂,包括《Final Fantasy》系列、《Kingdom Hearts》系列和《Tales of》系列!這時候,才感受到東京奧運開幕禮與我的真正「連結」——就是日本的ACG文化。
心裏激動得熱淚盈眶、跟在港同事瘋狂Whatsapp討論、在Reddit看網民分享心情之際,環顧四周,MPC裏才沒人在意呢,真的有點落寞。直至等到港隊出現在電視的短短一刻,看到熟悉的張家朗和謝影雪一同舉旗、楊珍美興奮跳起,才覺得,一整晚或許就等這十秒,但也值了。加上大會終於審批了我們明天一大早的採訪申請,心情瞬間變好。
日本隊進場時,MPC終於出現了一片歡呼聲,身後的中國記者,也站起來為他們鼓掌。
繼續進場、致辭,我的靈魂又飄走了,直到那個人人讚賞的「扮嘢王」環節,看着身旁兩個義工女孩不住地笑,我也暫時放下相機,好好欣賞這看似簡單卻花費極大心力去構思、排練的演出。這個環節,大概也是為了照顧無法入場的觀眾,畢竟只有鏡頭角度剛剛好之下才能展現效果。在我眼中,這環節絕對比燃點聖火來得更加精彩和深刻。
凌晨零時,我「親身參與」的第一個奧運開幕禮就這樣結束了——在東京奧運傳媒中心,以一個電視觀眾的身份。
時空:香港《01體育》辦公室
東京奧運,曾經是離你我很近的事。
昨晚收到在東京採訪的同事WhatsApp,說開幕禮夾稿寫「平行時空」時,腦海一片空白,仍在忙於奧運的前期工作,忙着忙着忙得還沒有時間感受,奧運就在今天忙着寫稿中準備開幕了。
由上屆里約奧運閉幕,前首相安倍晉三變身超級馬里奧,在這4+1年世界變變變後,大家似乎對東京奧運既無實感也欠期待。我問同事:「沒感受算是感受嗎?」她妙答:「當然,沒回應也是一種回應。」
回想5年前,你我都有想過要返「娘家」感受日本的奧運會。看「日本」的奧運開幕禮,該會多好看。
此刻倒數15分鐘,卻是身在公司與同事興奮討論MIRROR介紹港隊運動員,各人喜愛的他沒有被編中介紹心儀的港將,然後看一看東京直擊的同事Instagram,現場正播着「EVA」主題曲,她想起的卻是「ERROR」的改詞版本。某程度上我們算不算是「情同與共」(United by Emotion)了?
這邊廂同事仍在更新場館外有人示威,那邊廂由選手身穿白衣的表演躍在螢光幕上,把我拉回到不屬於我的時空,「象徵每人都是孤獨的點,再由紅色的線連結起來」,日本美學充斥畫面,空場的演出在令人目眩的紅燈下卻帶點點詭異感。
一來周五晚上的公司有點冷清,二來除了體育組應不太有人在意,別組同事經過電視也未有駐足觀看,寥寥數人的組內對開幕禮未感興奮,比預期失色的文藝表演亦是,大家默默寫稿、揀相、更新外電,我們的開幕禮,是安靜的。
直到香港隊進場,短短的十餘秒,同事首次舉起電話對電視拍起照來,看到熟悉的張家朗與謝影雪舉着旗、身後一堆熟悉的臉孔流露興奮神情,終於覺得這個開幕禮是「近」的。
看着這個畫面不禁感動起來,雖口說忙得未開幕已倒數閉幕,惟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身影躍身五輪舞台,大概這就是我與奧運的連結。
港隊進場是高潮,最高潮的點燃聖火環節,卻令電視機前的我們噓聲四起。「就咁?」富士山的擺設變形為聖火火盤,由23歲女網球手大阪直美「輕輕」點燃最後一棒,有同事在中段幻想過舞台裝置的「富士山爆破」、「戴竹蜻蜓飛上去點聖火」等。
是的,對於「日本」的開幕禮,我們總不自覺期待一些畫面。
晚上11時半,象徵希望的聖火點了,煙花散落了,稿也差不多收筆了,作為觀眾這不會是最深刻的開幕禮,深刻的是東京奧運本身,連點聖火都一樣令人失望。
後記:香港時間接近凌晨零時,一直被現場網絡堵車困擾的同事,離場後,終於傳出一批開幕禮的照片,再伴隨着四粒香港人最熟悉最親切的問候語。
【香港隊已獲得的東京奧運資格】(按圖放大)
🥇▶️東京奧運港隊賽程,Mark定日子睇直播◀️🥇
讀得又打得! 香港「學霸」運動員: (按圖放大)
【東京奧運必睇日本運動明星】(按圖放大)
【圖說東京奧運的現況】(按圖放大)
【奧運聖火再度點燃】(按圖放大)
【東京奧運聖火傳遞的畫面】(按圖放大)
吉祥物票選三強、實體化的東奧吉祥物(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