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在Carousell可買車買樓 創辦人:用3年做港最大二手車平台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初爆發至今,全球經濟嚴重受挫,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亦經歷了6個季度連跌,直至今年第一季度才終止跌勢。惟失業率仍然高企,失業人數仍高達近26萬人。不過有危便有機,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消費,反而帶動網上業務發展,其中包括分類交易平台旋轉拍賣(Carousell)。
雖然Carousell是新加坡的初創企業,但其聯合創辦人吳承翰認為,香港市場潛藏商機,表示會致力投放資源發展香港業務。他認為,雖然部分港人仍未能接受二手商品,但愈來愈多人抱有環保概念。「香港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市場,應該會超過新加坡的用戶人數,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增長,所以我們會繼續投資。」

現時香港平均每7人,便有1人是Carousell的用戶。(盧翊銘攝)

近年港府一直積極推動創科發展,其中包括電子支付,企圖打造本港成為「智慧城市」。然而,坊間不少意見認為香港的創科發展,一直落後鄰近地區,事實是否如此呢?

Carousell聯合創辦人吳承翰反而強調,接下來更著重香港市場。他認為,疫情前新加坡確實較多人使用電子商務,但疫情後兩地的距離明顯拉近。「現在沒有了,疫情每個人都適應了新的買賣,還有新的生活方式,我們都這樣覺得。」

相關文章:消費券|Carousell將推消費券商戶名單 未來引入「淘寶式」交易

市民在家工作帶動電子產品交易量上升

事實上從數據上能觀察到,疫下愈來愈多港人於網上購物,中小型商戶亦願意到網上開設網店。根據Carousell的資料,去年底25歲至34歲的用戶數量,比去年初增加4.5倍,而45歲或以上的用戶,一年內更急增6倍。

吳承翰認為,由於消費者在家工作的時間增加,運動產品、戶外用品、電子產品的交易量上升顯著。「新的舊的都有了,因為他們比較長時間在家,好像3DS、PS4、PS5等遊戲機,這些產品都有人在Carousell開始買。」

冀3年內成為香港最大二手車平台

隨著業務不斷發展,Carousell亦逐步擴展至家居服務、汽車、樓盤等方面。吳承翰指,香港市場的汽車產品數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交易量亦增長了14%,早前更與本港IPMC國際專業驗車中心合作,成為官方驗車夥伴。

吳承翰指,此舉為買賣雙方提供付費驗車服務,並代為處理轉讓的文件,能讓轉售過程變得更簡單。至於樓盤方面,Carousell亦與不同代理合作,其中更包括美聯物業。

不過港府今年宣布增加車輛牌照費用,而停車場的租金亦持續上升,將為Carousell帶來什麼影響?吳承翰沒有直接回應問題,但他認為一手車的價格過高,相信仍然有較多人考慮選購二手車。他亦指,二手車平台必定與其他車行存在競爭,所以將會投資更多資金宣傳,期望於3年內成為香港最大的二手車平台。

指香港潛藏商機︰有很大空間增長

Carousell早於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2016年進軍香港,目前已拓展至全球8個市場,主要為東南亞國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現時香港平均每7人,便有1人是Carousell的用戶。

吳承翰表示,香港人口較新加坡多,而新加坡的用戶數量即將飽和。因此他認為,香港市場潛藏商機,雖然部分港人仍未能接受二手商品,但愈來愈多人抱有環保概念。「香港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市場,Branding is strong here,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應該會超過新加坡的用戶人數,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增長,所以我們會繼續投資在香港。」

計劃搬遷至更大的辦公室

問到最近新冠疫情會否影響管理員工,吳承翰則表示已適應用Zoom、hangouts等視訊會議軟件溝通。而香港團隊近年擴充至30人,市場部、公關部等部門亦一應俱全,因此有計劃搬遷至面積更大的辦公室。

不過訪問當日,香港與新加坡旅遊氣泡再次碰壁,兩地恐未能如期恢復往來。Carousell以新加坡作為總部,吳承翰來港需隔離14日,倘若旅遊氣泡如期開通,確實能幫助商貿旅客往返兩地,因此他聞訊時笑說「哎呀,好傷心呀。」

把握機遇成為最早的二手買賣平台

回顧Carousell過去近10年的發展,能夠在短時間內冒起,確實挾著「天時、地利、人和」。當時智能手機剛開始普及,市民仍習慣在網上討論區進行二手交易,透過相機拍照,再連接電腦上傳至討論區。但App能直接以手機拍照上傳,相比下更節省時間。

因此,吳承翰與另外兩名創辦人陳翊偉、郭修瑞,把握機遇創立Carousell,成為最早一批二手買賣平台。他指,Carousell於創業初期,便由學生社群開始,並逐漸吸引女性社群轉賣服裝,其後再拓展至電子商務。「Carousell不止是平台,也是一個社群,在新加坡有很多故事。」

回首成立初期,吳承翰對用戶心存感激,「有很多人在Carousell在買賣時,遇見到相同興趣的人,然後交到朋友。其實是一個社群來的,我們覺得很感謝我們的社群,會繼續去進步產品給我們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