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二審無罪 尹錫悦彈劾案無果 司法平衡毀掉了司法正義

當地時間3月26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二審宣判,判定李在明無罪。
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2024年11月一審認定李在明作為總統競選人說謊,違反《公職選舉法》,判處他一年監禁,緩刑兩年。李在明隨後提出上訴。今年2月26日他出席二審的最後一次庭審,檢方當庭提出對他判處兩年監禁的要求。此番二審宣判無罪等於推翻了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一審判決。
根據韓國刑事訴訟程序,二審判決後,檢方可以繼續上訴至韓國最高法院——大法院。提起上訴至少需一個月時間。因此首爾高等法院的宣判並不能最後決定李在明的最終命運。李在明被視為下任總統熱門人選。如果韓國大法院終審確定李在明有罪,李在明將面臨被剝奪選舉權、進而無法參選下屆總統的命運。
目前各方既關注李在明案件的終審情況,也關注韓國總統尹錫悦彈劾案的審判情況。
尹錫悦彈劾案庭審辯論程序2月25日結束後,韓國憲法法院近幾周來幾乎每天都召開法官評議,研討爭議焦點。若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案成立,尹錫悦將隨即被罷免;若憲法法院裁定彈劾不成立,尹錫悦將立刻恢復總統職務。但是尹錫悦彈劾案的結果遲遲沒有出爐。
該案自2024年12月14日被提請彈劾以來已超百天,超過了前總統盧武鉉彈劾案審理的最長91天紀錄,並連日刷新新的紀錄。
尹錫悦彈劾案和李在明案終審判決對於韓國政治的未來息息相關。兩個案件都沒有結果、持續僵持的背後是政治實力勝負不分的現實映射,令人猜疑司法系統是否有意在各黨派之間尋找平衡。
目前,兩個案件的進程互相咬合,李在明26日二審被改判無罪之前,3月24日韓國總理韓悳洙的彈劾案被駁回。對於尹錫悦來說,涉戒嚴令的韓悳洙彈劾案被駁回是一個相對積極的信號。
尹錫悦2022年贏得總統選舉時對手就是李在明,當時尹錫悦得票率為48.56%,李在明緊隨其後得票率為47.83%,兩人的差距連1%都不到。李在明違反公職選舉法案和戒嚴風波之後的尹錫悦彈劾案,與韓國在野黨和執政黨兩大政壇力量的交鋒息息相關,司法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工具,但卻不會是終結政治鬥爭的方案。
可以想像,如果未來判決一人有罪一人無罪,那無罪的人很容易獲得政治成功。如果兩人都被判有罪,那麼將是兩黨分別刨除尹錫悦李在明後從新起點重新開啟鬥爭。如果兩人都被宣告無罪,目前的政治鬥爭態勢將僵持延續到2027年大選。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後兩種,間接將韓國的前途命運交給選民。